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主谓语语法等基础知识

 昵称32901809 2018-11-15

写作课:关于主谓语语法等基础知识

“----今天的内容很简单,很熟悉,也很迷人。”迷人的主语是?

(内容 主语)

--今天的内容很简单,很熟悉,也很迷人。“内容”就是主语!

“内容”既然是主语,“今天的”是什么语呢----“定语”。不是昨天的内容,也不是明天的内容,而是今天的内容,“今天的”的这三个字就是用来限制主语“内容”的。

定语的作用是什么呀?

一句话,定语是在句子中起着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中心语的作用。

回过头,我们来看看刚才大家谈到的状语“很”

状语用来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一般在谓语中心语前面,有的在句子最前面,交待时间、地点、范围、情况等。

“很”就是用来修饰“迷”这个谓语的。

“小米老师好迷人(最迷人,有点迷人,十分迷人)----这几个副词是什么呢?

“小米老师迷人得紧”!

这个得字是助词,“的,地,得”都是助词,不用标成分,这个“紧”字呢

紧在这里是形容词,大家不会怀疑,但它在句子里是什么成分呀?

大家说说,这个紧字是六种成分中的哪一种?

对了,紧在这里,就是补语,补语究竟怎么回事,其庐山真面目下次再讲

今天我们先来看汉语词性,能讲多少是多少。

讲完词性再讲汉语的句法结构---也就是主谓宾定状补,为以后咱们理解和掌握诗词句法结构,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

这些都是“本”,都是“根”,大家别看轻了,根深蒂固,本固枝荣嘛

现代汉语的词分“实词”与“虚词”两大类,共12小类。

实词六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名词、动词、形容词是诗里面的主要用词

虚词六类----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

副词、介词、连词是诗里面的主要虚词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够独立成句。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对了,先提醒一句,在讲词性的时候,大家的注意力首先应该集中在哪呢?

首先必须集中在各种词类的定义或者说是含义上。

然后再根据具体的词,反过来认识定义

比如说“精神”是什么词呀,大家说说什么词性呀?

不错,“精神”有点抽象,是属于抽象的东东,抽象的事物,只能是名词了。

“名词”的定义----“表示人或者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名称的词 ”。

这里提一个要求,12类词类的定义(含义),你先死记硬背吧。

只要你能将这个看似非常简单的定义,能不加思索地背出来,我就不信你的词性过不得关!

实词,虚词定义刚才已经讲了,谁记住了,有人注意了吗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够独立成句。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下面我们分别来看12种词类。先来看6种实词。(-)名词----表示人或者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名称的词---必背

1、指人的: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父亲、李白、

2、指物的(具体事物):房子、汽车、电话、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纸张,

3、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这个你可以叫时间名词

4,表示处所(地点)的。如:北京、中国、凯旋门、大庆、亚洲。。。。这个你可以叫处所名词

大家注意了,以上四种名词统称为“专用名词”----指人/指具体事物/指时间/指处所(地点)等四类。

5,“抽象名词”----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还有刚才提到的“精神”等等

6,“方位名词”----表示方位的名称。分两种:

第一:单纯的:上、下、前、后、左、右、中、东、南、西、北、内、外。

第二:合成的: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东边、里头、

再简要讲讲名词的一些语法特征,语法特征不用你背哈,了解就行。纯粹是为了便于你对名词的理解。包括后面的一些语法特点都是这样,为讲主谓宾定状补作准备

A.经常作主语和宾语,如:[牛]吃[草]

[我]爱吃[鱼]

B.也可作定语,直接修饰另一名词

如:[柳树][梢头]----无需分得太细哈,柳/树/梢/头 ,象这样细分成四个名词组合,就没必要了。这里柳树就是作定语了,柳树的梢头

【刺】卡【喉】

C.名词可以受数量短语修饰,如:一条河、一头牛、三位同学 ,一匹马。

D.一般不受副词修饰,不能说“很雨”、“不房屋” 。大家注意了哈,只能说是一般,不是绝对

如果我说笑笑,枫叶“很朋友”,“很哥们”什么的

这个还是“很卓别林”的。

这个其实是属于名词活用的范畴了,生活幽默感比较强。

E.不能重叠,亲属称谓以及其他少数词,如“妈妈、哥哥”等,这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

还有象我称呼铁杆:笑笑,风风什么滴

名词就讲到这,一是专用名词(人,事物,时间,处所),二是有些名词能够加“们”表示群体。不加“们”的名词可是个体,也可是群体。

比如姐妹们哥们领导们

再比如“我是群众,宫主是领导”,群众在这里就是个体了,就不是群体,如果叫群众们,能这样叫吗?

最后一个,方位名词可以单用,但大多数情况下,它要用在名词的后边,表示事物所在的位置。 抽象名词,三是方位名词。大家再记记定义哈。

(二)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存在/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必背

关于判断词“是”,上面是第一个要与大家说的东东,因为经常有人问我这个问题。

第二,“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

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

请大家要注意的是第三

第三,“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

2,“一般动词”(或者叫动作动词)---表示一般动作行为:来、去、说、走、跑、学习、开始、停止、

请大家现在反过头看看动词的基本定义

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存在/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这个“一般动词”就是基本定义中的“动作/行为”

下面来看“存在/发展/变化”,姑且将它称为“存在变化消失动词”

3,“存在变化消失动词”---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有、等于、发生、演变、生长、死亡、

这里我重点讲下这个“有”字

有人甚至将“有”字放在判断动词类,与“是”字并驾齐驱,个人以为不恰当。

判断动词我坚持只有“是”一个独角。

但“有”字呢,“有”只当动词用,不能当副词用。例如:

请问,这里有卖钢笔吗?(错) 请问,这里有钢笔卖吗?(对)

天真山人有在吗?(错)

天真山人在不在?(对)

宫主有教过你吗?(错)

宫主曾经教过你吗?(对)

4,“心理活动动词”---表示心理活动:爱、怕、想念、打算、喜欢、希望、担心、重视、尊敬、了解、相信、佩服、

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5,“能愿动词”(也叫助动词)

---表示可能/意愿/必要的:能够、愿意、肯、敢、要。应该、值得、得(dei)、可能、必须。。。。

这里我说明两点

第一,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可以考虑、愿意学习、'。

第二,它们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作状语,表示动作者的主观意愿和表示可能性、必要性等。例如“我们一定[要]坚持原则”、“春天到了,天气[应该] 暖和了”

第三, 助动词是指动词中能放在“()不()”格式里的词。不信大家试试:敢不敢,肯不肯,配不配。。。。

除了第二点经常性用法外,助动词可以作谓语,如“这样做可以不可以”

6,“趋向动词”---表示趋向的。如:上、下、进、出、进去、过来、起来。。。

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这里说一下哈,“上”与“下”,你前面不是说是方位名词吗,怎么又是动词了

这个呀,就是后面要同大家学习的兼词现象,有许多字有很多词性,得看你的语言环境才能判断。上讲咱们谈到的“流”就是身兼数职哈,就象咱们班上的兄弟姐妹哪一个不是身兼数职,你既当你妈的儿子,又当你儿子的爸爸。同时又是你哥哥的弟弟,

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如“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来”。

还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表示趋向。作趋向补语,如“拿<出> 一本书”、“拿<出来>一本书”、“拿<出>一本书<来>”。

简要说说动词的语法特征

A.动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如“他爱祖国” “我更喜欢小朋友”

B.动词能够前面加副词“不”

大家试试,看是不是都这样,其实这个也是判断是不是动词的一种有效方法

C,除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外,如太了解,很可能。。。其它多数动词不能加程度副词。

如果你来个什么“太/坐,很/停止”这类的,除非美国高鼻佬可能相信

D,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 大家试试

E.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使用。一般表示时间短暂或试一试的意思,如“看看、走走,研究研究”等。休息--休息休息

(三)形容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或表示动作、行为的性质状态的词。---必背

1、表形状的:长、短、大、小、平坦、弯曲

2、表示性质的。如:好、坏、美、丑、高明、美丽、诚实

3、表示颜色的。如:黑、白、橙、红、苍白、碧绿、

4、表示状态的。如:快、慢、软、硬、激动、悠闲

5、表数量的:许多、好些、全部、多、少 ,整

咱们来看形容词的语法特点:

A.大部分形容词能同程度副词组合,例如“很勇敢”、“非常整齐”、“太死板”、“最清楚”等。

有一部分形容词本身带有某些程度的意义,不能再同程度副词组合,不能在其词前面加“很”:例如“雪白”、“血红”。---这个请记住哈

还有加重叠词尾的形容词“黑乎乎、“以及其他形式“黑咕隆冬、黑不溜秋”也是如此。

B,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端正、纯洁、坚定、健全、活跃、严格、”等是形容词又是动词

“端正态度”是使态度端正的意思,“丰富文娱生活”是使文娱生活丰富的意思。这里的“端正、丰富”是动词。

“直着身子”、“花了眼”中的“直”、“花”表示事物存在某种状态,也应看作动词。

C,一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例如

单音节: AA式

高--高高(的) 大--大大(的)

红--红红(的) 慢--慢慢(的)

双音节:AABB式

老实--老老实实 整齐--整整齐齐

清楚--清清楚楚 大方--大大方方

或A里AB式

马虎--马里马虎 胡涂--胡里胡涂

慌张--慌里慌张 小气--小里小气

D,形容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多数能够直接修饰名词。

如:“太阳红”--此红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作谓语。

“红太阳”- -红作定语

(四)数词:数词是表示事物的数目和次序的词。

1、表示数目多少的叫“基数词”:八、九、十、百、千、万、。

2、表示次序先后的叫“序数词”:第一、第二、第三”等等。

3、分数:分数常用固定词组表示。格式是“几分之几”。如“百分之二十”等。

4、倍数:倍数是由数词加量词“倍”构成。如“一倍、十倍、百倍”等

数词的语法特征

A,数词通常要跟量词组合成数量短语,才作句子成分。

B,数量短语常常作定语或补语,状语。如:一片枫叶,看了一眼

C,一些数词有固定的用法。数量增加要用倍数或百分数,可以说“增加了”或“增加到”

数量减少只能用分数,可以说“减少了”或“减少到”,

(五)量词---表示单位的词。

1,物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

---表示个体单位的。如:个、台、段、根

---表示集体单位的。如:双、群、类

---表示度量衡的。如:米、千克、公里、吨、平方米、

2,动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如:次、回、趟、遍

量词的语法特征:

A,量词总是出现在数词后边,同数词一起组成数量短语。

B,单音节量词一般可以重叠,组成BB式,表示每一个都在内。

C,量词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

D,复合量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量词构成,表示复合性单位。

例如说到运输量中的重量和里程,有“吨千米、吨海里”等,说到水的流量,有“秒立方米”

2)由物量词和动量词组成,表示事物单位和动作单位的加合。例如:“飞机共飞25架次”“接待旅客100万人次”

(六)代词----代替其他的词或者短语、句子的词。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者事物的名称。我、你、他、咱们、自己、人家

2,指示代词:起区别作用。这、那、这样、那样、各、每

3,疑问代词:用于提问。谁、什么、怎样、哪儿、多少、几

注意事项:

1)代词代替某一类词,就具有某一类词的语法功能。

2)“他们”的使用范围比较广,除了用于男性,男女兼有的复数,都可以用“他们”。

3)“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为了亲近,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 ---大家注意没有,我一般都用咱们哈

4)指示代词“这”用于近指,“那”用于远指

5)代词一般是实指,有时也可以用来虚指,指称不确定的人或事物。如“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一、副词

(一)副词的语法特征

副词最突出的语法特征是作状语,修饰形容词、动词或全句。

难道你不喜欢可可吗?---“难道”“不”

我格外想学七律,偏偏燕山老师他出差了---“格外”“偏偏”

比如,“不”修饰动词喜欢,“偏偏”修饰“燕山老师他出差了”整句。如果你说“燕山老师他偏偏出差了”,此“偏偏”只修饰出差了。“难道”与“格外”以此类推。

第二:“很、极、万分”这几个副词除了作状语之外,还可以作补语。如:

很机智/机智得很、极方便/方便极了、万分兴奋/兴奋万分

(二)副词的分类

(1)程度副词:十分、非常、格外、最、极端、比较、越发、稍微等。

(2)情状副词:亲自、互相、赶紧、陆续、大肆、特意、仿佛fǎngfú、尽量、相继、私下等。

(3)频率副词:再、又、也、屡次、重新等。

(4)时间副词:立刻、已经、正在、曾经、经常、依旧,渐渐、永远、偶尔、起初、随即、历来等

(5)范围副词:只zhǐ、都、全、总共、统统、仅仅、一概、全都、单等。

(6)否定副词:不、没、别、未、勿、未必、不用、休等。

(7)语气副词:难道、莫非、必然、的确、其实、居然、索性、偏偏、简直、几乎、幸亏、反倒、横竖、毕竟、绝、何尝、明明、只好、未免、断然等。

前述,一是 副词的语法特征;二是副词的分类

(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有的副词有关联作用(可称作“关联副词”)。如“却、再、又、就、才、还、既、越”等。例如:

华为仍然没有听懂,却没有再问。---却

小米老师越活越年轻了。---越

苹果一回来我就会告诉她。---就

小米既当你们所谓的老师,又当你们调皮的学生。---既.又

雨下得再大也不怕。---再,也

(2)有的副词存在多种语义,使用时要加以区分。

A、与不同的词语组合时语义不同。

“都”:大家都同意。(表范围)

一个人都不见了。(“都”轻读,表语气)

秦风都二十七八了,还象个小孩子。(表时间)

“又”:

江南美女今天又做语音老师。(表频率)

山又高,路又滑。(表关联)

心里有千言万语,嘴里又说不出。(表语气)

B、在句首和在句中语义不一样。

就我去看电影。(表范围)

我就去看电影。(表时间)

偏偏鱼鱼休息。(客观原因)

鱼鱼偏偏休息。(主观原因)

仅仅他有康熙字典。(“别人没有”,指人的范围)

他仅仅有康熙字典。(“别的没有”,指物的范围)

幸好你来了(不然我们会迷路的)。(受益的是“你”以外的人)

你幸好来了(不然你会错过这次机会的)。(受益的是“你”)

(3)有的形容词也可以作状语,上次说过的哈,下次还会说。

它与副词的区别在于:副词只作状语,而形容词除了作状语之外,还可以作定语和谓语。 来看两个例子:

特别--格外

特别鲜艳。格外鲜艳(状语)

特别快车(定语)

这事情很特别(谓语)

这事情很格外,就不对了。由此可以看出“特别”是形容词,“格外”是副词。

偶然--偶尔

偶然碰到。偶尔碰到(状语)

偶然事件(定语)

事情的发生也很偶然(谓语)

这件事很偶尔,就不对了。

由此可以看出“偶然”是形容词,“偶尔”是副词。

(4)时间名词也可以作状语,它与时间副词的区别在于:时间副词只作状语,而时间名词除了状语之外,还能作介词宾语。如“现在”和“正在”;“刚才”和“刚刚”的意义相近,都可以作状语。所不同的是:“现在”“刚才”前面可以加“从、到”等介词,而“正在”“刚刚”前面不可以加介词。

(5)“没有(或没)”既可以是否定副词,也可以是动词,区别在于: 接 动词的“没有”是副词,接 名词的“没有”是动词。

山人今天没有(没)来上课(接动词)。(副词)

教室里没有(没)人(接名词)。(动词)

山人你买(接动词)了电影票没有?(副词)

你有没有康熙字典(接名词)?(动词)

A、“没有(或没)”用于客观叙述,限于指过去和现在,不指将来。

“不”用于主观意愿,可指 过去、现在和将来。如:前天他没有来。(客观叙述)

前天请他他不来。(着重主观叙述--)

他没有来。

他不来。

他明天不来。

B、“不”可用在所有助动词前边,“没有(或没)”只限于“能、能够、敢”等少数几个。

下例都不能用“没有(或没)”。

不会讲,不该去,不愿走,不可以用。不会讲 没有会讲(错)(类似上节课中的:我有说过,都不是正确的表述方式)。

好,副词介绍到这。

二、介词 我们还是从语法特征、分类入手来看介词

(一)介词的语法特征

(1)表示时间、处所、方式、对象等语法意义。如: 从明天(开始)(表示时间)

在家(自修)(表示处所)

按原则(办事)(表示方式)

把作业(做完)(表示对象)

(2)介宾结构主要充当状语,修饰动词或形容词。

如“从车上下来”“比他高”。

从车上,比他---介宾结构

少数介宾结构可以充当补语,如“工作到深夜”“睡在床上”。 到深夜,在床上。介宾结构不能做谓语。

(3)“在、向、于、到、给、自”等可以直接附着在动词或其他词语后边,构成一个整体,相当于一个动词。

如“落在我身上”“奔向二十一世纪”

“在”“向”是介词,附在落与奔后面,相当于动词。上次讲过的,介词连词助词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等下再强调。

“取决于你的考试成绩”“勇于实践”“走到了目的地”“献给人民”“来自纽约”。

(二)介词的分类 表示时间,处所,方式,对象等语法意义

(1)表示时间方式处所:从、自从、于、到、往、在、当、朝、向、顺着、 随着

(2)表示方式 按照、 依照、 本着、 经过、 根据、 凭

(3)表示目的:为、 为了、为着

(4)表示原因:因、 由于、因为

(5)表示对象、范围:对、对于、把、 向、 跟、 与 、 同、 给、 关于

(6)表示排除:除、除了、除去、 除非

(7)表示被动:被、 叫 、 让、给

(8)表示比较:比、 和、同

上述介词中的“着、了、过”是语素,不是动态助词---例如 随着,本着等。虚词在近体诗中的妙用,下次有时间再讲。

(三)介词与动词的区别

(1)现代汉语的介词大多数是从古代汉语演变而来的,有些词还兼有介词和动词两种功能。如“在、为、比、到、给、朝、通过”等。

青玉老师为谁?为大家。(动词)

我们为人民服务。(介词)

学校的大门朝南。(动词)

学校的大门朝南开着。(介词)

今天我们比 技巧。(动词)

你比他强。(介词)

计划通过了。(动词)

通过学习,我们提高了认识。(介词)

(2)“X(艾克斯)+宾”的前后是否有别的动词,若有别的动词,“X”是介词;若没有别的动词,“X”是动词。 如:

火车到站了。(没有别的动词,动词)

火车到十一点钟才进站(介词)--有别的动词 到

他在宿舍。(动词)

他在宿舍住。(介词)

他住在宿舍。(介词)

(3)大部分动词能带动态助词“了”,介词不能

汽车经过了八一桥。(动词)

经过认真的考虑,他决定到新疆去。(介词)

他给了我一本书。(动词)

他给我买了一本书。(介词)

三,连词

(一)连词的语法特征

连词的作用是连接,没有修饰作用。从连接的成分看,有的是词或词组,有的是分句。

讨论并通过(“并”连接两个动词,表示联合关系)

因为今天要办很多事情,所以天刚亮青玉老师就出门了。(“因为...所以”连接的分句,表示偏正关系)

(二)连词的分类

根据连接方式的不同,可以把连词分为两大类:表 联合关系的和表 偏正关系的。

(1)并列连词(表示联合关系)

A、连接词或词组的:和, 跟 同 与及 以及 而 而且 或 或者

B、连接分句的:并,并且, 于是, 从而 ,甚至, 况且, 何况, 然后, 接着

不但...而且 , 与其...不如, 或者...或者,

与其...宁 nìng可 , 不是...就是 ,要么...要么。

(2)偏正连词(表示偏正关系)

A、连接词或词组:而

B、连接分句:而 只有 ,只要 尽管, 不过 不论 任凭 以免 以便

免得 除非 就算 假使 即使 如果 以致 因此 由于

因为...所以 , 虽然...但是

(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5个

(1)有的连词既可连接词或词组又可以连接分句。

a、并、并且

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今年的工作计划。(连接动词)

教室干净、明亮并且温暖。(连接形容词)

他一九三七年参加革命,并在同年入党。(连接分句)

b、不但...而且

水库不但要修,而且要修好。(连接分句)

不但在这个车间,而且在全厂都实行了承包制。(连接介宾词组)

c、而

“而”这个连词用法不同,则意义不同。既可用作并列连词又可用作偏正连词;既可连接词或词组,又可连接分句。

文笔简练而生动 少而精 战而胜之(顺接)

经验是宝贵的,而经验的获得又往往是需要付出代价的。(顺接)

这里已经春暖花开,而北方还是大雪纷飞的季节。(转接)

临猗苹果大而不甜。(转接)

(2)同一类型的连词用法有区别。

“ 和、跟、同、与”都可以连接词或词组,但有一些区别。“跟、同”用于口语,“与”带有一些文言色彩,口语里用得少,文章里用得最多的是“和”。 “及”和“以及”也有不同的地方,“及”只能连接名词性成分,不能连接动词,也不能连接分句。“以及”没有这些限制,其前面还可以用逗号隔开。

(3)有的词兼属连词和介词两种功能。 如“因为、由于、和”等。

因为天下大雨,所以没有出门。(连词)

因为鱼鱼,这早餐店的买卖非常好。(介词)

可以用如下方法区别:

A、和、跟、同、与

作为连词,它们表示并列,所连接的各部分平等,不分主次,因此可以互换位置而意思不变。如:

“他和我都去过北京”换成“我和他都去过北京”意思不变。

作为介词,它们前后两部分有主次之分,不能互换。若调diào换位置,意思就变了。如:

我和他谈过这件事。(以“我”为主)

他和我谈过这件事。(以“他”为主)

B、因为、由于

二者作连词和作介词的意义相同。区别在于:作连词用时,连接的是分句;作介词用时,连接的是 名词性词语。如:

由于他身体不太好,老师不让他参加校运会。(连词)

由于健康原因,老师不让他参加校运会。(介词)

(4)有些起关联作用的副词也可以用来连接分句,它们与连接分句的连词的区别是:连词只表连接,因而既可出现在主语前,也可以出现在主语后。如:

他虽然没有听懂,却没有再问。

虽然他没有听懂,但他却没有再问。

(5)有的连词还可以连接句子或句群。如“因此、但是、可是、所以”等。

(虚词:副介连助叹拟声)

四,助词

(一)语法特征

助词的语法特征是附着在词或词组的上边 表示一定的 附加意义 。

如“你们见到了刚来的梅21吗?”“了”附着在“见到”后面表示完成,“的”附着在“刚来”后边,表示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偏正关系。

(二)助词的分类

(1)结构助词:的、地、得

这三个助词是定、状、补的标志。它们连结词组中的偏项和正项,都念轻声“de”。

的(白勺的)定,地(土也地)状,得(双人得)补

A、的: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构成名词性偏正关系。中心语一般为名词性词语,也可以是形容词或动词。如“全新的计划、受表扬的这个班级、书的海洋、式样的新颖、品质的高尚、春天的到来”。 还可以附在动词、形容词、代词及词组的后面组成“的”字结构。如“穿的、大的、他们的、去参观的”。(说有个人特别爱老婆跟老婆的家人,从国外旅游回来带了好多东西,一样儿一样儿拿给老婆看:这是你姥姥的、你舅舅的、你妈的、你妹儿的--出去!开个玩笑) 白勺的有时还附着在联合结构之后,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如“弄点豆儿什么的”“买些文具什么的”。

B、地

用于状语和中心语之间,构成谓词性偏正结构。中心语一般是动词性词语,也可以是形容性的。如“很快地订出计划、好好地休息、不断地前进、颜色格外地鲜艳”。

这里请大家注意一下:“形+de+及物动词”这一格式中的“de”既可以是“地”,也可以是“的”。如:认真(地/的)分析(原因) ; 科学(地/的)处理(废品) 严格(地/的)训练(队员) ;全面(地/的)掌握(情况)。这类偏正结构用“地”还是“的”取决于它在句中所处的位置。

出现在谓语位置上,用“地”,如“大家要认真地分析原因”“我们应该科学地处理废品”。 出现在宾语位置上用“的”,如“对于事故的原因,我们作了认真的分析”“张教练正在对队员进行严格的训练”。

出现在主语的位置上有三种情况:

a、若 受名词性词语修饰,用“的'。如:

一次科学的处理能使废品变为宝贝。

李工程师的科学处理使废品变为了宝贝。

b、若 动词已带上宾语,用“地”。如:

认真地分析问题很重要。

科学地处理废品是当务之急。

c、若 这个偏正结构仅为“形+de+及物动词”结构,用“地”和“的”均可

若用“地”侧重动作性,若用“的”则侧重名词性。如:

严格地训练很有必要。(侧重动作性)

严格的训练很有必要。(侧重名词性)

C、得

用于中心语和补语之间,构成补充词组,中心语为动词(或形容词)性词语。如“唱得很好”“说得大家都笑起来了”“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冷得发抖”。

(2)动态助词(也叫时态助词):着、了、过

它们的主要作用是附着在动词后表示动作进行的状态,都念轻声。

“着”表示动作进行或持续,如“正在研究着”“我吃着饭呢”“手里拿着一本书”。 “了”表示动作的完成或实现,如“吃了鱼”“买了电脑”。 “过”表示动作已成为过去或成为经验,如“看过、吃过、去过、学过”。

(3)其他助词:们、所、似shì的、来、多、把、初、第等。

A、们

“们”是个复数助词,经常附着在表示人的名词和一般的人称代词的后面,表示“群”的意义。如“先生们、我们、你们”。 表示事物的名词一般不能与“们”组合。有时带上“们”,如“青蛙们、蝴蝶们”这是修辞上的拟人用法。一般表示人的名词后边用了“们”前边不能再加表示确定数目的定语,例如不能说“三位先生们”“二位代表们”。 不过,若这个定语是表示不定多数的,有时也可以加“们”。例如作报告时使用的呼语常有“各位先生们,诸位朋友们”“全体同学们”的说法。

B、所

经常附着在及物动词前边,构成“所”字结构,作用相当于一个名词。如“所说、所知、所需、所关注”。 有些“所”字结构只用来修饰别的名词,这个名词在意念上是前边动词支配的对象。如“所知道的事情”“所领导的军队”“所读的小说”。 “所”字结构可以加“的”组成“的”字结构,如“所知道的”“所唱的”“所说的”。 “所”还经常和“被”“为”相搭配,组成“被(为)...所”的句式,表示被动,如“你们能不被青玉老师义务劳动如此敬业的精神所感动吗”。

C、似shì的(一般、一样)

经常附着在词或词组后面,组成比况结构,具有描写作用。如“象野马似的”“踢皮球似的”“花园似的城市”“仿佛睡着了似的”“乐得什么似的” 为说明语言事实的方便,与“似的”作用相当的“一般”“一样”也可以叫作比况助词。

D、来、多、把

经常附着在数词或量词之后,表示概数。如“十来斤、十多斤、五百来人、五百多人、斤把米、千把人、十多个人”。

E、“(在)...来看/看来、(对)...来说/说来、(不管/不论)...也好/也罢、(如果/要是)...的话”等,也是助词。

(4)语气助词

吧、呢、嘛、呗、罢了(而已)、也好、也罢、啦,喽(陈述语气);吗(么)、吧、啊(疑问语气);吧、呢、了、啊(祈使语气);啊(呀、哇、哪)(感叹语气)。注意了!虚词除了刚才介绍的副词外(副词作状语,有几个副词还可以做补语),刚才讲的三类都不能单独作主谓宾定状补,这里再次明确一下!

最后来说说叹词与拟声词。

这两类词的语法特征是:经常单独使用,不跟别的词发生结构关系。这一特征既不同于实词,也不同于虚词,应算作特殊的词类。 如“哼!还有象你这么说话的!”“砰砰,远处传来了枪声。”

1、叹词:表示感叹或呼应。

唉哟 喂 啊 哎哟 哼 咦 嗯 哦 哎呀 哈哈

他嗯了一声,什么话也没说。(谓语)

大家都哈哈地笑了起来。(状语)

我听见电话传来喂喂的声音。(定语)

一句话把他气得直哼哼。(补语)

2、拟声词,又名象声词,表示物体的音响或动物的叫声。

人是高级动物,也包括人的声音哈。

砰哗啦 噼啪 叮当 咚咚 唧唧 汪汪 吱吱 喳喳 嗡嗡

拟声词除了可单独使用之外,还可以充当定语和状语。如“呼的一声”“咚咚咚的脚步声”“叮叮当当地响着”“心里怦怦直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