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位画:高逸图卷 工笔花鸟是出自工笔人物画的技法,用线勾勒是主要的,而用线又来自书法,这是用线的发展过程。 我们对线的认识,它不只是确定形态的手段。“线”是艺术上的一种思维的假定,因为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象是没有线的,都是面体的组合,人们用“线”的假定,是艺术与生活的分界,这就是说“线”是生活进入艺术领域的桥梁,是艺术区别于生活形态的“界定”。 吴镇画:枯木竹石图 我们不要小看了线的作用。轻视“线”的人,是不知道线在艺术和美学中的价值。 中国画很早(从彩陶装饰起)就发现了“线”的作用;它一是造型,二是审美。 史前 鹤鱼石斧陶缸彩画 “没骨法”掩盖了线的作用,因而它的发展相对困难;后来画家则用“没骨法”面体的局部来对比线的美,这使工笔画得到了进展,但它还是没有离开“线”的主体。
恽寿平画:牡丹图. 中国画中所谓“强其骨”就是强调“线”的作用。“线”在中国画中是“骨”,墨染、晕渍都是“肉”,而“骨’又是主要的。一幅画没有“骨”是无力的,是软弱的。 潘天寿画:春华 山水画中的所有皴法,都是用线的变化。在花鸟画中,特别是写意画,要研究山水的各种皴法。 工笔画的用线可借用人物的十八描,使之达到不同的变化。人物画运用十八描很讲究,工笔花鸟过去忽视了这一方面,只是用铁线描概括所有的不同对象的表现方法,这是错误的,它使工笔花鸟形成千篇一律。 黄公望画:富春山居图(剩山图部分) “线”是形态的疆界,由体面转化为线,这是迈向艺术的重大步骤。“勾勒”用笔顺势曰勾,逆势为勒。 工笔画的用线讲究下笔重,行笔扬,收笔顿,线条要像用尖刀刻出来那样。这一点在宋人的工笔中是见功夫的,宋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是一幅著名的线描画,其线功力深厚畅达极有神韵。 武宗元画:朝元仙仗图 花鸟画的白描,常常是看用线的功夫而定。 工笔花鸟的技巧中,用色是工笔画的主要特征之一。它的巧妙之处,不是自然色相,而是历代画家从人物画用色中取得的变象色彩。除胭脂、藤黄、花青外,朱砂、石绿、石青、石黄、金、银、墨和白等,皆非自然色相所有,是一些使画意境高古的色彩,它们超脱了其他色彩的火俗之气。 在使用时强调单纯,除花青可与墨调合外,几乎以上列举之色彩都不宜调合 。在深浅度上依靠水墨晕染、晕染衬背、拖染、烘托等方法。 工笔用色要达到两个要求,一是纯朴(又要不显得单薄),二是退火(艳而不俗)。艳俗的工笔画,就是不纯而过鲜,火气逼人。 吴炳画:竹雀图 画工笔花鸟画的几乎都是职业画家;文人不喜爱,因它拘束太大,不能一写“胸中逸气”。而职业画家只是代代相传,死守古法,这就使工笔花鸟衰落下来。 工笔花鸟要打破过去的一些技法的框子,把各种优秀的技巧灵活地运用起来。例如白描与色彩就不必那样严格地分开,画中可以像石涛画的山水那样,以飞白线勾作骨的岩石,不染不敷色,而它处则重染,对比强烈,这些线之骨力气魄使之高峰深谷有金石之声。这种方法难道不能在工笔花鸟中运用?其实在唐朝以前,还有“钩斫”之法,“钩”用于形,“斫”用在大面积处有力量。还有一些工笔花鸟只一味强调精工细致,而粗放之笔也未尝不可采用,完全可吸收一些山水画和人物画的某些技巧,使得工笔花鸟画更为丰富起来。 潘天寿画:雁荡山花图 潘天寿的写意花鸟,采用工笔双钩穿插于写意之间,产生了一种新颖的装饰风味。 陈之佛的工笔花鸟画采用了山水画大斧劈来画花鸟画中之石块,用写意之笔和撞色画树干,都有特色,只是还较拘谨,魄力不够,不及潘天寿那样用得鲜明。 陈之佛画:啼鸟枝头尚带寒 任何一种画的革新,都可吸取姊妹艺术之长,关键不是生搬硬套,而是要灵巧“化合” 。 要注人新的血液,而不是翻版。 任伯年画:尺页 米洛建筑设计(上海)有限公司 室内装饰企业:021-35327800 陈佩秋书:墨明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