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抢救出一本失传千年的古书,为何连梁思成都说:无法看懂?

 尤里蒙提 2018-11-15
专家抢救出一本失传千年的古书,为何连梁思成都说:无法看懂?

在上个世纪民国年间,出了不少才子佳人,这其中,梁思成可谓是独树一帜,作为著名的建筑学家,为中国的建筑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即便是这样一位博学多才的能人,也有看不懂专业书籍的时候……

当年在美国刻苦攻读建筑的梁思成,突然收到了父亲给他远洋寄过来的一份包裹,梁思成收到后打开一看,是一本失传了很多年的古书《营造法式》,这是一本关于中国古代传统的建筑理论,方法以及一些建筑方面的集大成书籍,这也是这本书籍在中国第一次整理出版,在当时的国外根本看不到,这让梁思成如获至宝,日夜手不释卷。但梁思成在写这本书的注释时却说:这本书如天书一样,无法看懂。

这本书是当年的将作监少监李诫编造,也是为中国第一部来论述建筑方面的技术以及规范的著作在崇宁二年(1103)开始流传。这本书对于后来的唐宋建筑,以及在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建筑都深受这本书的影响,它的影响在中国建筑史上的地位独树一帜。

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这本书在当时能够流传,并且保留下来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当时的建造技术不好,需要科学的指导,才编写这本书。而是当时的建筑方面混乱,导致了贪污腐败严重,为了杜绝当时的贪污受贿,对于工程的用料进行严格的限定,才出了这本书。

它的作用也同样明显,这样的规格设定避免了一些建筑的随意性,将所有的设计规格进行了科学的评测,减少了因为设计不合理而造成的建筑损毁,也制订了一套验收的标准,让当时的建筑有了规范,让所有的步骤都有法可依,极大的提高了建筑工艺的进步,将当时中国的建筑工艺提升到了世界先进的水平。

在这本书里,对于所有的建筑工程用料都有详实的说明,不能多一丝一毫,这样严格的规定,不禁让人有些怀疑,因为即便是很科学的数据调研,也不能完全的考虑所有的情况,对于工程建筑来说更是如此,无法避免在工程中有浪费,即便是书中如此精准的数量定位,到底能否起到这本书最初的作用,恐怕还有待商榷。

这本书的历史意义还在于对中国传统古建筑的再现,因为中国古代的战乱频繁,很多建筑遭受了战火的摧毁,即便现在还有留存的建筑,也很难全面的反应那个时代的风貌,因此这本书的价值就凸显了出来,它详尽的建筑描绘,以及书中的建筑体系和用料等等内容,对于如今对当时唐宋时期的建筑考证有着很大的价值,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在没有实物的条件下感悟古代建筑的魅力。

但是这样一本中国古代的建筑集大成之作,却让梁思成后来极为头疼,因为这部书里面的古典建筑描述,竟如同天书,难以让人看懂,很难理解其中的意思,后来为了让后人能够看懂这部名著,梁思成先生独自一人查阅古典考证词语,写出了这本书的注释,让晦涩的古书,再次焕发出它的魅力,也正是这部书才让中国中国古典建筑思想深入当代的建筑大师脑海,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建筑……

如果不是专家的抢救和梁思成努力,如此瑰宝可能至今都无人去发现它的魅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