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老师课堂笔记上篇——汉语常识大全!你会多少?(建议收藏)

 昵称32937624 2018-11-16

梁老师课堂笔记上篇——汉语常识大全!你会多少?(建议收藏)

梁老师课堂笔记上篇——汉语常识大全!你会多少?(建议收藏)

古代历法

一、纪年法

古代常采用干支纪年法,即天干与地支两字相配,用以纪年。

干(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支(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和十二的最小公倍数是六十,所以干支纪年每六十年一个循环。

比如:辛亥、戊戌。

余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

二、纪月法

1.序数纪月法

一月(正月)、二月……十一月(冬月)、十二月(腊月)

2.时节纪月法

一年有四季,一季三个月,常用孟、仲、季来称谓,如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等。

练习

江南孟春天,荇叶大如钱 正月

江南季秋天,栗熟大如拳 九月

雪片梅花正仲冬 冬月(十一月)

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 五月

3.不同月份的称谓

端月:正月

杏月:二月

桃月:三月

槐月:四月

榴月:五月

荷月:六月

巧月:七月

桂月:八月

菊月:九月

阳月:十月

葭月:十一月

腊月:十二月

正月银柳插瓶头 二月红杏闹枝头

三月桃花粉面羞 四月槐花挂满枝

五月石榴红似火 六月荷花满池放

七月凤仙节节开 八月桂花遍地香

九月菊花傲秋霜 十月芙蓉显小阳

辜月葭草吐绿头 腊月梅花吐幽香

三、纪日法

1.天干纪日法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

2.特定称谓纪日法:朔、望、晦

(1)余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

(2)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赋》(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3.特定称谓纪日法:上九、中九、下九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孔雀东南飞》

四、传统节日

1.元旦(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例如: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

梁老师课堂笔记上篇——汉语常识大全!你会多少?(建议收藏)

2.人日:农历正月初七

例如:人日题诗寄草堂《人日寄杜二拾遗》高适

3.三元:上元/中元/下元。农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

例如: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生查子▪元夕》欧阳修

4.社日:分为春社日和秋社日,分别在立春和立秋之后

例如: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杜甫

4.寒食(寒令):清明节前二日

例如: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寒食》

5.端午:农历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日

6.七夕:农历七月初七

例如: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孔雀东南飞》

7.中秋:农历八月十五。古人认为这时的月亮最亮,是赏月的佳节

8.重阳:农历九月初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日月逢九为重阳

例如: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孟浩然

9.冬至:二十四节气之首

古人认为从冬至起,日子一天天长起来,所以把冬至看成是节气的起点。“冬至一阳生”

10.腊日:农历十二月初八

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风俗

11.除夕:农历一年最后一天晚上

除:除旧布新。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做“岁除”或“除日”

五、纪时法

梁老师课堂笔记上篇——汉语常识大全!你会多少?(建议收藏)

六、其他常用时间词表

(一)表示年的词

1.岁:年

例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2.载:年

例如:岁载以还

3.期年:一周年

例如: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翻译:一年之后,即使有想说的,也没有可以进谏的了

(二)表示日的词

1.日:每天

例如:日知其所亡

翻译:每天都能知道一些原来所不知道的

2.旦日:第二天

例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翻译:第二天不可以不早点亲自来向项王道歉

3.翌日:第二天

例如: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翻译:第二天以(凭借)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前去

(三)泛指时间的词

1.尝:曾经

例如:吾尝终日而思矣

翻译:我曾经整天思考

2.昔者:从前

例如: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

翻译:从前先王知道军备是不可以放弃的

3.向:从前、刚才

例如: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

翻译:刚才观察大家讨论,他们专门想要耽误将军

4.适:刚才

例如:适得府君书

翻译:刚刚得到府君的信

5.既:已经

例如:相如既归/既望

翻译:蔺相如已经回去了/ 正月十六

6.俄而/俄/俄顷:一会儿

例如:俄而百千人大呼/俄顷风定云墨色

翻译:一会儿百千人大喊/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

7.须臾:一会儿

例如: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翻译: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

8.顷之:一会儿

例如:顷之,烟炎张天

翻译:一会儿,烟和火焰充满了填空

年龄与称谓

一、年龄

1.赤子(尺子):出生的婴儿

例如:赤子之心

2.襁褓(qiǎng bǎo):未满周岁的婴儿.原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

例如:受襁褓之托《汉书▪霍光传》

3.孩提(孩抱):二三岁的幼儿

例如: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孟子》

4.龆龀(tiáo chèn):七八岁的儿童,儿童换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龆tiáo齿”

例如: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愚公移山》

5.垂髫(tiáo):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

例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6.幼学:十岁,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7.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岁的儿童

例如:周公瑾英俊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三国志》

例如: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氓》

8.豆蔻:十三四岁的少女

例如:豆蔻年华

9.及笄/笄年:女子十五岁,笄,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例如:复有双幼妹,笄年未结褵《对酒示行简》

10.破瓜:女子十六岁

旧时文人拆瓜字,分开为“八八”两字,谓十六岁

例如:破瓜年纪小腰身《通俗编》

11.束发/成童:男子十五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

例如:予自束发,读书轩中《项脊轩志》

12.弱冠/加冠/冠: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故用以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

例如: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花甲);

人生七十古来稀

七十八十为耄;

八十九十为耋;

百岁曰期颐。

二、称谓·谦称

1.王侯自称

朕:从秦始皇时转为皇帝自称

例如:朕为始皇帝《史记▪秦始皇本纪》

孤:皇帝王侯的谦称,汉以后盛行

例如:诸人持议,甚失孤望《赤壁之战》

2.臣子自称

臣:男性谦称自己不如对方地位尊贵

例如: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3.一般人自称

仆、愚、小人等

例如:仆非敢如此也《报任安书》/愚谓大计不如迎操《赤壁之战》/小人有母《左传》

4.女子自称

妾:古代妇女对自己的谦称

例如: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乐羊子妻》

5.自称家人

(1)家严(家君、家尊):

对父亲的谦称。

(2)家慈:

对母亲的谦称。旧有“严父慈母”只说。

(3)舍弟:

对自己弟弟的谦称。称比自己辈分小或年龄小的家里人,称呼前常加“舍”。

(4)拙荆:

旧时丈夫对妻子的称谓。荆钗布裙为古代贫寒人家妇女的穿戴,故以此代称。

(5)贱息:

古代对自己子女的谦称。老臣贱息舒祺。《触龙说赵太后》

梁老师课堂笔记上篇——汉语常识大全!你会多少?(建议收藏)

6.称君王

(1)陛下:对帝王的尊称,译为“您”

例如: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史记▪秦始皇本纪》

7.称臣子

(1)麾下:

古代对将帅的一种尊称

(2)执事:

侍从

例如:愿麾下重天授之姿《三国志》

若舍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

8.称师长

(1)父(甫):对老年人的尊称

例如:渔父见而问之《楚辞▪渔父》

(2)亚父:古代侯王对尊敬贤臣的尊称

例如:亚父者,范增也《鸿门宴》

(3)高堂:古代对父母的称呼

(4)泰山:旧时尊称岳父为泰山

(5)先考:对已故父亲的敬称

(6)先妣:对已故母亲的敬称

9.称同辈

1.卿、子等

例如:卿东来《世说新语》;愿闻子之言《论语》

2.称对方亲属

令尊:对方父亲;

令堂:对方母亲;

令兄(弟):对方兄弟;

令姐(妹):对方姐妹

令郎:对方儿子;

令爱:对方女儿;

千金:尊称别人的女儿

三、称谓·贱称

1.小子:贱称,含有轻蔑之意

例如: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孔雀东南飞》

2.竖子:贱称,如同“小子”

例如: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

四、称谓·朋友间

1.贫贱之交

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

2.金兰之交

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3.刎颈之交

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4.忘年之交

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

5.竹马之交

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

6.布衣之交

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

7.患难之交

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五、称谓·借代

桑梓:家乡

桃李:学生

社稷、轩辕:国家

南冠:囚犯

同窗:同学

烽烟:战争

手足:兄弟

丝竹:音乐

巾帼:妇女

须眉:男子

婵娟、嫦娥:月亮

汗青:史册

伉俪:夫妻

白丁、布衣:百姓

伛偻、黄发:老人

桑麻:农事

提携,垂髫:小孩

三尺:法律

膝下:父母

华盖:运气

庙堂:朝廷

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乞骸骨:年老请求辞职

梁老师课堂笔记上篇——汉语常识大全!你会多少?(建议收藏)

古代职位

一、授予职位

1.授

例如: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元史▪贾鲁传》

2.征

例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3.举

例如: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

4.拜

例如:拜相如为上大夫《廉颇蔺相如列传》

5.除

例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二、提升职位

1.升

例如:升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2.擢

例如:擢为后将军《后汉书▪赵充国传》

3.迁

例如:孝文帝悦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三、调动职位

1.调

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昂传》

2.徙

例如:徙齐王信为楚王《史记▪淮阴侯列传》

3.转

例如:再转复为太史令《张衡传》

四、降低职位

1.贬

例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

2.谪

例如: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琵琶行》

3.左迁(左降、左除、左授等)

例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五、罢免职位

1.罢

例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2.免

例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3.废

例如:太子得毋废《史记▪吕后本纪》

4.黜

例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

六、辞去职位

1.乞骸骨

例如:上书乞骸骨《张衡传》

2.解官

例如:父母又欲不行,拯即解官归养《宋史▪包拯传》

3.悬车

例如:时年已七十,遂隐丘山,悬车告老《陈太丘碑文序》

4.致仕

例如:称病上书致仕《后汉书▪刘恺传》

以上是梁老师总结的古代汉语常识,同学们又知道多少呢?之后,梁老师之后还会分享很多的学习技巧,助同学们学习一臂之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