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衣冠南渡到下南洋:客家人历经千年的文化追寻

 369蓝田书院 2018-11-17

筚路桃弧展转迁,南来远过一千年。方言足证中原韵,礼俗犹留三代前。”客家人的历史是一部迁徙史,历史上,客家人从衣冠南渡到下南洋,历经千年的文化追寻。


客家先民的迁徙路线


客家是中国汉族的一个庞大的民系共同体,历史悠久,人口数量庞大,分布面广,除了中国以外还分布在亚洲,美洲,欧洲,澳洲,客家人具备强烈的族群认同和勤奋好学的优良传统,客家人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勇于开拓,不断创新,互相帮助孝敬父母。相较于民族概念而言,今日的客家更是一个文化的概念,客家实质是中华文明生命力的象征。


客家先民衣冠南渡


衣冠南渡作为客家起源,第一次大迁移发生在永嘉元年,由于五胡乱华八王之乱,中央政权迁移到现在的南京,多地汉族相继南迁,大致从晋豫等中原地区迁到了福建一带。


黄巢起义波及地区,客家先民的住地刚好位于中间地带


客家的第二次迁移起源于唐朝末年的黄巢起义,客家先民从安徽,河南,湖北,江西等地区再次南迁,进入安徽南、江西东南,福建西南和广东西北等地区。


第三次迁移起源于北宋末年的金人南侵,伴随着南宋经济中心的南移,随后蒙古族入侵中原,客家先民从福建西南迁往广东的东部和北部地区。


第四次迁移起源于明朝末年,清朝初年,由于清兵南进,客家的一部分又从广东的东北迁到了广东的中部往西等地区。


第五次迁移起于太平天国失败,客家的一部分又向西迁移,迁至广东西部琼州半岛,甚至远走南洋,欧美。


客家人主体分布地区


不同形态的客家先民迁入江西南、福建西和广东东北这个大本营的时间,上限在南宋末年到元代初年,下线是明朝中后期。南迁的汉族,与江西福建广东交界地区的南方少数民族不断融合,共同铸造客家文化。明朝中叶以后,客家人的分布格局基本稳定下来,其独特的方言风俗和观念都趋向成熟。客家文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峰。


土楼:最具代表性的客家民居之一


后来,欧洲列强统治南洋的各个地区以后,希望引华人去开发,再加上中国的几次大乱,出现了讨生活的移民洪流。明朝末年、清朝和民国时期,中国人去东南亚经商打工,乃至迁移的人口越来越多。大量华人涌入东南亚以后,对当地的生产生活及经济建设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就是下南洋的潮流,他们大多都是来自福建、广东一带,尤其是有一大批的客家人。所以伴随着他们到国外去打工或者是移民,客家人的分布就随之扩大,由中国国内扩大到了东南亚乃至欧美地区,所以客家文化也传播的地域越来越广。


客家人远渡重洋


从中国历史上的衣冠南渡,到后来近代的下南洋。这几次的重大事件改变了客家人的命运和生存方式,也让世界各国的地区能够了解到中国的客家人,客家的文化也随之丰富了起来,但是他们并没有忘本,很多客家文化都是基于传统客家文化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以从客家文化的发展角度来看,正好体现的就是中华文化不朽的生命力。从客家文化的历史发展角度来看,我们不单要对其他的文化接纳和传承也要对自己本身的文化进行了解和认识,才能更深一步的去继承和弘扬。


文章摘自客家精英手机报Hakkanews

关注东海




关注公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