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腹部推拿操作规范
2018-10-13 | 阅:  转:  |  分享 
  
3.腹部运法:此法与揉法略同,也可兼用。运法与揉法的区别,即单手为运,双手为揉,运法用
于上腹部,揉法用于全腹部。运法即医生以右手之掌侧由患者腹部的左侧向右侧轻推,再以右手之手指
由腹部之右侧向左侧带,周而复始,约十余次。
4.腹部推法:腹部所使用的推法,与一般小儿推拿所采取的推法是不相同的。在腹部推拿中,往
往配合揉法和运法同时进行,即在推揉的过程中,由上向下进行,谓之推法。此法用力不要过猛、过快,
以免擦伤皮肤,不可轻飘而过,又要防止滞而不行,手法灵活,力量适中,才是此法之妙。
三、腹部推拿其他手法——摩法、抖动拿法
1.腹部摩法:可分为掌团摩法和掌直摩法。
(1)掌团摩法:患者取仰卧位。医者位于患者左侧,用右手掌心附着于腹部所选用的部位上,
沿顺时针方向作连续旋转团摩。团摩的幅度,可在所选用的部位上作不离其所的摩动,亦可依病变部位
的范围而逐步扩大,直至整个腹部。
(2)掌直摩法:患者取仰卧位。医者位于患者左侧,用右手掌心附着于腹部所选用的部位上,
沿机体纵轴方向作直行摩动。
2.腹部抖动拿法:患者取仰卧位。医者位于患者左侧,用一手或双手拇指和其余手指对置在腹部
所选用的部位上,着力持取后,并作上下的轻轻抖动3—5或5—7次。操作可在病变局部进行,亦可顺
沿经脉、经筋循行分布进行。
四、腹部推拿“五层气体,四种导疗”特点
根据患者病情与体质的不同,指出了腹部推拿补泻应分层次进行。故将人体的腹部由浅入深地分为
五层气体,并依据手法运用的轻重急缓而拟定了攻、散、提、带的四种导疗方法。
1.五层气体
(1)第一层(皮肤):用力最轻,适用于病变轻浅或邪在皮腠者。
(2)第二层(气血):用力轻按,适用于病属气血脏腑之证。
(3)第三层(经络):用力稍重,适用于病属经脉不调或闭塞不通之证。
(4)第四层(腰肾):用力重按,适用于脏腑气血有余之证或寒热痹证。
(5)第五层(骨骸):用力最重,适用于病深入骨内脑髓中或为顽痰固疾。
2.四种导疗
(1)攻法(泻法):在腹部施用按法时,用力由轻而重,按至第五层,使患者双下肢出现麻凉
的感觉,立即抬手,以导引邪气下行。
(2)散法(轻泻法):用力按压第四层,使患者双下肢出现麻凉或胀热的感觉,但下按速度较
攻法快,抬手较攻法慢,以导引邪气下行。
(3)提法(补法):先用力按至第三层,待患者双下肢出现发热的感觉时,将手缓缓上提至第
一至二层,并持续2-3分钟,使患者发热的感觉充斥全身后,方将手提起。
(4)带法
a)平补平泻法:此法适用于攻法和提法收效不大的患者,轻按轻提至二至三层之间,力量要
保持平衡,切忌忽大忽小,得气后即可轻轻抬手。
b)补中有泻法:即按压时由轻至重,再由重至轻,开始由第二层至三层,待得气后,再向下
按至三至四层,中间再停留2-3分钟,此法患者得气反应会更明显,然后再提到二至三层,再停留2-3
分钟,缓缓抬手。
c)泻中有补法:手法按压时先稍重,再转轻后再重,即手法开始按压二至三层,待患者得气
后再将手提至一至二层,维持2-3分钟再慢慢抬手。


第2页共2页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