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者饭堂的意义不止于一日三餐

 三奚 2018-10-14

  众议苑

阡陌(时评人)

就餐时间对于老人来说,其实是难得的社交时刻。长者更需要适度的运动和用脑,让他们走到饭堂就餐,不说两全其美,至少这两方面都能有所照顾。

便民再升级,广州六区长者饭堂试点刷社保卡就餐!老人在长者食堂吃饭,“滴”社保(老年优待)卡就能吃饭。在支付页面,可以看到取餐老人的身份证号、所选套餐、扣费金额、钱包余额等信息,再也不用人工记录和另外买卡了!目前,“刷卡就餐”正在在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番禺六个区共17条街道试点,并将在黄埔、花都、南沙、从化、增城等区选取部分基础条件较好的街道长者饭堂使用系统。

一日三餐对于厮守的恋人来说,是浪漫的重要组成,于是也就有了“一房两人三餐四季”的流传,但对老人,尤其是对独居老人来说,这却极有可能是一个痛点,弄饭菜成了一件烦心事。原因无他,一个人的饭菜量难以把握,多了吃剩菜,少了不够饱。更为重要的是,一个人吃,菜品必定趋于单一,长此以往,营养难免跟不上。而对处于生命周期“低谷”的长者来说,营养摄入只能加强不能弱化。如何改善这一局面?通行的解决方案有二,一是服务外包,送餐上门;二是化整为零,将老人聚集到一块提供就餐服务。

第 一 种 路 径 ,落 到 现 实中,大体类似于各地形形色色的营养餐、爱心餐计划;第二种渠道,则是长者饭堂计划。这两种方式,一是送上门,一是请出来,二者具有太多的相似性,比如一般都是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操作,运营机构或多或少有社会服务机构的影子。当然,配餐、烹饪等专业事务还是交给了专业人士,其中少不了营养师、厨师等的介

入。严格来说,这两种方式并无优劣之分,只有适合与否上的差异。但如果条件允许的话,长者饭堂应该会是一个更优的选择。

长者饭堂存在的第一重意义,自然侧重于营养摄入,可以为长者健康提供基本的膳食保障,免却了长者一日三餐的烦忧。有过独居体验的人都有类似经历,起初还会按时烹饪,准备饭菜,但时间一长,难免被消耗,对待就餐也变得将就和随意起来,渐渐从自己动手演变为各式外卖,就餐不规律也就成了常有的事。因此,长者饭堂的存在近乎一种作息的提醒,可以让长者的生活更有规律。

第二重意义则是情感和精神交流上的,“人天生是社交动物”,虽然提倡“食不语”,但就餐过程并不只是一个吃的过程,饭前饭后都可以是自由的社交时间。有人说,一个孩子的价值观,往往是在一家人就餐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由此可见,就餐其实是一个重要的社交场合,很多事情饭桌下办不了,但一到饭桌上就好办了。当然,这并非提倡应酬,只是想说明就餐时间对于老人来说,其实是难得的社交时刻。长者更需要适度的运动和用脑,让他们走到饭堂就餐,不说两全其美,至少这两方面都能有所照顾。

唠叨了这么多,在长者饭堂刷社保卡就餐的好处在哪呢?在于提供了更为便利的就餐支付方式,免去了买卡、算账等环节,节省成本事少,更重要的是提供了更优的体验,让老人对于长者饭堂更加没有“抵抗力”,也让后者的多重意义有了更多兑现的可能。

作者:阡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