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官姓的始祖是谁

 东阳堂官氏 2018-10-12
《元和姓纂》是唐朝元和年间编纂的一部姓氏大全书籍。其中关于上官姓始祖的由来问题,在后代学者和上官族人的诠释下,产生了两种主流说法:一楚庄王子兰为上官大夫,后以为氏;二楚怀王子兰为上官邑大夫,因氏焉。而北宋编纂的《资治通鉴》其中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关于上官姓的由来是这样说的“上官出自芈姓,楚王子兰为上官大夫,以族为氏”。这个问题的定义,后书肯定参考前书内容而作修定的。后书“楚王子兰”是个闪烁其词的概念,楚王是谁!不好介定,正是处于上述两难取舍的原因,作者写“楚王”面广,又不会出错,给人感觉惜墨如金。虽然如此,从中还是可以看出“楚王子兰”偏向于“楚庄王子兰”之说。
现在大多数人会说【史记.屈原列传】中明确记载“子兰”是战国时代楚怀王的小儿子,曾经为顷襄王时期的令尹。如果把“子兰”的父亲说是春秋时代的楚庄王,肯定是错的。
如今许多姓氏方面的书籍以及上官氏族谱都力主“楚庄王子兰为上官大夫”之说。难道是他们错了,连春秋与战国、庄王与怀王都混淆不清了吗?
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表明“楚怀王子兰为上官始祖”之说的疑惑之处。
1.上官姓是从楚怀王之子子兰开始的吗
首先,看史记【屈原列传】中记载“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这几句话包括四人,即子兰(约公元前326——?)、上官大夫、屈原、顷襄王。很明显上官大夫不是子兰,而是姓上官的一位楚公族大夫。从全文来分析上官大夫比子兰的年龄大了许多,也就是说在子兰之前就有上官姓了。
另外【曾氏宗源】有载:“点、参父子游学圣门,同是孔子学生。曾晰(论语中称点)……生于周景王丙辰(公元前545)年九月十四日,殁年失考。葬山东济宁州嘉祥县城南40里南武山。清乾隆二年,其后裔奉旨重新修墓,设祭祀生一名,每年祭祀均有常典。配上官氏,夫妻合葬。生一子,即曾参……”。曾参也就是曾子,字子舆,孔子著名的弟子之一。文中清楚记载曾子的母亲上官氏,由此可见曾母上官氏是春秋时代人,比战国时代的子兰早了两百多年。
春秋是我国周朝的一段历史时期,因鲁国编年史《春秋》包括这一段时间而得名。现在一般把公元前770 年到公元前476年划为春秋时代,把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划为战国时代。
2.上官邑在哪里
都说上官邑是上官大 夫的封邑,源于楚怀王赐小儿子子兰的封地,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南的上官镇。其实春秋时代滑县东南的土地属宋卫之地,战国时代属赵魏之地,它从未纳入楚国的疆域,怀王不可能把它国土地赐给儿子吧。
据《上官镇的由来》载:“上官镇位于滑县县城东南40公里处,该镇历史悠久,镇名的来历也颇具传奇色彩。早在北宋之前,此地乃黄河上的一个渡口,名为柳青渡口,那时黄河水经常泛滥成灾,致使这里的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为防水患,以镇水魔,民众便自发捐款在此渡口铸起铁牛一尊,并将此地取名为铁牛渡口。《重修滑县志》载,昔人多铸铁为牛投诸水中,谓可镇水患。宋太祖定都卞梁后,此地乃京城近区,村落集市发展较快,商贸业繁荣兴旺。于是铁牛渡口改为铁牛镇。宋仁宗十四年连降暴雨……镇河将军上官辉率民众日夜抗洪……不幸以身殉职。朝廷为追念其功德,在此修建了一座上官祠堂,后人又将此地改名为上官镇……到了元朝末年……上官镇人口稀少集市冷落。人们便称上官镇为上官村。随着历史的发展,到了近代,由于人口、经济均达到一定规模,上官村重改为上官镇”。显而易见滑县东南的上官镇(村)源自北宋,与战国时代没有任何关系。
据《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官制研究》来看,无论春秋还是战国时代都没有“上官”一职。该文指出在战国封君时,楚王对其封邑内实行的措施a封邑内没有掌兵之权b楚王有权收回或改封c楚国封君有的没有封邑,仅有封号,大多徒有虚名d有受封而不临土治民e封君往往拥有私田,经济上享有特权。该文还祥尽了已知楚怀王封君的名称和地方(包括1987年湖北荆门仓山二号楚墓出土竹简上的记载),并不见有“上官邑”和子兰封君的蛛丝马迹。当然,没发现并不等于没有这事,如果确有上官邑也应该在楚国的范围内。
3.子兰任令尹有多久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官制研究》记载,楚顷襄王(在位36年)时期有四任令尹:子兰(怀王少子)、子椒(怀王少弟)、昭稚(昭子,昭王后裔)、州侯(王族,襄王时封君)
《史记.楚世家》载:“十八年……楚欲与齐韩连和伐秦,因欲图周,周王赫使武公谓楚相昭子曰……”。楚相即楚令尹,昭子即昭稚。
以上两则说明到顷襄王十八年时,楚国的令尹已经是昭子了,并且是顷襄王时期的第三任令尹。这样看来子兰任令尹的时间最多也就十多年,或者说昙花一现都有可能。
上述三方面足以说明现阶段我们对子兰公的认识还是不够深入,值得反思。
如果说楚怀王之子子兰不是上官姓始祖,那会是谁呢。我们不仿把话题回到本文开始所说的“楚庄王子兰为上官大夫,后以为氏”
前面提到的两位“上官氏”都是比怀王之子子兰更早的人。上官大夫与子兰是同时代人,但年长于子兰;曾母上官氏却是春秋时代人,早于子兰二百多年。
楚庄王在公元前614年继位,到公元前591年去世。假设他最小的儿子是公元前590年出生的(遗腹子),都比曾母上官氏早四五十年。因此,从时间上推断“庄王之子为上官始祖”是成立的。
那么楚庄王有几个儿子,其中有叫子兰的吗。
庄王去世后,继位的儿子叫熊审,即楚共王(公元前591——前560年在位)。
《令尹子囊与令尹子庚传考》载:令尹子囊即公子贞,共王弟。共王23年(前568)前令尹子宰以贪贿被杀,他接任令尹,直到楚康王元年(前559)去世。
据《国宝档案》介绍,1977年河南省淅川县丹江口水库发现的春秋楚国墓葬,其中一鼎内有86字铭文提到一个叫王子午的人。据专家考证,王子午就是子庚,是庄王第五子。在楚康王时期担任了6年令尹。
《楚归晋知缶》载:晋人归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缶。公子谷臣就是楚庄王之子。
楚庄王之子,名追舒,字子南。楚康王初年任箴尹,八年为令尹。因偏宠观起,僭越礼制。次年被康王处死,观起也被车裂。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纳丞相李斯的“焚书”建议。除秦史之外的各国史书(历史记载、王族源流)便是首当其冲,楚史也不例外。流传下来的都是些支离破碎的记忆。目前,从史书上还找不到“楚庄王有儿子叫子兰”的相关线索,只能希望日后考古界对春秋楚墓的考古发现了。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官制研究》集大成地介绍了该历史时期楚国的官制。上至中央下到地方村级的所有官吏名称都有记载,唯独没有“上官”一职的说法。那么“上官”也许属于该书提到的“楚国封君有的没有封邑,仅有封号、大多徒有虚名”这种情况。
诚如上述所言,“楚庄王子兰为上官大夫,后以为氏”这样的话,意味着要改写我们的历史。由此把上官氏的历史向前推进了近三百年,这三百年 的历史又成为了空白,我们将如何面对这个严肃的问题。
研究族史,任重而道远!
作者:上官启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