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赛美教授:婴儿咳喘别输液,中药10元能治愈

 金坛区 2018-11-21

广州中医药大学:李赛美教授

2018华医世界年度盛典已经圆满落幕,

5位大师,5场精彩绝伦的实战经方讲座,

赢得在场中医学子一致好评。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主任李赛美教授在本次课程中为大家讲授了《六经辨治儿科病心得》,

讲授了儿科病的辨治方法,并列了举9则疗效确切的医案。


本文选取了三则经典医案,用3分钟的时间读完,儿科病不再复杂难治!




中医儿科通过历代医家的发展与实践,形成了独特的疾病观,中医认为儿科疾病具有两大特点:

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小儿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其生理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为稚阴稚阳之体。

其脏腑的特点,易形成内外合邪,表现为表里同病的现象司空见惯。


其内因的产生具备到每位患儿,又能产生不同的疾病和症状表现特点,

反过来,一些体质特点的儿童发病后又能影响疾病的转归,

其作用往往是相互的,临证尤要善辨。

 


结合六经辨治,儿科疾病的病理特点

①六经病及,多在三阳

②太阳易闭,化热化风

③阳明燥热,肺胃相移

④少阳之体,易寒易热

⑤太阴不足,夹滞生痰

⑥少阴虚损,多在胎产

⑦菌毒虫染,儿科易伤

 


结合六经辨治,儿科治疗特点

①急症新病,治重三阳(汗清和);

②慢病久病,治在三阴(温补敛);

③药取平和,忌大热寒;

④四两千斤,随体量定;

⑤运脾是大局(脾病治脾,脾非病调脾);

⑥疏肝宜关注(儿科多肝郁:发育提前,家长焦虑,过度关注,学业压力,情感障碍);

⑦不药是大医(中病即止,间断给药,注重食疗)。




婴儿咳喘案(太阳寒饮)

孔某某, 男 ,8个月,因反复咳喘2月余于2013年3月23日来门诊求治。

2月前不慎感冒后咳嗽,间有发烧,喉中有痰,甚则喘息,

予静滴抗生素等治疗后症状反复,遂来就诊。


现喉中痰多,稍喘息,汗多,以白天为甚,流清涕,纳少,眠一般,

身上红疹,大便2-3次/日,黄绿色,稀烂,小便偏黄,不欲饮水,时打喷嚏。

舌尖红苔白腻,双手指弦纹淡紫达气关。


处方:

麻黄1g、桂枝3g、白芍3g

炙甘草3、干姜2g、细辛1g

五味子3g、法半夏3g、熟党参5g

茯苓5g、白术5g、广藿香2g

鸡内金3g 


3剂。三剂药后,小儿家人来诉,之前在西医院输液半月,花掉近万元;

现仅三贴药,不足10元,诸症顿失,精神如常,食欲亦好,病告痊愈。

 


辨治要点

婴儿、久咳、抗生素长期使用,病性多寒多虚;

温阳扶正祛邪;

小量短时用药。



反复发热一周余案

女童胡某某,8岁,东莞人。

2016年11月19日东莞就诊:反复发热一周余。

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高热,T39.6度,咽不痛,稍鼻塞流涕、咳嗽,伴胸痛,无汗。


曾服大青龙汤加味方

桂枝10克、生姜10克,大枣10克

炙甘草6克,麻黄10克,石膏60克

玄参15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

青蒿15克,连翘15克,赤芍15克


其间低热与高热交替出现。

昨天下午1PMT39.1度,热退后,今早38 度。

中药已服一周余未效,仍反复发热。

母亲诉,女儿在学校与同学闹矛盾,心情不好。

舌淡苔薄白有芒刺,脉浮细滑数。


查:血像正常,

wbc5.3*109/L,N50.8,

CRP21.14mg/L,ESR87,

肺支原体抗体(-),X片示肺纹理稍粗。


西医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予阿奇霉素干混悬剂,3天。


处方:

柴胡15克,黄芩10克

生姜10克,法夏10克

西洋参10克,大枣10克

炙甘草6克,桂枝10克

3剂。



11月22日医师电话随访:患儿仍发热,前天PM38.4度,患儿乏力,

今早11点才起床,晚上38.2度,经背部划罐出痧,并热敷出汗热退。

当地医师建议转广州治疗。


2016年11月25日广州就诊:患儿少汗,面色萎黄,精神疲惫,纳谷不佳,手足欠温,舌淡薄白,脉滑而软。


处方:

桂枝10克,白芍15克

生姜10克,大枣10克

炙甘草6克,西洋参10克

熟附片10克(先煎),炙麻黄6克

细辛6克


3剂。每剂中药分3-4次服用。

  

30日电话随访:服用第2剂后未再发热,精神状态明显改善。

           



反复腹痛伴咽痛3年案

朱某某,女,6岁,2017年2月6日上午初诊。

现病史: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脐周疼痛 ,夜间发作为主,晨起症状消失,

继而出现咽痛,发热,体温在38度左右,咳嗽。

3年来,上述症状约每月发作1次。

每次使用消炎药后均可好转。


刻下见:腹痛,无呕吐,无腹泻,咽痛,无咽痒,无咳嗽,

喉中有痰,无畏寒发热,鼻塞流鼻涕,无口干口苦,

平素易疲劳,汗多,手足发热,腹胀,胃纳欠佳,大便偏干,3-5日1行,小便偏黄。

舌红,舌根部苔黄腻,眼眶部偏黑,扁桃体稍肿大,

脐周部轻压痛,无反跳痛,形体偏瘦。


既往史:淋巴结结节病史多年。


辩证:脾虚气滞络瘀夹腑实

治法:温阳益脾,缓急止痛,导滞泻实

方药:桂枝加大黄汤加减


柴胡10g、黄芩10g、生姜10g

法半夏10g、党参30g、大枣10g

炙甘草6g、桂枝10g、白芍15g

连翘15g、乌梅6g、白芥子5g


3剂,每剂中药分2日服用。



2017年2月19日上午二诊:

患者仍有腹痛,稍减轻,无咽痒咽痛,无咳嗽咳痰,无畏寒发热,无呕吐,无腹泻,

动则汗出,胃纳改善,偶感腹胀,大便正常,日一行,小便淡黄。

舌淡红,舌根部苔稍黄腻,脉细滑。

方药:前方白芍改为20g,余药同前,7剂,每剂中药分2日服用

 

 2017年3月6日上午三诊:腹痛消失,胃纳,精神佳,大便通畅。

舌淡红,苔薄腻,脉细滑

六君子汤加味5剂,调理善后。随访至今4个月腹痛未发作。




此患儿,及父亲、奶奶、爷爷、伯父在深圳港大医院做染色体检查,

诊断为家族性周期性发热,又诊断为“周期性地中海热”。

据记录:患儿2016年分别于5月、6月、9月、11月、12月、2017年1月出现发热,体温38度。


其父亲36岁,反复咽痛咳嗽24年,每月发作一次,体温39度以上。服消炎药有效。

因诊断明确,秋水仙碱作为首选。

由于父亲经常出国,不便服用中药,目前遵医嘱,但仍每月发热,

西医建议发病前用激素半片,症状消失较快。

患儿目前尚未用西药,暂病情获得控制。


《伤寒论》279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患儿因年幼且常服消炎药,损伤脾阳,运化失常,痰湿内生,故时常喉中有痰;

脾阳不足,少气懒言易疲劳、动则汗出、胃纳欠佳;

邪陷太阴,脾络失和,气滞络瘀,故腹满疼痛,时通时阻;

咽痛、手足发热、大便干、舌红,舌根部苔黄腻提示痰瘀阻滞,郁而化热。


用桂枝加芍药汤健脾通络,缓急止痛。

加大黄以增活血通络之效,且导滞通便。

方中寓小柴胡汤,和解枢机,白芥子化痰,乌梅酸敛养肝调胃。

诸药合用,气畅络通、腑通痰化,脾胃健运,诸病得去。


二诊患儿仍有腹痛,大便通畅,原方加重白芍至20g,以加强缓急止痛之功。




李赛美教授中医功底深厚,临床疗效显著。

本次课程中,应同学们要求,李赛美教授不辞辛苦地加课一个多小时,致使自己错过了飞机航班,

这种传承经典,弘扬中医的教学精神,是我们每个中医人学习的榜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