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种珍贵版本,原拓原色原大《张迁碑》汇集

 wyj剑神卓不凡 2018-11-21

本文来源 / 雅昌文化2018年10月出版《张迁碑》




岱廟藏《張遷碑》(賴非先生供圖)



别具一格《張遷碑》/ 庸堂序



古之碑石亡佚,忽有復出者,嘗參以歐、趙之録,有之碑估 或挾以居奇,無焉或言僞刻野狐禪。《張遷碑》作爲漢碑名品,不僅未見歐、趙著録,就連最早集録和考釋漢魏隸書石刻的《隸釋》也不曾言及,難免一度被人質疑和批判。但這不能作爲評判刻石真僞的標準,歐、趙未見,安知後人之不復見耶?果然,到了明季,《張遷碑》自『掘地得之』。據嘉靖十二年(一五三三)刊 行的陸釴等纂修《山東通志·古迹》卷二十二載:『《漢穀城長張遷壽(表)頌碑》,在東平州,近掘地得之。』後《張遷碑》 移置東平州學明倫堂西階下,清《山東通志》的兩度總纂人孫葆 田在《山東通志·金石志》中亦記載:『明世出土,在東平學宫。』 抗戰時期,碑被掩埋於東平文廟。一九五六年,東平政府從廢墟中扒出并立於政府禮堂後。一九六五年移置泰安岱廟迄今。

《張遷碑》整拓碑陽


《張遷碑》整拓碑陰


《張遷碑》全稱《漢故穀城長蕩陰令張君表頌》。清方朔《枕經堂金石書畫題跋》云:『其曰「故穀城長蕩陰令」者,「故」即如今之前任 ,非已故也 。二官連書,以前爲穀城 長,今爲蕩陰令也 。漢制大縣曰「令」,小縣曰「長」。此碑之立,以張君在穀城多善政及遷蕩陰,吏與民表而頌之,又如今之「去思碑」也。』其實,這就是清葉昌熾《語石》中所説的『德政碑』,多爲『郡縣吏民爲其府主伐石頌德』之用。《張遷碑》立於東漢靈帝中平三年 (一八六),圓首方趺。由於它是德政碑,所以碑中無穿,與中平二年( 一八五)刊立的《曹全碑》相同,但待遇似乎又高過了《曹全碑》。《曹全碑》無碑額,《張遷碑》不僅有碑額,而且還雕有精美的紋飾,碑之兩側各雕有蟠螭紋,碑首則透雕兩隻相對的喜鵲。葉昌熾亦贊之爲『漢畫之至精也』,這也是目前所能見到唯一的碑飾圖案。金石家對此紋飾稱奇,却往往簡而述之,未做詳考。這種看起來有些時髦又顯另類的紋飾,不論是石工孫興的 匠心設計,還是門生故吏的有意爲之,想必一定得到了大家的共識。 筆者臆測,這種超過書丹和刻字工程總量的三面精雕紋飾也一定 與張遷其人有着某種聯係或重要寓意。


我們還是回到《張遷碑》刊立的時代背景中來。張遷『爲穀城長,多惠政,後遷蕩陰令,吏民追其德,聚錢立石記之』。簡言之就是張遷工作有政績,得到提拔,職務升遷,門生故吏聚錢 立碑頌德。所以跟碑有關係的諸多元素都要契合『職位高升』這一主題,碑之紋飾當然要爲之錦上添花。我們再往前推八年,據東晋干寶《搜神記》卷九載:『常山張顥,爲梁州牧。天新雨後,有鳥如山鵲,飛翔入市,忽然墜地,人争取之,化爲圓石。顥椎 破之,得一金印,文曰:「忠孝侯印」,顥以上聞,藏之秘府。後議郎汝南樊衡夷上言:「堯、舜時舊有此官。今天降印,宜可複置。」顥後官至太尉。』據説這事就發生在漢靈帝光和元年(一七八), 因該印爲山鵲所化,故稱『鵲印』。後來『鵲印』一詞指稱公侯之位或喻指升遷發迹。此事亦見《藝文類聚》《博物志》《三輔黄圖》《幽明録》《法苑珠林》《太平廣記》等書記載。當然,讀者都明白這不過是改元之年天降祥瑞的一種政治説法,但并不影響後世的傳頌。至此,《張遷碑》圓首上爲何出現雙鵲紋,我們就不難理解了。可見,此碑在設計上動了不少心思。


《張遷碑》碑首雙鵲紋飾圖(碑陽)



《張遷碑》碑首雙鵲紋飾圖(碑陰)



由於《張遷碑》係門生故吏聚錢立碑,所以不惜筆墨大贊特贊,以至於内容牽强附會,張冠李戴,這也是此碑遭後人病詬的原因之一。東漢擢用人才主要來自於察舉和徵辟等途徑,比如『舉孝廉』是察舉制中最重要的一科。『孝』指孝敬父母長輩,『廉』指勤政清廉, 這樣出身的官吏被認爲是正途,前程遠大。這種制度固有優點,但也有很多弊端,尤其到了東漢中後期,地方選舉權被少數公卿大臣和名門望族所控制,使得察舉範圍越來越狹窄,被察舉者也大都名不符實。於是就有了『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鷄』的説法。《張遷碑》碑陰所列的故吏中,或許就有這樣選拔上來的『人才』,他們懷着對張遷的感恩戴德,於是『去思碑』上就留下濃重的穿鑿之筆。明王世貞《弇州四部稿》揭其不實:『至謂其先有曰良、曰釋之、 曰騫者。按良韓人,釋之南陽堵陽人,騫漢中人,宗係絶不相及,文人無實乃爾。』清代學者全祖望更把這種現象看作是『六朝碑版 攀援祖宗之濫觴』。此外,碑中引經據典亦有錯訛,如將『上林尉』 誤稱『苑令』,又言『苑令有公卿之才』,實將張釋之論周勃等公卿大臣誤比苑令。而『晋陽佩瑋,西門帶弦』一句更是張冠李戴, 弄混了董安于和西門豹的脾氣秉性。如果這是位以『明經科』入仕的官吏,就不應該出現這種失誤,撰文之人的才學,可見一斑。經學弗通,小學不修,引起了很多後世學者的質疑。如明顧炎武《金石文字記》卷一云:『其文有云「荒遠既殯」者「賓」之誤,「中謇於朝」者「忠」之誤,而又有云「爰既且於君」,則「暨」之 誤。古字多通,而「賓」旁加「歹」,已爲無理,又何至以一字離爲二字也。』以至於他懷疑這是好事者得古本而摹刻之石,遂訛謬至此。清翁方綱在《兩漢金石記》卷十二中則認爲:『以此推之,則是碑撰文之人,未必即書石之人。想東漢時,能書胥史之類,固不乏人,竟似草稿審視未明而茫然下筆者,如此則「 」 之爲「爰」,「暨」之爲「既且」以及「來」字之類,或皆誤筆,未可執一以論矣。』又言:『入州學獲觀是碑......石質蒼黝而不 細膩,然視江寧《天璽碑》則蒼古過之。』梁啓超《張遷碑》跋云:『碑中异文奇字......或是俗體,或由音假,皆當時小學不講, 許叔重所爲浩嘆也。』時小學不振,選政漸濫,門生故吏,粗習經史,以及草率下筆不悟其謬,導致出現諸如引典、遣詞、用字、錯鎸等一係列問題,雖意料之外,乃情理之中也。


《張遷碑》碑額


《張遷碑》的藝術價值一如它的真僞問題,愈辯愈明,越來越受到金石家和書法家的青睞。尤其碑額,可圈可點。清朱彝尊《曝書亭金石文字跋尾》:『碑額字體在篆隸之間,極其飛動。』清楊守敬《評碑記》:『篆書體多長,此額獨扁,亦一格也。』《張遷碑》結體古厚蒼渾,方整樸拙,錯落有致,風貌天成。誠如王世貞《弇州四部稿》中所云:『其書法不能工,而典雅饒古意, 終非永嘉以後所可及也。』《張遷碑》的綫條勁健挺拔,剛毅雄秀。梁啓超評曰:『書勢雄深渾穆,如有魔力强吾儕終身鑽仰。』 而清方朔更是鍾愛此碑,其《枕經堂金石書畫題跋》云:『碑字雄厚樸茂,予童時已極醉心,繼游南北,見伊墨卿太守所作各書,皆極力摹仿,遂亦偶一學之。蓋既不寒儉,亦不痴肥,明堂清廟之間,仍有夏鼎商彝之氣,固可貴耳......予恐後人終以此碑爲摹刻舛訛,因於研經室第一集中特節録此一段,以告千百年後之愛此碑而蓄疑不决者。』今天看來,方朔的擔心是多慮了,我們不僅没有蓄疑不决,反而對《張遷碑》珍若拱璧,它以自己獨特的藝術魅力征服了後人,成爲學習隸書的經典範本。


《張遷碑》翁氏觀款本局部復原圖(翁氏刻跋後不久被鑿去,存跋本極其少見。)

《張遷碑》翁氏觀款鑿去後原碑現狀


當代書法,把漢代摩崖碑刻納入到學習的範疇是很正常的, 甚至是書法教育的必修課,然而在《張遷碑》出土的明代,大都 不會引起書家的興趣。據説『文徵明竟於《張遷碑》視而不見, 反將墨拓轉送於,其實這没有什麼可驚訝的,時代審美使然, 因爲文徵明的書畫作品追求的不是什麼『金石氣息』,而是取法 晋唐的儒雅風致。明末清初之際,漢碑才逐漸爲書家所接受,且目光多投向《曹全碑》《乙瑛碑》等妍麗典雅一類的作品。至乾嘉金石學興盛,《張遷碑》《衡方碑》及《龍門造像記》等方整 渾厚一路的作品才成爲書家關注的對象。所以《張遷碑》明代的 拓本極少,尤以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朱翼盦『東里潤色』本爲最。


韜盦藏《張遷碑》舊拓


然啓功先生曾於别本跋曰:『張遷碑「東里潤色」不損本,近年所傳多推蕭山朱氏藏本,曾影印流通,但其字口裱時刷開,以致神態呆肥,不見精彩。』筆者詳觀朱氏本,見通册填墨,碑之石花多隱而不見,墨液或侵入字口或積於殘泐,金石氣息大减,使書法綫條脱離依附之環境,失之自然,有若啓功先生所言孤立、呆板之感,爲之一憾也。


雙夏樓藏『拜』字未泐本


《張遷碑》始立於距今一千八百多年前, 至明季出土,寂寂乎久矣。清代金石家翁方綱曾於乾隆四十四年(一七七九)十月至東平州學獲觀此碑,并於碑陽刻跋曰:『己亥十月朔翁方綱觀。』又言其『石質蒼黝而不細膩』,想碑面已經斑駁或多有殘泐,金石氣息濃厚,或許這才是乾嘉學者欣賞的渾厚樸拙之美和爲之醉心不事雕琢的自然之態。


翁氏觀款乾隆本


翁氏觀款乾隆本


今將韜盦藏《張遷碑》舊拓、雙夏樓藏『拜』字未泐本以及翁氏觀款乾隆本整理出版,以供讀者品鑒這隱於斑駁之下的墨痕,亦可觀此碑不同時期拓本的變化和碑拓技術對作品呈現風格的影響。


是爲序。



张迁碑》,刻于东汉灵帝刘宏中平三年(186),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是张迁故吏为他所立的德政碑,褒扬他的祖先功德以及政绩。此碑明代出土于山东无盐(今山东省东平),后移存于山东泰安岱庙,现收藏于泰安市博物馆。

《张迁碑》自明代以来被诸多金石家所嘉许,就在于其碑阳隶书。用笔厚重质朴,刚劲有力,结字方整茂密,苍茫雄浑。明王世贞称“其书不能工,而典雅饶古意,终非永嘉以后所可及也”。清方朔称其“雄厚朴茂”。清杨守敬称其“端整雅炼”。


 书籍特色 


书里收录了三个不同时期的版本,方便书者充分感受、对比、学习、研究《张迁碑》的变化与金石气息。此外,碑拓技术对所呈现风格的影响也让我们看到其中的变化。此番整理出版的《张迁碑》在书法学习和金石考据上有很大价值。



1)韬盦俞粟庐(晚清昆曲名家、收藏家、金石家)

藏《张迁碑》旧拓:笔画保留完整,字口清晰,石花、斑驳与金石气息跃然纸上,视觉冲击力强。


韬盦藏《张迁碑》旧拓


2) 双夏楼藏“拜”字未泐本:

厚重朴拙,金石气浓厚,具有天然雕琢的自然之态。


双夏楼藏“拜”字未泐本


3) 清乾隆翁氏观款本《张迁碑》:

翁方纲于乾隆四十四年在碑阳刻跋“己亥十月朔翁方纲观”。由于该刻款很快便被人铲去,有此刻款的拓本非常罕见,弥足珍贵。书后附有清翁方纲碑阳刻跋复原图。


清乾隆翁氏观款本    

清翁方纲碑阳刻跋复原图


 邀请精英团队 


由著名古书画修复家,碑帖鉴定家陆宗润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党组书记、著名书法家萧风先生担任顾问。

由书法家庸堂先生撰文《别具一格<张迁碑>》。



由书法理论家、书法家、画家俞丰老师撰写的图文对照《张迁碑》释文、译文。




 印装考究 


此书遵照原拓本、原色原大、全彩四色印刷,蝴蝶装配书匣,全手工装帧,精确完整的再现善本厚重古朴的原貌。

《张迁碑》在各种风格的汉碑艺术绽放之后,又出奇不意地表现出新奇生动、独具风格的面貌。是汉碑隶书成熟、标准化之后的进一步演绎与发展,堪称是汉代碑刻的终场压轴之作。


书       名:《张迁碑》

学术指导:陆宗润 萧 风

主       编:庸 堂

出版发行:山东人民出版社

印       刷:北京雅昌艺术印刷有限公司

书       号:9787209108393  

出版时间:2018年10月

装       帧:精装带函套12开18印张

印       数:1000

定       价:880


 实拍书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