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说历史:你可能知道沈阳,但你知道沈阳的开城老祖是谁吗?

 吴奇郭粤吴宏伟 2018-11-19
​文说历史:你可能知道沈阳,但你知道沈阳的开城老祖是谁吗?
旅途实录
百家号17-07-22 11:20
关注
今天这篇献给生我养我的辽沈大地。

每个人都有着乡土情怀。作为土生土长的沈阳人,我从小耳朵里就灌满了对家乡的赞美之词,什么“共和国的长子”、“东方的鲁尔”,还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等等,听上去很美。

其实我们都知道,沈阳的兴起和繁荣也不过几百年的历史,大致应该是从清太宗皇太极在此定都开始。近代以后,才作为重工业城市踏上了名城的行列。

虽然在此以前,沈阳并没有现在这么重要的城市地位,也算不上是什么军事要塞,但这片热土却早早地被吸纳进入了中华文明,默默地荡涤着岁月的风烟,承载着历史车轮的滚压。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两千三百年前,那还是芈月在秦国呼风唤雨的时代。但是这次我们不研究秦国,而是北方的燕国,那才是属于我们辽沈人民的母国。

在战国七雄之中,燕国算是比较弱小的,由于处于苦寒之地,人口繁衍能力差,又一直没有进行有效的变法革新,所以一直被南边的齐国欺负,两国成了世仇的状态。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说过,再弱小的国家只要有明君和贤臣,只要有斗志和信心,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燕国也一样,这个明君就是燕昭王。

“昭”字作为谥号可不是随便乱用的,这几乎算是最牛逼的谥号了,如果没有超强的文治武功,根本配不上这个字。无独有偶,芈月的儿子赢稷做了56年的秦王,在位期间,在芈八子,魏冉,白起等人的辅佐下,内治朝堂,外展武功,开创了秦国发展史上的决胜时代。他死后的谥号也是用的这个“昭”字,史称秦昭王。

当芈八子带着小赢稷在燕国为质,受尽了磨难的时候,正是燕昭王刚刚即位。面对燕国当时内乱外祸、满目疮痍的现状,燕昭王雄心勃勃,励精图治,踏上了一条改革创新之路。

和其他明君一样,燕昭王采取的也是招揽人才、变法革新、讨伐征战等措施。但是他更有创意,搞了一个黄金台。

在京剧里,有一段非常著名的京剧折子戏,名字就叫《黄金台》,就是讲述的这段故事。其实很简单,就是燕昭王为了招贤,派人在易水之南建了个高台,上面有昭王殿、招贤馆、钟鼓楼等,目的就是招揽天下贤士,为燕所用。

后世有不少诗人赞颂黄金台,比如李白《南奔书怀》:侍笔黄金台,传觞青玉案。再比如陈子昂: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这一切都体现了燕昭王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情怀。

天下士子看到了燕昭王的决心和信心,一时间各国精英士子纷纷奔着燕国而去,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乐毅。

三国时期的诸葛孔明未出茅庐之前,“常以管、乐自许”,管指的就是辅佐春秋第一霸的管仲,乐指的就是这个乐毅。这种人和一般的贤臣名将不同,他是全才,文韬武略、出将入相。

燕昭王在乐毅等人的辅助下,兢兢业业地奋斗了28年,不仅国家日渐殷富,积累了相当实力,而且培养了奋发图强的民风。

随后的对齐一战,齐国彻底蒙圈,一下子丢了70多座城,差点没被以燕国为首的联军给灭了,如果不是燕昭王死得早,即位的燕惠王猜忌乐毅,用骑劫取替乐毅,齐国就彻底消失了。

随后乐毅出走赵国。我最喜欢的是乐毅流传下来的一篇文章,那是他写给燕惠王的,名字叫《报燕惠王书》,书中表明了自己对先王的一片忠心,与先王之间的肝胆相照,驳斥惠王对自己的种种责难、误解,抒发功败垂成的愤慨,并发出了“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这句闪耀着哲学光辉的名言,表明自己不为昏主效忠、不学冤鬼屈死的抗争精神。

进退有度,来去自如,这才是爷们儿!

燕昭王时期,除了乐毅伐齐,燕国还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拓边行动,这次行动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必将名垂青史、丰碑永驻。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秦开却东胡取辽东。秦开,让我们记住这个名字!

在此之前,纵横驰骋在我们辽沈大地上的一直是北方的游牧民族,他们的名字叫东胡。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生活习俗和中原文明差距很大,为了生存,他们依仗着快马弯刀经常骚扰燕国边界,烧杀抢掠。

如果说南面的齐国是燕国不共戴天的仇人,那么东胡就是燕国的心头大患。在对待攻打东胡的问题上,燕国做足了功课。

为了麻痹和稳住东胡,燕国先给东胡派去了一个人质,就像秦国派芈八子娘俩去燕国当人质一样,只不过燕国派往东胡这个人质不是王族,而是当时燕国的大将秦开。

所以,秦开应该不是普通的将军,起码也是受到燕王宠信的爱将,否则起不到安抚东胡的作用。另外,派秦开去当这个人质,恐怕还有着更深的图谋。

秦开头脑开化,思维敏捷,并且谦恭有礼,很快和东胡人打成了一片,他虚心向胡人学习那些相对实用的经验和技术,以适应四季鲜明的北方气候。并且学习穿胡服,就是当时东胡人穿的衣服。

前面的文章提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话题,记住,别笑话胡服,他们是最早穿裤子的民族。胡人的服装不单单方便于骑马和抵御冬季的严寒,和中原地区的服饰相比较,他更适用于生产、生活需要。

经过几年的风霜雨雪,无数个日夜的复习考试,秦开终于毕业了,准备回国上班。

很简单,这段时间相处的很融洽,胡人已经把秦开当成自己人了,可秦开从没把胡人当成自己人。趁着一个贩马的机会,秦开逃回了燕国。

燕昭王随即任命秦开为主帅率军驱胡,彻底平定边患。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秦开在东胡所学到的一切全都派上用场了。

公元前283年,秦开率领燕军自西向东,一路斩关夺隘,马踏平川,东胡军虽奋力抵抗,却无法阻挡燕军凌厉的攻势,只得一路退却,燕军乘胜追击。

在连连胜利之下,燕军士气更加旺盛,一鼓作气向东北追歼东胡。东胡几乎放弃了任何抵抗,一直退却到千里之外。

此时的秦开站在燕北边地,开始了新的防御谋划。这次燕国采用了赵国的方法,动员军民,开始修建长达两千多公里的燕国北长城。这个遗址现在依旧存在于今天的建平北部,不过只剩下其中的一段,经过风雨的侵蚀,早已残缺破败。

秦开却胡的极大成功使燕国东部边境向前推进了一千多公里,大大开拓了燕国的疆域。在广袤的新领土上,燕国设立了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诸郡。

而当时在辽东郡统辖下的戍边城,名字叫做候城,就是我们现在的沈阳。

辽东郡和候城之设是东北地区进入中华文明体系的转折点,先进的生产方式和进步的社会制度扩展到了东北地区,中原文明延伸到了蛮荒之地。

候城的创建为后世沈阳的发展奠定了最初的基础,如果没有当年的候城,也就不会有现在这个东北的第一重镇。所以,沈阳人将秦开称为——沈阳开城老祖,以此来纪念这位伟大的将军。

而今,当我们漫步雄关古道时,当我们在断壁残垣间抚今追昔时,虽然感慨岁月沧桑,物是人非,但一页青史永恒,愿我们永远不要忘记先辈创业之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