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质基础知识之九

 思明居士 2018-11-22

1、矿产储量如何定义?

矿产储量,简称储量,一般是指具有一定地质研究与控制程度的已查明的矿产资源。

在实际工作中,矿产储量多以质量单位(吨、公斤),少数以体积单位(m3)表示其数量。其中有色金属又多以吨表示;贵金属矿床以公斤表示,多要求分别计算矿石和金属储量;黑色金属(如铁)和某些非金属矿产如煤、磷灰石、耐火粘土等则只要求计算矿石储量;某些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特种非金属矿产有时需计算有用组分或有用矿物储量。所以,一般金属矿产储量是矿体体积与矿石质量(如类型、体重、品位)的函数,即其间存在着内在的辨证联系。

2、什么叫可利用储量?

可利用储量,又称表内储量,是指符合当前的工业技术经济条件和相关法规、政策,可以被工业开采利用的矿产储量。它是矿床勘探中的所要探明的主要储量,只是未扣除设计与开采损失的地质储量或称为原地储量。

3、什么叫暂不可利用储量?

暂不可利用储量,又称表外储量,或尚难利用储量,是指不符合当前的工业技术经济条件和相关法规、政策,暂时不能被经济开采利用的矿产储量。

4、什么叫可采储量?

可采储量,或称开采储量,是指能利用储量中扣除开采设计损失的那部分储量后,可以实际经济开采利用的那部分储量。它是矿床开发勘探中为采掘计划编制所提供的高级别储量依据;也应该是地质勘探阶段所探明的为所拟定的采矿方式、方法提供的最主要储量。

5、储量的可靠程度(地质可信度)如何确定?

主要是指储量的工程控制和地质研究程度所决定的储量精确程度,或称为地质保证程度,应以储量的误差大小来表示其可靠程度或衡量其精度。

6、资源量如何定义?

指所有查明与潜在(预测)的矿产资源中,具有一定可行性研究程度,但经济意义仍不能确定或属次边际经济的原地矿产资源量。可分为三部分:

(1)内蕴经济资源量:

(2)次边际经济资源量:

(3)可行预测资源量。

7、什么是基础储量?

经过详查或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控制的和探明的矿产资源,在进行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后,经济意义属于经济的或边际经济的,也就是在生产期内,每年的平均内部收益率在0以上的那部分矿产资源。基础储量又可分为两部分:经济基础储量和边际经济基础储量。

8、储量的概念是什么?

经过详查或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了控制或探明的矿产资源,在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扣除了设计和采矿损失,能实际采出的数量,经济上表现为在生产期内每年平均的内部收益率高于国家或行业的基准收益率。储量是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

根据矿产勘查阶段和可行性评价阶段的不同,储量又可分为可采储量(111)、预可采储量(121)预可采储量(122)三个类型。

9、如何进行储量计算?

(1)确定矿床工业指标。

(2)圈定矿体边界或划分资源/储量计算块段。

(3)根据选择的计算方法,测算求得相应的资源储量计算参数:矿体(或矿段)面积S,平均厚度M,矿石平均体重D,平均品位C,等等。

(4)计算矿体或矿块的体积V和矿石资源量/储量Q:

Q=VD

或金属量P:

P=QC

(5)统计计算各矿体或块段的资源量/储量之和,即得矿床的总资源量/储量。

10、国外矿产勘查阶段是怎样划分的?

在联合国1997年推荐的矿产资源量/储量分类框架中,勘查阶段划分为:(1)预查(reconnaissance);(2)普查(prospecting);(3)一般勘探(general exploration);(4)详细勘探(detailed exploration)。世界各国的矿产勘查总的说来也都相应地大致遵循这几个阶段。

11、我国矿产勘查阶段是怎样划分的?

1999年,我国首次颁布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GB/T17766-1999),其中把矿产勘查阶段划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4个阶段,与联合国1997年的分类框架完全一致。

(1)预查:依据区域地质和(或)物化探异常研究结果、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工程验证结果、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预测,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有足够依据时可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属于潜在矿产资源。

(2)普查:是对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物化探异常区,采用露头检查、地质填图、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及物化探方法,大致查明普查区内陆质、构造概况;大致掌握矿体(层)的形态、产状、质量特征;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矿产的加工选冶性能已进行了类比研究。最终应提出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或圈定出详查区范围。

(3)详查:是对普查圈出的详查区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及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比普查阶段密的系统取样,基本查明地质、构造、主要矿体形态、产状、大小和矿石质量,基本确定矿体的连续性,基本查明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对矿石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类比或实验室流程试验研究,作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必要时,圈出勘探范围,并可供预可行性研究、矿山总体规划和作矿山项目建议书使用。对直接提供开发利用的矿区,其加工选冶性能试验程度,应达到可供矿山建设设计的要求。

(4)勘探:是对已知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床或经详查圈出的勘探区,通过加密各种采样工程,其间距足以肯定矿体(层)的连续性,详细查明矿床地质特征,确定矿体的形态、产状、大小、空间位置和矿石质量特征,详细查明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对矿产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实验室流程试验或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必要时应进行半工业试验,为可行性研究或矿山建设设计提供依据。

12、对区域矿产资源如何进行远景评价?

区域矿产资源远景评价是指对工作程度较低地区,在系统收集和综合分析已有资料基础上进行的野外踏勘、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三级异常查证,圈定可供进一步工作的成矿远景区的预查工作,条件具备时,估算经济意义未定的预测资源量(3342)。其工作内容包括:

(1)全面收集预查区内各类地质资料,编制综合性基础图件。

(2)全面开展区域地质踏勘工作,测制区域性地质构造剖面,实地了解成矿地质条件。

(3)全面开展区域矿产踏勘工作,实地了解矿化特征,并开展区域类比工作。

(4)择优开展物探、化探异常三级查证工作。

(5)运用GIS技术开展综合研究工作,对区域矿产资源远景进行预测和总体评估,圈定成矿远景区。

(6)条件具备时对矿化地段估算3342资源量。

(7)编制区域和矿化地段的各类图件。

13、如何进行成矿远景区矿产资源评价?

成矿远景区矿产资源评价是指对工作程度具有一定基础的地区或工作程度较高地区,运用新理论、新思路、新方法,在系统收集和综合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对成矿远景区所进行的野外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勘查、三级至二级异常查证、重点地段的工程揭露,圈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的预查工作。条件具备时,估算经济意义未定的预测资源量(3341)。其工作内容包括:

(1)全面收集成矿远景区内的各类资料,开展预测工作,初步提出成矿远景地段。

(2)全面开展野外踏勘工作,实际调查已知矿点、矿化线索,蚀变带以及物探、化探异常区,了解矿化特征,成矿地质背景,进行分析对比并对成矿远景区资源潜力进行总体评价。

(3)在全面开展野外踏勘工作的基础上,择优对物探、化探异常进行三级至二级查证工作,择优对矿化线索开展探矿工程揭露。

(4)提出成矿远景区资源潜力的总体评价结论。

(5)提出新发现的矿产地或可供普查的矿产地。

(6)估算矿产地3341和3342预测资源量。

(7)编制远景区及矿产地各类图件。

14、矿石品位如何定义?

是指矿石中有用成分含量的多少,金属矿物一般用金属的质量分数表示。少数金属以其氧化物的质量分数表示,如铬矿石以Cr2O3含量、钨矿石以WO3含量表示。贵金属矿石用g/t表示,即百万分之几。非金属矿石情况各有不同,除以有用组分质量分数表示以外,还用一定体积内所含有用物质质量表示的,如kg/m3,mg/m3等。矿石品位是衡量矿石品质的最重要依据。根据矿石品位的高低,可以分出贫矿和富矿。

15、地质矿产勘查标准有多少种?

我国地质矿产勘查标准化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按照统一和协调的原则,分别由各部门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地质矿产勘查的标准和规范规程,初步统计已达上百种,其中固体矿产勘查规范已达45种,涉及84个矿种,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体系,并且已进入了国家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大部分的这些标准都可以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矿业网、以及中国矿业联合会地质矿产勘查分会等相关网站上查询。

16、怎样进行矿床经济评价?

矿床经济评价的基本方法有两种,即不计时评价法和计时评价法,通常用不计时评价法。

不计时评价法(总利润原理)一般采用以下基本公式计算总利润:总利润=1t矿石的利润×可采矿石储量(t),1t矿石的利润=1t矿石的提取价值—1t矿石地质勘探费偿还额—1t矿石的开采成本,1t矿石的提取价值=矿产品价格×矿石平均品位×回采率×选矿回收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