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南的一个藏族村庄,还传承着两千年历史的民间技艺

 TWOdpmb1g1fj3x 2018-11-16

距离云南香格里拉30公里处,

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村落——汤堆村,

隶属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尼西乡,

曾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

这里不仅保留有古朴的藏族民风,

还传承着有2000多年历史的黑陶制作工艺

云南的一个藏族村庄,还传承着两千年历史的民间技艺

尼西汤堆村

黑陶兴起于公元前2500年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

是一种纯手工制作的陶瓷工艺品,

也是中国古老的文化艺术结晶。

黑陶最大的特点是黑、薄、光,

在不同光线下能呈现出紫、靛、银等色泽,

故有“黑如漆、光如玉”的美誉。

云南的一个藏族村庄,还传承着两千年历史的民间技艺

作为藏族文化的象征,

黑陶制品在藏族聚居区被广泛地使用。

在金沙江、澜沧江流域,

考古学家曾发现了两千多年前的黑陶器皿。

云南的一个藏族村庄,还传承着两千年历史的民间技艺

藏族黑陶制品使用黏性大、可塑性强的陶土,

用三种原料混合而成:

风化沙石研磨而成的石粉、白色黏土和红色黏土。

调合好的陶土需要不断地捏、锤、敲、打使之成型,

最后架起松柴点火烧30分钟左右,

再于木渣堆里闷上30分钟,

黄褐色的泥土就会魔术般地变成黑色。

云南的一个藏族村庄,还传承着两千年历史的民间技艺

几千年来,

藏族人民始终秉承着最传统的制作工艺,

一把自制的木头工具、一方木案、雕笔、木刮刀和几片圆中带方的木板,

便是制作黑陶器皿的全部工具。

云南的一个藏族村庄,还传承着两千年历史的民间技艺

藏族黑陶做工精细,造型别致,

散发着古朴神秘的艺术美。

一件黑陶作品的制作完成,

需经过选土、练土、制坯、镶瓷、磨光、装饰、阴干、烧陶、渗炭、防裂等12道工艺流程。

云南的一个藏族村庄,还传承着两千年历史的民间技艺

制陶一般在藏民自己家中进行,

制作时多席地盘腿而坐,

制陶的案子是一块条形木板,铺在地板上。

因地处高原,室内阴冷,

即使是夏天,也需穿着毛衣,腿上盖着棉毯。

云南的一个藏族村庄,还传承着两千年历史的民间技艺

制作陶坯均采用泥条盘筑的方法。

首先取来揉拌均匀的陶土,

用木拍拍打成条状后置于基座上,

再根据需要用手捏制成大致轮廓,

紧接着磨光内外器壁和沿口,

镶嵌白瓷片,雕刻图案,

然后进行高温烧制处理。

云南的一个藏族村庄,还传承着两千年历史的民间技艺

黑陶烧制方式也较为传统,

不需要在窑炉里烧制,

而是在天晴无雨的时候,

于露天空地上升起一堆篝火,

把晒干的泥胚放进火里,

直到器皿烧制到通红。

从火中取出后,

用锯末和炭灰覆盖,

就变为质朴的黑色。

成品色泽的好坏取决于陶胚堆放的技巧以及时间和火候的掌握。

云南的一个藏族村庄,还传承着两千年历史的民间技艺

每一件黑陶经匠人的手工打造后,

都拥有了独一无二的灵魂。

一件黑陶器皿虽然造型相似,

但经手工成型后的器皿,

其纹样、线条、比例、尺度却是不尽相同的。

在最后堆烧的工艺过程中,

也必然导致黑陶色彩不均,光泽不一的结果。

云南的一个藏族村庄,还传承着两千年历史的民间技艺

《舌尖上的中国》中“厨房的秘密”一集中,

介绍到尼西美食的烹饪工具,

正是来自尼西藏族黑陶,

它与新鲜的食材相辅相成,

将土鸡原始的鲜味诠释到了极致。

云南的一个藏族村庄,还传承着两千年历史的民间技艺

两千多年来,

藏族民间艺人孜孜不倦地用双手传承黑陶文化,

倾注毕生的心血与热情。

所谓匠心,就是不惧枯燥和漫长。

尽全身之力,守千年手艺。

无论你是喜欢收藏的还是喜欢工匠作品的,都推荐你添加:非遗世家,我们每天都会不停的输出对匠粉们的精神食粮,如果文章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希望你给我们评论提出,匠粉期待你宝贵的意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