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析|神经根型颈椎病内镜全可视化减压技术要点

 自娱自乐34s9yz 2018-11-15

来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骨科二康复中心 孙凤龙

神经根型颈椎病概述

  •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以颈神经和/或颈神经根功能紊乱为特点的神经学疾病

  • 通常表现为颈肩部及上肢疼痛

  • 可伴有神经根支配区域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及反射异常

神经根型颈椎病传统手术方案

  • 颈前路椎间盘摘除减压融合术ACDF

  •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ACCF

  • 颈前路人工间盘置换术

颈前路手术并发症问题

  • 食管、气管、颈动脉损伤

  • 喉上及喉返神经损伤

  • 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ASD

  • 长节段融合后患者颈部不适,活动度丢失

  • 翻修手术操作困难

颈后路的发展历史

锁孔(Key-Hole,K-Hole)技术早在1946年就曾被报道,随后的数十年,在经历不断的技术改进后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并被重新命名为Key-Hole椎间孔切开术(Foraminotomy)或椎板椎间孔切开术(LaminoForaminotomy),得到推广及应用。

K-Hole技术的特点是在仅切除部分椎板及小部分椎间关节(<>

技术优势:

  • 在仅破坏<>

  • 避免损伤颈动脉、食管及气管

  • 无需融合,降低术后ASD风险

  • 不影响颈前路手术的施行

颈后路减压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 单节段或多节段单侧神经根症状

  • 后外侧或椎间孔区椎间盘突出(软性间盘效果更佳)

  • 继发于椎间关节及钩椎关节骨质增生的神经根管狭窄

  • 颈前路减压不彻底

  • 颈前路手术禁忌

禁忌症:

  • 中央型椎间盘突出或前方骨赘

  • 中央椎管狭窄导致的脊髓型颈椎病

  • 后纵韧带骨化

  • 后凸畸形

  • 颈椎失稳

传统开放K-Hole减压术

通道下K-Hole减压术

显微镜下K-Hole减压术

颈椎后路手术临床结果

从1984-2006年,14篇证据等级为III级的科研文章报道颈后路神经根管减压术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自2017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骨科二康复中心开展了经皮脊柱内镜下颈椎后路椎管椎板切开减压术(posterior endoscopic cervical foraminotomy PECF),把脊柱内镜技术与颈后路K-Hole技术有机结合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病例汇报

患者男性,62岁。临床表现:左上肢麻木及放射痛。

影像学资料:

手术概况:

手术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患者取传统颈椎后路手术体位,在C-Arm下定位至病变间隙后,穿刺至病变间隙V点附近,逐级扩管后置入工作套管,分离软组织暴露V点,磨钻磨除部分椎板(按需磨除关节突)暴露黄韧带,切除黄韧带后直接暴露硬膜及神经根后即可进行减压(切除突出压迫的椎间盘组织及增生的骨赘)。

手术体位

工作套管位置

暴露V点

磨除部分椎板及关节突

切除黄韧带

暴露硬膜囊及神经根并减压神经根管

手术结果

VAS:术前6.5分→术后1.2分,手术效果满意度:Excellent (MacNab)。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