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 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功效。 主治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黄疸泻痢,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胎动不安。 来源: 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 苦,寒;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 功能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主治 1、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黄疸泻痢:本品性味苦寒,功能清热燥湿,善清肺胃胆及大肠之湿热,尤长于清中上焦湿热。治湿温、暑湿证,湿热阻遏气机而致胸闷恶心呕吐、身热不扬、舌苔黄腻者,湿热中阻,痞满呕吐,大肠湿热之泄泻、痢疾,湿热黄疸。 2、肺热咳嗽,高热烦渴:本品主入肺经,善清泻肺火及上焦实热,用治肺热壅遏所致咳嗽痰稠,肺热咳嗽气喘,肺热咳嗽痰多。 3、血热吐衄:本品能清热泻火以凉血止血,可用治火毒炽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等证,及其他出血证,崩漏。 4、痈肿疮毒:本品有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可用治火毒炽盛之痈肿疮毒,热毒壅滞痔疮热痛。 5、胎动不安:本品具清热安胎之功,用治血热胎动不安,气虚血热胎动不安,肾虚有热胎动不安。 入药部位 根。 采收加工 去除须根及泥沙,晒后撞去粗皮,蒸透或开水润透切片,晒干。 相关配伍 1、治湿温、暑湿证,湿热阻遏气机而致胸闷恶心呕吐、身热不扬、舌苔黄腻者,常配滑石、白豆蔻、通草等药用,如黄芩滑石汤(《温病条辨》);治湿热中阻,痞满呕吐,配黄连、干姜、半夏等,如半夏泻心汤(《伤寒论》);治大肠湿热之泄泻、痢疾,配黄连、葛根等药用,如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治湿热黄疸,可配茵陈、栀子。 2、治肺热壅遏所致咳嗽痰稠,可单用,如清金丸(《丹溪心法》);治肺热咳嗽气喘,配苦杏仁、桑白皮、苏子,如清肺汤(《万病回春》);治肺热咳嗽痰多,配法半夏,如黄芩半夏丸(《袖珍方大全》)。 3、治火毒炽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等证,常配大黄用,如大黄汤(《圣济总录》);治其他出血证,如配地榆、槐花,用治血热便血;治崩漏,配当归,如子芩丸(《古今医鉴》)。 4、治火毒炽盛之痈肿疮毒,常与黄连、黄柏、栀子配伍,如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治热毒壅滞痔疮热痛,则配黄连、大黄、槐花等药用。 5、治血热胎动不安,可配生地黄、黄柏等药用,如保阴煎(《景岳全书》);治气虚血热胎动不安,配白术用,如芩术汤(《医学人门》);治肾虚有热胎动不安,配熟地黄、续断、人参等药用,如泰山磐石散(《景岳全书》)。 植物学信息 种属 唇形科植物黄芩。 生长区域 产于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甘肃,陕西,山西,山东,四川等地,中国北方多数省区都可种植。俄罗斯东西伯利亚,蒙古,朝鲜,日本均有分布。 采收时间 春、秋两季 相关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诸热黄疸,肠澼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 2、《滇南本草》:“上行泻肺火,下行泻膀胧火,男子五淋,女子暴崩,调经清热,胎有火热不安,清胎热,除六经实火实热。” 3、《本草正》:“枯者清上焦之火,消痰利气,定喘咳,止失血,退往来寒热,风热湿热,头痛,解瘟疫,清咽,疗肺瘘、乳痈发背,尤祛肌表之热,故治斑疹、鼠瘘,疮疡、赤眼;实者凉下焦之热,能除赤痢,热蓄膀胱,五淋涩痛,大肠闭结,便血,漏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