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出身也叫家庭成分。解放后国家给每个家庭都划定了相应的家庭成分,举例说:假如我祖父祖母的家庭成分是富农,我父亲母亲的家庭成分是平民,那么我父亲的家庭出身就是富农,而我的家庭出身就是平民。给每个家庭核定家庭成分时,我还不懂事。我上小学第一次填有关表格,遇到家庭出身这一栏,问我母亲,说是平民,还为这是平字还是贫字拿不定主意,问同学,同学的家庭出身基本都和我一样,于是家庭出身这一栏填上平民。 家庭成分有好几种,可以划分为二类,一类归属农村,一类归属城镇。属于农村的家庭成分有雇农,贫农,中农,富农,地主。属于城镇的有平民,小商,资本家,工商业兼地主。归属农村的家庭成分,主要是依拥有多少土地为划分标准,没有土地或者土地极少划为贫农,土地很多划为地主。城镇里自食其力的小摊小贩,手工业业主划为平民,经商规模大了按规模分别划为小商和资本家,有商产又有地产的划为工商业兼地主。当时核定成分一定有精细的标准,不像我说的这样笼统。 我上中学时,照例要填一系列表格,因为刚开学,填表牵扯到伙食补贴的审定。学生家庭困难,可以申请伙食补贴,最多可以每月补贴4元。那时我所在的中学,每月伙食费标准是6.9元,享受最高补贴,每月只要缴伙食费2.9元。一天有同学跟我说:班主任找我。我是第一次到他的办公室,有点紧张,忘了在门口先说报告,就直接进去了。经班主任纠正,退到室外,补说一声报告,站在班主任面前。 这时我才知道,我表格上填的家庭出身是平民,而学校实地调查的是小商,班主任说我隐瞒了家庭成分,对我进行了批评。那时候隐瞒家庭成分在同学们看来,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想起父亲确实在家乡摆过布摊,我觉得母亲在我小学填表时没有和我说实话。为这事我找到父亲,父亲肯定地说我家成分不是小商,家庭成分就是平民。父亲为我这事回到家乡,原来街道的选区委员误以为我家的成分是小商,对学校的调查人员作了错误的应答。事情清楚了,街道出具了证明,盖上街道委员会的公章。 那时家庭成分对一个人的影响相当大,如果家庭出身是地主或是资本家,你就要绝了当兵的指望,高考上大学,同等分数,要让成分比你好的先录取,如果要求进步,入团入党考察的时间会更长。在单位工作有失误,成分不好的人往往更会被追求责任。更有过分的是,有的人把成分不好的人,牵强地与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作类比。 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针对家庭出身,往往采取宁左勿右的做法,就在这时国家提出了"有成分论,不唯成分论,重在表现“的新政策,当时我们学生朴素的理解为”出生无法选择,重在个人表现,“从这时候起,唯成分论的做法开始得到逐步修正,到了改革开放的年代,也就不再使用家庭出身这个名词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