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病例:62岁的周教授一年时间血管狭窄从90%降到了70%,从要放支架到不放,真正做到了逆转狭窄。 难道采取了什么神奇措施?还是接受了先进的治疗方法? 都不是... 一、逆转狭窄的两个重要手段:药物+健康生活。 周教授是因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入的院,当时发现右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前降支狭窄90%。 依据急诊处理原则,医生只处理了犯罪血管,开通了完全闭塞右侧的血管,准备择期处理左侧前降支的血管。 医生下医嘱的时候,交代周教授,要按时服药,遵从健康生活方式,如果有症状,随时就诊;没有症状的话,一年后复查造影。 周教授很配合,整整一年后前来就诊,复查造影发现:
这个病例,藏着逆转狭窄的两个重要手段:药物+健康生活。 二、配合治疗,按时服药 按照目前的标准,心脏较大血管狭窄大于80%左右,就需要放支架,从而开通狭窄血管,改善心脏供血供氧,减少心绞痛,降低心脏梗死发生。 服药,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支架术后的患者尤为重要,长期口服阿司匹林、他汀、β受体阻滞剂、普利/沙坦等。
周教授是一位大学教授,对治疗很配合,医生给的建议严格遵守,毫不懈怠。 就拿吃药来说,从来没有忘记过一次,不仅如此,他每天吃药几乎准点,每次都会按时复查。 三、改变生活习惯,坚持健康生活方式 周教授做的更好的是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坚持健康生活方式。 原来周教授抽烟喝酒,自从生病后,果断戒烟戒酒,无论再大的饭局,无论面对再重要的人,谁发烟都不抽,谁请喝酒都不去。 除此之外,周教授从术后一个月开始坚持走路,每天40分钟,雷打不动,如果下雨,也会去健身房走路。 饮食方面,周教授严格要求自己,每天的饭菜吃淡一点,且很少出去吃饭,几乎不吃糖,不吃动物内脏及肥肉等。 蔬菜、水果也吃的不少,补充适当的鱼类坚果。 周教授规律作息,原来年轻时候为了科研经常熬夜,自从生病后坚持每天十一点前睡觉,再也不熬夜。 四、不花钱的方法才治本 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经常说:手术、口服药物等花钱的治疗方式只治标,不花钱的方法才治本。 胡大一教授所说不花钱的方法,就是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什么才是正确的生活方式?胡大一教授总结了三句话:
“饱”的概念本身有一定的弹性,所谓的“八分饱”不好量化,贵在大脑中有“控制”和“八成饱”的弦儿。 对于冠心病多发的老年群体来说,尤其是晚餐,不要吃太饱是很必要的,因为晚上吃得过多,运动又少,血液过多地集中在消化系统,心脏更容易缺血。 关于运动,胡大一教授最有发言权,他身上戴着一个计步器,每天走不够1万步不上床睡觉。 1万步相当于6公里的距离。 当然,并不是说每个人都要走够1万步,走8000步也行,但最好一次走完,如果不行,分2~3次也可以。 快走和慢跑都可以,不宜过度追求快,运动的目的在于使心跳速度略快于人静止时,以达到锻炼心脏的目的。 运动需要遵循“贵在坚持”这一原则,坚持一两个月,不会起到明显效果。 需要提醒的是,老年患者应多选择在傍晚时间散步,因为高血压患者常有晨间血压波动,早晨4~6时是高危时段。 除此之外,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凌晨到上午10时也是高危时段,应尽量避免过于剧烈的运动。 高血压是引起冠心病的常见原因,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很忌讳熬夜。 睡眠不好会直接影响血压的控制,造成血压波动不稳,不稳的血压又会对冠状动脉的内壁造成冲击,导致血管内壁受损,出现冠状动脉斑块,造成狭窄。 人的生物钟是这样的:血压呈现白天高、夜间低的“勺形”规律。 如果晚上睡眠不好,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血压就会上升,一旦“勺形”规律被打破,血压该低的时候没有低,冠状动脉内壁长时间处于高压状态就会受到损伤。 所以,晚上9时半上床,10时进入梦乡对身体最好。 虽然从周教授的经历看出,斑块和狭窄可以逆转,但这种逆转的病例很少,我们不能寄希望于有了狭窄去逆转; 我们只能寄希望于从现在开始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斑块,预防狭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