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论云。一名。二相。三妄想。四正智。五真如。 古释云。名、相、妄想三法成凡。正智、真如成圣。 名、相、妄想者。是凡夫法。 名、相二法。是凡夫境。 妄想一法。是凡夫六识。 迷事缘境而起。故名妄想。 经偈云。不了心及缘。则生二妄想。 正智、真如者。是圣人法。 正智。是圣人对治金刚。缘修无漏断惑智。亦名能觉智。 真如。是圣人心中所证之理。 真如是体。正智是用。 异者未曾异。同者未曾同。同者是真如。异者是正智。 正智常用。故障生灭。 真如常体。故无生灭。 体用无碍。法界不思议真实义也。 又凡夫心惑。不达名相空故。妄计为有。 迷有不空。名之为妄。 从妄起心。名之为想。 正智者。觉知名相本来空寂。以知空故。妄想自息。息妄归真。显理分明。正智现前。不立名相。故名正智。 经偈云。了心及境界。妄想不复生。真如者。即此正智心性真故。即名真如。 故知但是一法。无中。执有成凡。达有本空成圣。 不唯五法。乃至恒沙。义出无边。理恒一道。 此唯心之道。即是如来行处。步步履法空故。亦是摩诃衍处。念念无所得故。 如持世经云。佛言。诸善男子。是故我说。一切法是如来行处。如来行处。是无行处。何以故。一切法行处。是中无法可行。是故说无行处。 文殊悔过经云。文殊师利言。吾往古时。希望诸法。求空处所。游于闲居。限节知足。少欲为得。不能识知。一切法空。心无所著。尔乃可谓。静处宴坐。住于法界。 释曰。若了人法二空。见真唯识性。即常在三昧。住真法界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