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旭与怀素,二者何为高?——张旭《古诗四帖》真迹

 网摘文苑 2018-11-19

张旭怀素二位,可谓中华书道皇冠明珠——狂草的双峰,巍巍矗立了2000年,奠定了至高无上的地位至今不坠。

张旭与怀素,二者何为高?——张旭《古诗四帖》真迹

并非后世没有强人,冷静精巧如黄庭坚、天姿高迈如王铎、勤勉笔熟如赵孟頫、奔放狂诞如徐渭、无所不能文韵深厚如傅山等等,都在大草上下过艰深功夫,却依然只能如众星捧月,遥拜张怀。

张旭与怀素,二者何为高?——张旭《古诗四帖》真迹

草圣林散之先生偿自比祝允明,却对以上黄、王、赵、徐、傅几位大草高人不能置一词,可见自认与祝只能同属书法史狂草第三梯队的位子。

张旭与怀素,二者何为高?——张旭《古诗四帖》真迹

张旭比怀素高,高在三点:

1、张旭的笔法

虽形态上与怀素一样如龙在天不知首尾,但张旭藏头露尾、线质沉厚、节奏清晰,不是一味求快,其中快慢急徐、浓润生涩的变化更丰富。

张旭与怀素,二者何为高?——张旭《古诗四帖》真迹

张旭狂草,更能体现篆籀笔法、汉隶结构、章草体势和王献之外拓笔法的宽博追求,更富于书法传统功力和理论根基的雄厚沉淀。其实这不稀奇,张旭本就是二王笔法的直接传承者。

2、张旭的章法

张旭与怀素,二者何为高?——张旭《古诗四帖》真迹

与张旭相比,怀素早、中期作品更多呈现出“炫技”的心里特征。用笔迅捷、节奏很少有慢的时候,整篇整幅很少有真、篆、隶意味的冷静转换,直到晚年,怀素作品(以小草千文、圣母帖为例)才开始呈现出一种人书俱老的淡定从容和巧心思。

张旭作品,自始至终灌注了书写时的强烈情绪甚至生理表现(肚痛帖等),真正做到了“至高的表演就是不表演”,使作品呈现极大的张力,笔法随意挥洒但一点一滴不脱离法度,始终在张芝、王献之开创的路径上盛放个性。要知道草书再慢也是有限度的,在草书中能做到扼守法度和情绪代入并存,张旭可称为“神乎其技”!

张旭与怀素,二者何为高?——张旭《古诗四帖》真迹

3、张旭的通才

张旭以狂草名世,但他的楷书作品《郎官石柱记》在大唐那样的楷书盛世里也是稳居一线。事实上,真正具备书法较深功力的圈子,经常由衷推崇他的另一部楷书作品——《严仁墓志铭》,认为这是一部可与虞世南《孔子庙堂碑》相提并论的楷书尚品,气韵娴雅自适却又法度谨严格调高旷。

张旭与怀素,二者何为高?——张旭《古诗四帖》真迹

不仅如此,现传“二王笔法”很大程度上是由张旭所传,《颜真卿问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只不过是其中一小部分而已。所以张旭对中华书道理论的传承和健全是一个关键人物。

张旭与怀素,二者何为高?——张旭《古诗四帖》真迹

说张旭,必说狂草,说狂草,必看张旭《古诗四帖》这部超越时代、可以代表人类文化艺术至高之美的作品!

我是大成国学堂,敬请点赞关注,我将持续坚持为大家赏析古代精美法帖!

临池学书者,可点击下方“了解更多”,进入真迹的世界!

张旭与怀素,二者何为高?——张旭《古诗四帖》真迹

张旭与怀素,二者何为高?——张旭《古诗四帖》真迹

张旭与怀素,二者何为高?——张旭《古诗四帖》真迹

张旭与怀素,二者何为高?——张旭《古诗四帖》真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