分享

野蛮、习俗、成长:人们为什么打耳洞?

 安喜的空间 2018-10-12
还记得打耳洞时的场景吗?对十几岁的女孩来说,打耳洞就像第一次穿高跟鞋,标志着生命阶段的转变。当然,现在回过头看看那时的你多么年轻,不过当时,你以为自己已经步入成熟。
成年,你的名字是我耳上的小洞。
图片
pixabay
人们为什么在最初赋予耳洞这些意义?刺穿耳垂,穿入漂亮的装饰品,想想就很怪异,但你可能不会因此放弃。对于恳求父母允许或必须等到一定年龄的人,事情加倍复杂。如同你喜爱的衣服会成为生命故事的一部分,你的耳洞也会。
很难找到多少人打过耳洞的确切资料。在美国,一份网络统计结果称大约83%的人有耳洞。2005年《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 Tribune)一篇文章中指出约10~20%的美国女性没有耳洞。在完成这篇报道的过程中,没有任何行业内的专业人士能指出确切的数字。没人费心去寻找结论的原因,也许是打耳洞太过平常,没什么争议性。
但曾经不是这样。
耳洞意味着什么?
人类有数千年的打耳洞历史。
在古埃及,男性和女性都打耳洞;《圣经》中提到过耳饰。“人类佩戴饰品,把东西放在脖子上、手腕上或手指上是件自然的事,然后是把东西放在耳朵上。”纽约珠宝设计师安娜·谢菲尔德(Anna Sheffield)这样说。
在《耳环的古今通俗史》(I Love Those Earrings: A Popular History From Ancient to Modern)一书中,作者写到古代凯尔特人和达西亚人(古代色雷斯人的一支)佩戴耳饰,款式和材料随时间演变,到维多利亚时代依旧延续着重要意义。
随后,在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早期,虽然耳饰没有沦落到潮流之外,但穿刺却不再流行。不需要孔的耳扣和耳夹受到广泛欢迎(这也是为什么古着店有大量耳夹的原因)。
图片
古埃及十八王朝,图特摩斯三世时期 (1479-1425 B.C.)金耳环丨Aryeh Shershow/Wikimedia Commons
据《文物周刊》(Antique Week),当时“有耳洞的耳朵不仅不时尚,而且被看做对身体的野蛮摧残,更糟的是,体现出打耳洞者的品德缺陷。”《时尚的耳朵》(The Fashionable Ear: A History of Ear-Piercing Trends for Men and Women)的作者斯坦因巴赫(Ronald D. Steinbach)解释道:
“虽然世界各地的女性打了几千年耳洞,但这个传统在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逐渐消亡。女性要投票权,要穿裤子,要从不实用的衣服中解脱出来、从打耳洞这类(男性不必承受的)野蛮风俗中解脱出来。”
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耳洞潮流复活。
1965年《纽约时报》一篇文章观察到“女孩们收集穿刺耳饰就像囤积披头士专辑一样贪婪。”报纸写道:“在十几到二十年之前的美国,穿孔的耳垂被认为是非本土生人或拉美、东欧裔的第一代移民。”现在谁还知道一个小孔能触发排外情绪?
多年以后,《纽约时报》甚至这样总结:“不久之前,耳洞被联系到移民、吉普赛人或海盗。直到一切风俗发生变化的20世纪60年代,更多美国女人开始去打耳洞。”
图片
法罗在《小城风雨》中扮演角色(Allison MacKenzie)丨《小城风雨》
在《时尚的耳朵》中,女演员米亚·法罗(Mia Farrow)被单独作为有影响力的打耳洞先锋。小说家劳拉·维纶切克(Laura Wallencheck)在解释中说,“法罗耳朵上又酷又可爱的小珍珠耳钉把周围闪晕了,她在电视剧《小城风雨》(Peyton Place)里的角色让六十年代的女孩蜂拥而出,秘密结对地搜寻软木塞、针、线、火柴和酒精棉:‘你给我打耳洞,如果我没死就再给你打。’”
那时,没有太多打耳洞的商业场所——这些连锁店到60年代末才出现——所以人们亲自动手,工具是旧针和土豆:先用冰块麻木耳垂,再把针戳进土豆或软木塞里来扎耳朵
在网上,你能找到女性业余打耳朵孔的记载:“1964年圣诞节前,我给自己双耳打了耳洞,”一位女性在论坛中写道,“我手里拿着曲别针,用点燃的火柴消毒。再用酒精擦干净针和我的两只耳朵。我试着把冰块放在耳朵后面,但两只手不够同时控制曲别针、冰块和我的耳朵。所以我把冰块扔进水池,然后用针刺穿耳朵。”
打耳洞这件事上,多少存在代际趋势,虽然常常被打破:如果你的妈妈小时候打过耳洞,你可能会做同样的事;如果她没有,你可能也不会打;如果你有女儿,那可能会延续这个传统。
“我十岁时打了耳洞,从一年多以前就开始倒计时了,”一家珠宝品牌创始人兼创意总监罗尼·瓦蒂( Rony Vardi)这样说,“那时,我百分百确定那让我看起来更成熟、更有魅力,我不认为自己当时想错了,耳饰可以很大程度改变你的脸型和气质。现在,我女儿下个月就要在她10岁生日时打耳洞了,我能想到她像我小时候一样激动。”
图片
pixabay
虽然现在美国小学生有耳洞的情况并不罕见,但一些家长还是试着把孩子拖到青春期再打耳洞。
他们的担忧不止耳朵上的洞,这与成长相关,而且不是毫无根据的。虽然耳洞可能让他们联想到过去的坏女孩,但更重要的是,耳洞标志着一些事情的开始——很快你会化妆、脱毛、参加舞会、谈恋爱——也许童年会渐渐结束。如果你想升华一下,小说家莱斯利·贾米森(Leslie Jamison)的“女性疼痛大统一理论”可能会契合:为美丽而受苦不是一种女性独有的苦难吗?
人生大事与打耳洞
现在,打耳洞或许不必考虑很多,但对象是婴儿时情况不同。
在一些文化背景下(比如拉丁美洲或印度),给女婴打耳洞是习俗,这是在打耳洞上为数不多的争议之一。你能在网上找到无数婴儿是否该为自己做决定的辩论。
2014年,瑞秋·史密斯(Rachel Smith)在纽约开办了一家打耳洞诊所,为婴儿和儿童提供耳洞穿刺服务(意外的是许多成年人也会来这里)。史密斯是一名注册护士,美国各地都可以找到有医疗背景的人经营类似的私人诊所。
这天,一对夫妻带来了他们7个月大的女儿。耳洞枪“咔哒”过后几分钟,女孩不再尖叫,恢复如初。她的母亲是印度裔美国人,父亲是白人。
图片
哥斯达黎加女婴的耳洞丨Wikimedia Commons
女孩母亲解释道,孩子父亲一家想等到八岁再完成这件“人生大事”(rite of passage),但她认为,“不,不能这样。这对耳环是她的出生礼物。我们喜欢这种传统。”这位母亲在她还是婴儿时打了耳洞,并想让自己的女儿也有相同的经历,即使没有特别明确的论点,“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但每个印度女孩都会在小时候打耳洞。穿孔、戴首饰,在印度是种财富的象征。”
“婴儿打耳洞的故事都差不多,”史密斯总结道,“这是非常文化相关的东西。一般来说黑人和拉丁裔会把婴儿带过来,耳洞是性别标志。”
27岁的桑德拉·古铁雷斯(Sandra Gutierrez)也来到这家机构,她耳朵敏感,到这里挑选医用级别的耳饰,她的丈夫也决定在此期间打上耳洞。“啊,这还没有挤痘痘疼,”他在结束后对古铁雷斯说。
对他来说,耳洞与人生大事完全无关,“除了样子变了,没有别的意义。”
图片
打耳洞丨Wikimedia Commons,上传者Robert Gilbertson
但古铁雷斯还记得耳饰曾经让她与别人不同。婴儿时代,她在秘鲁打了耳洞,但在美国德克萨斯州长大时,古铁雷斯憎恨耳朵上的小孔。“我记得非常小的时候,有一次我感到父母没有问过我就给我打耳洞是不公平的,”她说,“有一两年,我在意得要把耳环摘下来,换上其他女孩戴的贴纸。因为我不想别人对我的耳朵开玩笑,不想让别人碰它们,不想让其他父母知道我有耳洞。我不想感到特殊。”
对与大一些的儿童,人们似乎认为10岁是合适的年龄。“我遇上过很多10岁生日,”史密斯说,“在10岁生日时,人们来到城里大商场,办个小聚会然后打耳洞。我发现10岁是打耳洞的好日子。”
但文化差异持续让史密斯吃惊。“每周都有中国和韩国女性过来,很多很多,都是成年人,她们都在20岁左右第一次打耳洞,上大学的时候,或者是结婚、在公司里找到工作的时候。我今早在想,在那种文化中,人生大事是多么不同啊,更加复杂。”
的确,那天下午来了两个纽约大学的中国本科生,都是第一次打耳洞。
图片
油画《带珍珠耳环的少女》,Johannes Vermeer 创作于1665年丨Wikimedia Commons
如今,在美国社会主流,打耳洞从坏女孩的标志变成了每个女孩渴望的事。而近些年纹身与身体穿刺在重复这个轨迹,曾经受到争议或被极端化,现在成为一件平常事。
用安娜·谢菲尔德的话说,耳上的小孔是“我在9岁、10岁、11岁、12岁、13岁、14岁、15岁做出的微小决定,打了越来越多的耳洞,再然后是纹身,它们组成了现在的我。这些痕迹会成为你的一部分,也会成为你诉说自己的方式。”
编译:vicko238
编辑:Ent
编译来源:Racked. All ears.
一个AI
等等,我也想要可以打耳洞的诊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