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帖考证 | 杨凝式《韭花帖》真伪之谜(12)

 随风摇曳1965 2018-11-19

  3.苏舜元二印

  二印均为“舜元”朱文大方印(图一为复原印)。此处深所值得庆幸者,乃以钤盖得体,而免于割除殆尽。

图一

  (1)钤于首行之末“蒙”字上(见图二),右半未经割裁,而是历久自然损灭,今只剩左半。

图二

  (2)钤于末行“七”字上(见图三),其左半经人为剪除,今唯余右半,为一残印。

  唯据米芾等著录,苏舜元其余题印等旧迹,正如其父苏耆一样,亦多见于苏氏故物之中。自经入于宣和、绍兴御府,俱为零落殆尽,其实物原貌已不复可观,今凭著录,仅可想象仿佛。

图三

  4.苏澥之鉴藏

  苏澥,字浩然,舜元次子,生卒年不详,尝官京西提点刑狱、朝请郎。著名的制墨专家。事迹散见于米芾、张邦基等著录。

  帖中苏澥鉴藏之证虽云阙如,然而却得之于外证——《宝晋斋法帖》中米芾致永仲(蒋长源)一札(图四为《与永仲朝奉兄》局部)。

图四

  鉴于米芾(1051—1107)与舜元(1006—1054)并无交集的可能,因而,其得《韭花帖》只能在舜元子辈之手。兹考,上述米芾致永仲一札,所言正是从苏澥手得杨凝式二帖事宜。而其《米姓晋唐法书秘玩目》中恰有杨凝式二帖——《昼寝帖》(即《韭花帖》)与《大仙帖》。其札(见二三行)略云:

  ……又以董源《林石》《长林》易凝式二帖于浩然子。……

  兹因《韭花帖》确是舜元故物,其后为次子浩然接掌,正在情理之中。因而作此推断。诚然,除苏澥外,亦不绝对排除其子辈递传的可能。因“浩然子”,未尝不能作“浩然之子”解之故。

  对罗本《韭花帖》的内、外证(鉴印为内证,著录、翰札等系外证)的考证,坐实此帖确为武功苏氏四世递相收藏的史实。

  (二)米芾的收藏之证

  1.米芾鉴印

  米芾收藏《韭花帖》之证为“楚国米芾”朱文方印残印一(见图五),钤于末行“月日”二字之上,左半印已裁去,今唯见其右半,约三分之一弱,印文“楚国”二字残迹特征晰然可鉴,望而可知即“楚国米芾”朱文方印无疑。取传世褚摹《兰亭》卷后米芾跋语等处所钤之“楚国米芾”印校勘(见图六、图七),不难判定二印出于同一印章所钤,且可进而窥其全豹。

图五

图六

图七

  这里需着重指出的是,盖在“米黻”署名上的“楚国米芾”与《韭花帖》中为同一印;其题识之末“是”字下之“楚国米芾”系类似印,可供参考。该芾二印极似,但非同一印。

  “楚国米芾”印文中“国”字,作“圀”,乃唐武后朝之俗写。今藏辽宁省博物馆的唐摹《万岁通天帖》(又称《王氏一门书》)末唐王方庆所书小楷一行中“开国男”中的“国”字即书作“圀”。此为金轮御朝(武后朝)始制十三字之一,见于典籍,有案可稽,不赘述也。米芾鉴印甚多,或见于自撰著录之中,或见于名迹题识。但此印殊为鲜见。

  又考米芾钤印规律,自云“最上品书画,用姓名字印”。事见《画史》一条:“余家最上品书画,用姓名字印,‘审定真迹’字印、‘神品’字印、‘平生真赏’印、‘米芾秘箧’印、‘宝晋书印’、‘ 米姓翰墨’印、‘鉴定法书之印’、‘米姓秘玩之印’……”

  今《韭花帖》中有其“楚国米非(芾)”姓名字印,正是宝晋斋中最上品名迹之证无疑。

  继考米芾著录,与此正合。

  2.米芾文字著录

  米芾收藏《韭花帖》事,因不载于寻常所见的《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以及《宝晋英光集》等著录,故历来罕为人知。宋拓《群玉堂米帖》之中,有米芾亲书《米姓晋唐法书真迹秘玩目》,其中杨凝式《昼寝帖》(包括《大仙帖》)赫然可睹(见图八),无乃米芾鉴藏之坚证。


图八

  《秘玩目》中《昼寝帖》,实《韭花帖》原名,乃取帖文开首“昼寝”二字为之。自《宣和书谱》易为《韭花帖》,后世竞相剿袭,遂使原名《昼寝》废止久矣。相比之下,《韭花》通俗易明,《昼寝》古雅尤甚。《昼寝》《韭花》为其古今名,一物异名而已。古法书之定名往往如此,不足怪也。

  由此可见董其昌持《韭花帖》为米老所有之说,盖源于此。董曾见《群玉堂米帖》,亦适可以此为佐证。

  米芾鉴藏《韭花帖》,以帖内有印,兼以有自书《秘玩目》传世,内、外证齐备,《韭花帖》为其《晋唐法书秘玩目》中之极品,无或疑焉。

  综上所考,罗本《韭花帖》在北宋之初首由苏易简鉴藏;其后在武功苏氏,历苏耆、苏舜元、苏澥四世等递相珍储;复归于鉴家翘楚米芾秘笈,以晋唐名迹极品什袭珍藏。其间证据凿凿,传承之序井井可明,已毋庸置疑。

  苏易简为宋初宫廷首席鉴定家,其之所以珍储宏富精博,无非多得自太宗之御赐,则《韭花帖》为其中名品之一自可无疑。加以苏易简(957—995)的生活时代与少师(873—954)紧相衔接,时隔不久,所见自多,耳闻目濡,焉得有误?苏易简鉴识的权威性是毋庸置疑的。此帖在苏氏四世传付近百年后,又经目力非凡、鉴裁精当的鉴家巨擘米芾审定为真迹,岂啻重加验证而已。然则罗本《韭花帖》确系少师之剧迹,断无疑义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