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传统文化的视野当中,墨子的文化体系在古代最为兴盛,但是在今天最为式微。和它一起产生的诸家流派之中,儒学、法学的影响至今依然强大,而墨家思想很多都只停留在单独学派的典籍当中,后世再无继承者。 这其中有很多重要原因,墨家学派的“兼爱”、“非攻”等思想虽然很是高大上,但毕竟属于超越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人类共同追求。虽然诞生时间很早,但是在那样的历史条件下,却属于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战国时期其赢得了尊重,但是随着开创者墨子的去世,这一学派的影响力就大大削弱了。 不过,在墨子的很多故事之中,我们依然可以汲取营养。比如我们今天分享的一则关于墨子训斥弟子的一则故事,其实稍加探索,也能够告诉我们今日为何老师会对孩子发脾气。且看: 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无愈于人乎?”墨子曰:“我将上太行,以骥与牛驾,子将谁策?”耕柱子曰:“将策骥也。”墨子曰:“何故策骥也?”耕柱子曰 :“骥足以策。” 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之。”耕柱子悟。这则故事没有什么题目,很多都是以第一句作为题目,也就是《墨子怒耕柱子》。这则故事讲的是墨子和弟子耕柱子之间的对话。作为老师,墨子时常训斥耕柱子,耕柱子就不满意了,就说,我做的比别人差很多吗?为何老是训斥我? 墨子也没有明说,就举了个例子:假如我要去太行山,有两种交通工具,一个是马车,一个是牛车,你会选择哪个(用鞭子抽打哪个)?耕柱子说,那当然是选择马车。墨子接着就问,你为何选择马车?耕柱子不明所以就说,因为马车更值得我鞭打。 墨子接下来就说,同样的道理。你问我为什么老是训斥你,那是因为我认为你值得我训斥,值得我费尽心思去鞭策你!至此,耕柱子才明白墨子的苦心,而这则故事,也成为了千古美谈。 今天老师的职业在社会上受到冲击,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确实是因为很多老师并没有做到为人师表,辜负了社会的期待;另一方面则是很多学生和家长对自我角色认知的改变,把老师视为是“教育服务”的提供者,并没有真正看待老师的地位。所以当发生老师惩罚、训斥孩子的事情的时候,第一时间就会追究老师的责任,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 殊不知,对于老师来说,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孩子们成才。相比普通人,老师对于孩子的才能、潜力、天赋是有着最为直观的感受的,虽然不见得真正能做到因材施教,但是对于个别有天赋的孩子稍加注意、特别要求,是很有可能的。但是很多孩子和家长的反应就像是上文中的耕柱子一般,大加抱怨,甚至影响了教师的热情,更断送了一个孩子的前程。 老师对孩子发脾气,意味着对孩子还有期待,也就是墨子说的“足以策”。若没有期待,老师才懒得管。毕竟当前教育形势下,很多老师都被迫遵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惟愿不出错熬到退休。如果真是那样的话,最终受到影响的,还是孩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