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容行业反思录(精简干货版)

 资源分享大叔 2018-10-13

摘要

本文原作者杜大能耐,做过美容O2O平台,虽平台不幸倒闭,但他对于线上线下美业发展颇有研究。文章分析了2015年美容行业的浮躁现象,直指上门美容和烧钱补贴两股妖风,并支招美业出路,针针见血、有理有据。原文过长(近6000字),为方便大家阅读,铺小旺在遵从原意的基础上,做了精简化梳理。

被视作传统行业转型互联网典范的美容行业,在这一年可谓历经了生生死死。

一个现象——浮躁

浮躁——是对2015美容O2O的总结词。无论是传统美容院转型互联网平台,还是互联网平台在美容领域创业的,从产品及市场现状,都让人踏实不起来。

1. 美容+互联网:有名无实

首当其冲的是众多传统美容院贸然转型互联网。目前,中国美业市场有上千亿规模,线下店两三百万家,全国统一品牌的连锁店、旗舰店等没有一家能够占据5%的市场份额。千亿规模以及没有行业寡头,足以让美容院以互联网转型为名去搏一把。

可是,传统美容院依旧消费不透明,靠挖掘老客户刺激消费,所谓的转型还是新瓶装旧酒。一说到转型,大多数人的概念仍停留在把产品/服务挂在团购网站的阶段。这不叫转型,这叫跟风。

2. 互联网+美容:死得快

仅2015年上半年,新上线的美业APP约300多款,目前还在维护的不到30款。App匆匆上线抢头条,疯狂烧钱补贴用户就是为了融资、最快地拿到钱,根本不关心商业模式、产品弱点。在这种盲目的“大跃进”气氛下,仅剩10%的APP在运营,也就见怪不怪了。

两阵妖风:上门美容+烧钱补贴

1.上门美容,惊天骗局!

笔者曾强调:上门美容一定是基于线下老客户的增值服务,而并非网上炒作的高频刚需、全民上门。


为了迎合资本市场,互联网平台加倍炒热这个“伪概念”,一帮没有线下多年经营经验的创业者拍脑门,上门美容门槛低、话题热,就成了互联网创业者的口号。于是拉融资、做平台、烧补贴、炒概念……表面风风火火,不断补贴的同时用户不断流失。据《2015年O2O行业死亡报告》显示,仅仅半年,以上门服务切入的美业O2O倒闭过半。

反倒是传统美容院,更了解客户、成本,看明白了上门美容的三大痛点。

首先,技师和顾客的安全问题;

其次,美容需要的大型仪器,不符合上门的条件;

再者,需求客户少、频次低,真正有上门需求的也是美容院的忠实客户。

可笑至极的是中国最大的上门美容平台还搞了场声势浩大的活动,每个城市只要1个加盟名额。说白了就是纯互联网平台玩不下去了,机关算尽来牟利——要实体店来造势、收取加盟费、 “偷”走门店的客户。

2. 烧钱补贴,遮蔽谁的眼?

在烧钱之前,首先要明白美容行业和外卖这种高频低价的O2O行业不同。


首先,美容不是高频。外卖以周为计量单位,而一个普通用户一年又能去几次美容院?

其次,美容价格也不低。简单补水200~300元,面部护理500元以内,高级的消除眼纹、肌底按摩达千元。客单价这么高,补贴的20-30块根本没有吸引力啊!

用户会在花了千元后省20块而开心,但绝不会为20块的优惠花个成百上千。这种一开始就逆反的逻辑,难怪转化率低。

真正需要补贴的是商户,他们才能把客户导入平台。可是大型美容院客户够,不需要平台推广;中小店品牌弱、客户少,需要外力宣传,但平台要费好大的劲儿。比如,介绍文案要精彩、照片要拍得好P得美,否则用户一看就觉得没吸引力,根本不进店,平台又何谈起作用!

三个期待——跨行业、90后与社区店

1.美容+其他行业

跨行业合作,比如出行+餐饮、出行+租赁、餐饮+运动,已有不少成功案例。但美容院受制于传统的信息保密,加上以往的高高在上、难以放下身段,少有尝试跨行业运营。有美容院老板抱怨:“我们店都是消费几万的大客户,怎么能和卖水果的搞联合!”

在笔者看来,品牌有大小,行业都平等。要拓展客户,就得品牌下沉,尝试一切可以吸引客户的点,而不是高高在上。笔者就举实例,美容+餐饮。

餐饮的消费频次最高,关注与流量也是最大。美容院以测肤质游戏为切入点,分析数据后给出测试结果(偏油、偏干、水油平衡),同时给出分数。根据肤质推荐不同的护肤美食套餐,同时根据分数高低,确定用餐优惠。

其他还有美容+运动、美容+出行。虽然这种跨行业运营还比较初级,但美容行业已经迈出第一步,这就值得肯定。

2.注重90后

毫无疑问,校园市场已经成为各行O2O项目的重中之重,美容自然也不例外。随着中高端客户的拓展难度越来越大,年轻群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学生群体虽然消费能力有限,但爱自拍、爱分享、爱拉帮结伙。在美容推广中,强调圈子的概念,以美容资讯为切入口。从基础护肤开始,鼓励她们分享美容经历、贴出对比图等。学生群体还极为看重口碑,通过一个圈子的权威“学姐”带动,一传十十传百。

美容院未来的发展不再以消费为导向,口碑是关键。一味用价格设置门槛,只会把生意作死,而好的口碑则可以带来利润。

3.社区美容店

社区店成本更低、投入更少,且就在用户家门口,拓客效果是传统门店无法比拟的。而且,社区店不是一个单独存在的个体,可能隔壁是卖水果的、对门是做餐饮的,这就为跨行业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

对于顾客而言,社区是个整体,需要的是这整个圈子带来的便利,并不关心美容院和生鲜店怎么合作。比如,顾客在美容店做了面部护理,你推荐一个面部补水的鲜果套餐,持美容店凭证此套餐半价。同理,生鲜店的水果套餐也可以和美容院套餐挂钩,绑定销售。美容院下沉到社区,给居民最好的体验,于消费者、合作方和自己都有利。

2015年的整个美容行业,漏洞与转变共存,浮躁之风依旧。我们都希望这个行业价格更加透明、口碑不再一边倒、服务不再缩水,那时就是蓬勃发展的另一番景象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