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临床模拟练习-每日一案(第823期)

 杉木轩 2018-11-16

赵某,男,28岁。患感冒,发高烧持续不退,体温39.6℃,并与恶寒交替出现,类似疟证。经仔细询问,夜晚发热更甚,身疼痛无汗,头痛,眩晕,口苦,咽干口渴,呕恶不欲食,胸胁满闷,视其舌红而苔黄,切脉则弦数。

处方:██。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栀子柏皮汤合茵陈五苓散加减(注:答案非唯一,仅供参考)

盛某,男,28岁。初起发热恶寒,体温38.2℃,浑身骨节酸痛,汗出不畅,诊为感冒而投发散之剂,发热缠绵月余不退,继则出现胸脘痞满,不思饮食,食入加胀,身面渐黄,尿也如浓茶样,经肝功能检查,黄疸指数20单位,谷丙转氨酶600单位,舌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湿热黄疸

治则:清泄湿热退黄

方药:栀子柏皮汤合茵陈五苓散加减。

茵陈18g,栀子12g,黄柏9g,当归9g,猪茯苓各12g,生麦芽15g,甘草4.5g

上方随证出入服10余剂,黄疸消退,肝功能正常,后以原法更小其制,并配入运脾和胃之品,调理月余,身体康复。(陈明,等.伤寒名医验案精选。学苑出版社,1998)

——栀子柏皮汤

原文复习

《伤寒论》第261条:伤寒身黄发热者,栀子柏皮汤主之。

各家论述

《温病条辨》:栀子清肌表,解五黄,又治内烦;黄柏泻膀胱,疗肌肤间热;甘草协利内外。三者其色皆黄,以黄退黄,同气相求也。

——茵陈五苓散

原文复习

《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一本云茵陈汤及五苓散并主之。)

各家论述

《医方考》:茵陈,黄家神良之品也,故诸方多用之;猪苓、泽泻、茯苓、白术味淡,故可以导利小水;官桂之加,取有辛热,能引诸药直达热邪蓄积之处。

《古今名医方论》:罗东逸曰,治酒积黄疸,盖土虚则受湿,湿热乘脾,黄色乃见。茵陈专理湿热,发黄者所必用也;佐以五苓,旺中州,利膀胱;桂为向导,直达热所,无不克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