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年6月玛欣德导师答官方群成员提问

 天地虚怀xia 2018-10-15
【问题1】请教玛欣德尊者,玩弄禅相和心缘取目标的区别是什么?因为禅相可随着人的想象力而变换图像,那么心缘取目标把真实的目标拉近,和玩弄禅相怎么区别其中的差异?
玛欣德尊者:心缘取目标,是指心持续地专注于生起禅相目标或者禅相本身,例如一位禅修者修入出息念时持续专注呼吸,当呼吸变成了光,他的心再去专注由呼吸变成的光,这就叫做专注禅相。但是,有些禅修者出于好奇或者怀有其他的不良动机,他可能会去玩弄禅相。所谓的玩弄禅相,就是让禅相变大、变小、变亮,或者变换颜色、形状等等。当禅修者的定力培养到某种程度,他想要怎么变换禅相都是可以做到的,这就称为玩弄禅相。
虽然禅相可以因人的心想而发生变化,但是禅修者不应该这样做,因为禅修的整个过程必须是如实的。在专注呼吸时就要一直专注呼吸,而不能想象你的鼻头或者人中那一带有光、有禅相,这种靠想象的就不是如实的。同时,当定力培养到某种程度,禅修者能体验到光,光在刚开始出现时不一定是在鼻头或者人中这一带,而会在面前或者眼睛前方等区域。
如果禅修者刻意要把这些光拉到鼻头、人中一带,也是不可取的,虽然这还没有达到禅相的阶段,但也是属于玩弄光的一种,因此是不可取的。一定要记得,禅修者必须要持续地专注呼吸,等呼吸完全变成光,才能去专注出现于鼻头或者人中这一带的光,这个时候的光才叫做禅相。同时,当禅相出现时,禅修者只应该专注禅相本身,而不应该作意让它变成这样变成那样,或者让它变亮,或者移动位置,所有这些做法都属于玩弄禅相,都是不可取的。

【问题2】顶礼玛欣德导师!如果修慈心禅真的可以看到鬼神了,那么禅修者可以尝试跟他们沟通吗?会不会造成不良后果?感恩回答。
    
玛欣德尊者:修慈心禅可以看到鬼神的影像,但是,不能跟他们沟通。就好像你对远方的一位朋友散播慈爱,你可以见到他的影像,但并不等于你可以和他沟通。

【问题3】请问玛欣德尊者,现在很难看到真实尸体,如果对着图片修不净可行吗?另外,《智慧之光》有这段话“禅修者可用光照见自已所见过又记得的死尸,取它作为禅修目标。以智渐次地观死尸的未来,如此也能看到该死尸慢慢地变成一堆白骨,然后变成骨灰。”请问这是观想还是如实见到?
玛欣德尊者:在真正修不净时,取图片死尸为所缘是很难产生那种很强烈的厌恶感的。虽然平时看一些尸体的图片有助于减弱欲望,可以对自己和他人的身体产生厌离感,但真正修不净时必需要看到真正的尸体,不一定是到现场看到,但可以借助禅那之光,即借助智慧之光去照见自己曾经见过的尸体,其实是看自己回忆当中的死尸,所以,这还是属于如实观,而如果凭空想象出一具尸体腐烂成怎样怎样,这个属于观想。
当禅修者借助智慧之光见到自己曾经见过的尸体,取它为禅修目标,并一直观照它,将会发现这具尸体慢慢地腐烂,然后变成一堆白骨,最后成灰。这是该具尸体本身自然会发生的,并不是通过刻意想象变成怎样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可以称为如实观。除非他完全没有见过这样的尸体,完全凭空想象,而且他任意观想这个尸体怎么怎么变,这个就称为是观想。
因此,在培养定力的阶段,有些时候必须要借助自己的回忆,例如修不净、修慈心,都可以借助自己的回忆,在智慧之光的支助之下见到影像,这样所见到的影像对他来说是真实的体验。

【问题4】礼敬玛欣德尊者!关于毁谤障的问题,若一个人知见不正而说阿拉汉是自了汉,这样的语言算是毁谤障吗?若一个人对比库戒不熟,非故意而在网上议论一位初果圣人,会造成毁谤障吗?私下议论而不是当面批评圣者,算是毁谤障吗?
    
玛欣德尊者:这些都会造成诽谤障。造成诽谤障有几个条件。第一是动机,即自己的心不纯正,是指因为邪见即错误的见解,或者因为无明、因为瞋恨、因为傲慢、因为妒忌而造成。第二,对方必须是圣者或圣者僧团。第三,通过语言或者通过文字等方式表达出来,至于他所表达的这些,别人相信或者不相信、是在圣者的面前或背后,都不是重点。只要是这样的动机,是这样的对象,是这样的行为,就构成了诽谤障。 
    
【问题5】顶礼玛欣德导师!请问:未来的事尚未发生,心怎么可以缘取到未来的事情?请导师开示其原理,感恩!
    
玛欣德尊者:虽然未来的事情没有发生,但有些时候,例如一个人在梦中,或者说有所谓的第六感,他都可以取到某些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的片段。所以,即使是平时在一般状态都可以这样,更何况对于神通来说,他是通过天眼智的未来分智看到的。因此,有天眼智的人能看到未来发生的事情的一些经过或一些影像。
    
【问题6】礼敬玛欣德尊者!如果一个禅修者已经具备了四禅八定,不修习十四种御心法,他能不能够有些神通?这里的神通是指达不到巴利经典标准,但也是普通人做不到却能显现给别人看的神通。
    
玛欣德尊者:如果不是巴利经典标准的神通,那只能说当一位禅修者拥有了禅定,他的心会比一般人敏感,可能可以感知某一些人的某一些心念,但还没有达到他心智的范畴或他心智的程度。有时候也可以感知到一些非人,例如他在修慈心的时候,他并不是用神通,而只是用定力去感知到有非人比如鬼神的存在,只能说他有这样类似的比常人更敏感的心。
    
【问题7】请教玛欣德尊者,一个有禅那的禅修者,临终前因极大病痛折磨,可能会有不善心生起,那么他会退失禅那而投生恶道吗?还是能保留一定程度的定力而投生到善道?感恩回答。
玛欣德尊者:如果这位禅修者在健康时经常培育禅那和入定,那么即使临终生了病,他也能在临死速行的阶段,心像平时入禅那那样缘取禅相,这样就能投生到梵天界或者善趣。所谓退失禅那,是指由于放逸或者其他一些障碍的原因,致使他在年老很健康的时候也不能入禅。但是,一个精进的禅修者,临终时即使身体有很剧烈的病痛,他的心仍然能够缘取禅相,而投生到天界或者梵天界等善趣中。
    
【问题8】玛欣德导师您好!缅甸本雅难陀尊者曾提到,今生若能修到缘起,与美德亚菩萨(弥勒菩萨)结上缘,最晚也会在下一尊佛出世时证悟成为圣者。请问导师,这个说法的依据是什么?出处是否来源于《巴利三藏》?
    
玛欣德尊者:《巴利三藏》并没有类似的说法,这是根据巴利义注里讲到的,一位很精进禅修的禅修者,如果不能够在我们果德玛佛陀的教法时期证悟,他也能够在未来佛出世的时候证悟为圣者。当然,是否能在未来美德亚佛的教法时期成为圣者,这也是因人而异的。比如有些人想在未来成佛,有些想要在没有佛法的时期成为独觉佛,有些禅修者今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很放逸,在今生并没有积累足够的巴拉密,在未来即使遇到美德亚佛,他也不一定能够成为圣者。因此,要依个人的愿和禅修情况而定。
    
【问题9】顶礼尊者!我在禅修的时候,会感觉鼻子里面被堵塞住了,好像有一个水泥做的塞子,然后就找不到入出息念的业处了。我该怎么办?请您指导,感恩!
    
玛欣德尊者:先确定是不是有鼻炎或者感冒之类的,如果没有,你可以尝试站着来专注呼吸,也就是立禅,再不行的话,可以考虑先修修其他的业处。
    
【问题10】尊敬的玛欣德尊者您好!在外观名法的时候,同一时间,有的人生起的是转向心,有的人生起的是速行心,这如何把他们当成整体来观照?感恩导师。
    
玛欣德尊者:在外观名法的时候整体地观,并不是去留意这个人生起的是什么心,那个人生起的是什么心,而是因为每一个众生、每一个人,心生起的规律都一样。即当遇到所缘(目标)时,他如理作意就生起善心,不如理作意就生起不善心,这种心的规律是一样的。所以,在外观名法时只需要整体观,就是不需要刻意去在乎这个人在想什么,那个人生起的是什么心,也不需要对个别的特定的人修观,只是外观所有人的名法生起的规律都是一样的。
    
【问题11】请问玛欣德尊者,八戒能不能只受持一部分?如果同时受持了五戒和八戒,违犯了八戒的独特学处,五戒还成立吗?
    
玛欣德尊者:根据上座部佛教的传统,八戒并不能够部分受持,但五戒可以部分受持,也就是可以一条、两条、三条、四条地受。受持五戒和受持八戒,都是依念诵三皈依而受得。但是,由于戒律不同,如果违反了八戒里的独特学处,虽然三皈依还在,但是,建议还是再重新念一次五戒,这样,他的三皈依五戒还是成立。
    
【问题12】顶礼尊者!若我的儿子修止观成就了在家二果圣者,但我常以贪爱心给他做饭,帮助他的生活起居。请问以这样的贪爱心对圣者所造的业,我仍然可以获得大的福报吗?感恩!
玛欣德尊者:是的,可以获得大的福报,因为对象是圣者。但是,如果你的心夹杂着贪爱,这种善业就会打折扣,即本身殊胜的三因善业可能会变成低劣的三因善业,或者变成殊胜的二因善业。

【问题13】礼敬玛欣德尊者!我以前没有学习过佛教,不知道四恶道、因果、人死后还要投生等。妻子堕胎几次,现在通过学习佛法才明白,内心感到后悔与恐惧。请问尊者,应如何弥补曾经的愚蠢行为?
    
玛欣德尊者:人造了恶业是不能够再用造善业来弥补的,恶业成熟就会带来不善的果报,但造了善业,当善业成熟又会带来善的果报。所以既然造作了,我们就要用一颗坦然的心,来接受这些恶业成熟带来的恶果报。
你曾经造了这样的恶业,那么以后更应该多造善业,使我们的善业更多、更强。当这些善业成熟的时候,它可以使恶业的果报减轻一点。比如,你应该多点去做一些爱护生命的行为,甚至去随缘做一些很生态的不破坏生态的行为。
    
【问题14】顶礼玛欣德导师!我在打坐禅修的时候,业处一会儿靠上、一会儿靠下、一会儿靠前、一会儿靠后,应当怎么对治?感恩导师。
    
玛欣德尊者:你所指的业处,是入出息念的专注呼吸吗?只要是在人中这一带,也就是鼻孔的下方、嘴唇的上方和两个鼻孔对下来整个区域,在这个区域里,不管呼吸出现在哪里,比如靠近左鼻孔或者右鼻孔,或者高一点、低一点,或者前一点、后一点都没关系。只要是在这个区域内,你都去专注它,这就没问题。
    
【问题15】礼敬玛欣德尊者!能否请您全面地讲解一下,哪些言行会导致三皈五戒失效?感恩。
    
玛欣德尊者:有五种言行会导致三皈五戒失效。第一,对佛、法、僧三宝失去信心。第二,故意违犯五戒中的任何一条戒。第三,算命、相信风水,或者从事这些迷信活动。第四,不信业果法则,比如遇到一些灾难或者不如意的时候,不是思维业果法则,而是依靠什么生肖相生、相克啊,或者请人化解啊等等。第五,对非佛、法、僧三宝的对象行宗教礼,例如去求神保佑等等。这五种行为,将会导致三皈五戒失效。
    
【问题16】顶礼尊者!学校宿舍里的床,是床铺和书桌连在一体的,床在书桌的上面。请问这样的床,是不是高广大床?感恩!
    
玛欣德尊者:你可以去量一量,书桌下面的这个床的脚,它离最下面的那条横梁,也就是从地面到最下面那条横梁,是不是超过了24指,超过了24指的床脚,那就属于高床,如果没有超过就不算高床。
    
【问题17】礼敬玛欣德导师!我在阅读《阿毗达摩讲要》时,看到《弥兰达问经》和《藏释》被收录在缅甸巴利三藏的小部中,而其他南传国家则没收录。请问尊者,这是什么原因呢?
    
玛欣德尊者:斯里兰卡版本的《小部》有十五部,而缅甸《巴利三藏》的《小部》有十八部,多了《弥兰达问》、《藏释》和《导论》这三部经。因为缅甸是一个非常注重论藏、非常注重分析、非常注重教理的上座部佛教国家。而在上座部佛教的传统上,《阿毗达摩论藏》只有七部,所以缅甸就把这三部非常接近于论典,而又不属于论藏的经典,收录在《巴利三藏.小部》当中了。《弥兰达问》、《藏释》、《导论》这三部经典,都是产生于西元前一世纪和西元一世纪左右,它们都是非常古老的巴利典籍。所以注重阿毗达摩、注重分析、注重教理的缅甸,就把这三部收录在《小部》当中。
    
【问题18】请教玛欣德尊者!一般需要修行到什么程度,才能够体验到“无我”的境界?
    
玛欣德尊者:这有不同的阶段。当禅修者修到观禅的名色差别智的时候,由于能够见到究竟名法、究竟色法,他就不会产生究竟名色法是我的,或者有我、有自我、有本体、有灵魂这样的邪见。这个阶段属于是镇伏我见,意即暂时镇伏了我见。
当禅修者修到观禅的思维智以上,比如思维智、生灭随观智、坏灭随观智等观智时,他观照究竟名色法的无常、苦、无我,在这个时候,他可以进一步体验到内在的、外在的、远的、近的、殊胜的、低劣的、粗的、细的、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究竟名色法,都是无我的。
当禅修者证得了初道、初果,就不会再产生有我的邪见,因为这个时候,他已经完全断除了我见。当禅修者证得了阿拉汉道果,就完全断除了无明(痴),就不再有任何我的这种错知了。

【问题19】尊者您好!我禅修时会忘失业处,不知不觉就陷入杂乱无章的念头中,这是缺乏正念吗,应如何对治?《阿毗达摩讲要》里提到所有不善心都没有正念心所,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减少不善心且培育善心,是否也有助于培育正念?
    
玛欣德尊者:是的,在禅坐时忘失业处,这是因为缺乏正念。在日常生活中减少不善心且培育善心,有助于培养正念。
    
【问题20】请玛欣德尊者开示,无禅定者如何通过散播慈爱证得禅那?感恩尊者。
    
玛欣德尊者:散播慈爱有两种方法,一种为一切处业处,一种为根本业处。一切处业处的方法,就是禅修者可以通过不断变换对象来散播慈爱。但是,如果禅修者决定把散播慈爱当成自己的根本业处,就必须要持续地对一个特定的目标散播慈爱。
例如对自己所恭敬的同性,持续地用一种方式如“愿您安稳快乐!”如果他能够对一个特定的目标,用一种方式持续地散播慈爱达到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他的心一直都很平静、很稳定,而且影像也很稳定,这个时候就有可能证得禅那。
    
【问题21】顶礼玛欣德导师!根据《沙门果经》和《律藏》,比库不能接受生米,也不能储存粮食包括油,不能自煮。而《律藏 .大品.药篇》里记载:“诸比库!若藏于屋外,煮于屋外,他人煮而食之者,无罪。”“诸比库!饥荒时,许自煮。许藏于屋内,煮于屋内,自煮。”请问以上意思是说,比库可以接受大米、花生油等粮食,互相交换煮或由净人煮、饥荒时可以自煮,是吗?另外,七日药中的油,是指可以直接吃的油吗?具体是哪些呢?感恩。
    
玛欣德尊者:这里讲到的“藏于屋外,煮于屋外,他人煮而食之者,无罪”,意思是这些食物由净人或者沙马内勒接受之后,放在比库所住的孤邸外面煮,煮了之后再供养给比库,比库食用是没有罪的,没有过失的。但是,在饥荒的时候,如果这些食物放在屋外,可能会被偷。所以,佛陀就允许放在屋里面,然后在屋里面煮,甚至是在没有净人、没有沙马内勒的情况下,可以自己煮。但如果是平时的太平时期,就不能把食物藏在比库的住所里、在住所里煮,也不能自己煮。    
七日药当中的油,包括了两种,一种是动物的油,一种是植物的油。动物的油,包括了猪油、鱼油等等。植物的油,包括花生油、棕榈籽油、菜籽油等等。当然,人油和佛陀所禁止的那些动物所榨出来的油,是不允许的。
    
【问题22】请问马欣徳尊者,一个二因结生的人在定学最多能得近行定,那么在慧学,他以近行定为基础,最多能够达到哪个观智?
    
玛欣德尊者:这个问题我也请教过帕奥西亚多,帕奥西亚多的回答是,也许有可能达到行舍智,但是非常困难。
    
【问题23】尊者,以感恩心顶礼您!我发现人生的种种不圆满,打算以后终生出家。佛陀制定有债务者不能出家,若找不到债主或无法还清债务,能把金钱提交给父母替自己还债吗?或自己记不清所欠下的债,或由于种种原因没法还清债务,这些情况下去出家会犯戒吗?另外,同性恋的男人能出家吗?
   
玛欣德尊者:如果确实找不到债主,或者无法偿还,可以把这些债务移交给父母或者兄弟,或者只要他们愿意替你偿还也是可以的。如果确实无法记清所欠的债,或者没办法偿还,只要这些所欠的债务在出家以后,不会产生任何的债务纠纷,那也是可以出家的。
至于同性恋,一种是先天性的同性恋比如两性人,或者属于生理性的,这种人不能出家;另外一种是有同性恋心理倾向的人。通常,僧团是不会同意同性恋者出家的,因为他可能会破其他比库或其他僧众的梵行,这是很危险的。    

【问题24】请问玛欣德导师,在修行佛随念时,是心里默念还是嘴里轻声念诵佛陀的德号?出声音的念佛陀德号,是否能证入近行定?
   
玛欣德尊者:是心里默念佛陀的德号,而不是出声诵念。禅修者修习佛随念,即使刚开始是出声念,但是随着他的定力提升,他不会再出声。如果经常发出声音,他的定力不可能高到什么程度。所以,想要证得近行定,即使是开始出声念,到了某个阶段,他的声音也会消失,只是在心里默念。到了定力达到更高的时候,甚至连佛陀德号这种心里的音声都会消失,他的心只缘取佛陀其中的一种功德。
    
【问题25】礼敬玛欣德尊者!请问:若某人走路时不慎摔倒,后脑勺先着地,瞬时陷入昏迷。根据阿毗达摩,大脑里只有身识没有心识,为什么摔倒后会昏迷呢?感恩尊者开示。
    
玛欣德尊者:对于昏迷来说,不一定是因为脑部,比如有些人因为突然心脏病复发,他有可能昏迷;有些人溺水,或者被呛到,也有可能昏迷;一个人剧痛,他的情绪一下子无法控制,过度悲痛也有可能导致昏迷。所以,当他不慎摔倒,后脑勺先着地,只是属于造成昏迷原因的一种,并不是因为脑着地,才会导致昏迷,其他情况也有可能导致昏迷。
    
【问题26】尊敬的玛欣德尊者,请问:若遇到诅咒或是降头之类的邪术侵害,上座部佛教弟子应如何正当解决?我同事中有被大仙(跳大神)附体的,要他给人看病,上座部佛教弟子应如何解决这一类附体的事?
    
玛欣德尊者:首先必须强调,只要一位上座部佛弟子在接受上座部佛教之前,他没有去沾染、没有主动去邀请或主动去弄这些邪术,他是不会被邪术侵害的。因为上座部佛弟子,他每天都有三皈依、持五戒,这些邪术一般是侵害不了他的。
当然,如果有些人因为仇恨等其他的原因,有可能故意要去侵害他,那么上座部佛教有专门的方法,例如经常诵《护卫经》,这样就可以预防一位佛弟子遭到诅咒、被下降头之类的事情。上座部佛弟子,最好不要与那些所谓被大仙附体或者跳大神的人来往。
如果是自己的家人或者同事已经被附体,是他自己邀请过来的,或者他曾经学了外道,学了其它的方法,邀请了那些非人,我们是很难把这类附体驱赶走的。最多只能让他再受三皈五戒,让他念诵《护卫经》,让他再做一些福德,做一些布施等等。因为,一旦一个人被这些所谓大仙即非人附体之后,要把它赶走是相对困难的。解铃还须系铃人,就是叫那些放大仙的人去驱赶,否则要完全解决还是有困难的。

6月问题收集:秋天的雨      录音整理:方敏      录音听写:淡月      文字校对:巴利     发布:法住禅林官方QQ群       时间:2016年7月13日     注:未经玛欣德导师最后审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