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星科普】气温下降心脏也开始打“哆嗦”警惕房颤24小时动态心电图给您时刻守护!

 为什么73 2018-11-23

我们所说的房颤,其实就是心房的激动非常乱,就像颤动波一样;并且特别的快。在心脏相关的书籍中,界定房颤时心房的频率是400-600次/分,或者350-600次/分。

房颤就像是心房在“打哆嗦”

正常人的心脏激动是60-100次/分,心房激动这么快,就会将窦房结的激动压住。此时,心房的激动就成了心脏的主导,通过电传导传输到心室,心室频率也会变快,变乱,这时候就会出现房颤。

从心脏电学上讲,是心房在颤动;从形态学来讲,心房此时就像是在打哆嗦,就像我们的手在颤抖一样,如果此时打开心脏,用肉眼都可以看的出来。

房颤,易导致血栓形成

房颤也叫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平时的表现就是容易心慌,胸闷,心悸等。如果不治疗,会引发心梗心衰,由于房颤心房丧失了有效的收缩,血液在心房内淤滞,极易形成血栓。

房颤患者的中风率高

有研究表明,房颤患者中风发生率比正常人高6倍。不仅如此,房颤发作时,还会带来明显的不适症状,如:心悸,胸闷,头晕,甚至昏倒。长期房颤还可以导致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房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最可怕的是,这个病有很多朋友并不重视,也没有积极确诊。直到出现了急性的心梗,才可能被确诊。

房颤发作,引发血栓及心梗

房颤发作,不仅会引发血栓,也有心梗的风险,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掌握心梗的先兆症状,早注意早就医早排查。

专家介绍:约半数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起病前1~2天或1~2周有前驱症状,最常见的是原有的心绞痛加重,发作时间延长,或对硝酸甘油效果变差;或继往无心绞痛者,突然出现长时间心绞痛。

典型的心肌梗死症状包括:

1、胸闷,疼痛,而且疼痛放射到背部,甚至有牙疼的情况,是这种压痛感,不是刺痛感;

2、恶心呕吐;

3、突然地低血压。

冬季如何预防房颤?

冬季气候寒冷、天干物燥,很多人容易出现心慌、气短、胸闷、呼吸不畅、疲劳、眩晕等,不过这些症状往往会被人们当作是季节交替的正常生理反应而被忽视。专家指出,尽管这些症状很可能都是暂时性,但若是出现频繁,则要当心是否出现房颤了。

早发现 早预防 早治疗

随着病情的发展,房颤逐渐频繁发作,持续时间也会越来越长,如果患者抱着忍忍就过去的态度,往往使病情一拖再拖,最终可能诱发心衰、肺水肿、心绞痛、休克、猝死等重症疾病,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才是应对房颤的上策。

建议,冬季可通过添加衣服、加强保暖以及限制酒精性饮料的摄入,降低高危人群发生房颤的危险。房颤患者还要戒烟,限制饮酒,避免食用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并保持愉悦的心情。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时刻监测

虽然房颤的危害性特别大,但是确诊房颤并不复杂,通过心电图、观察脉搏就能确诊,值得注意的是确诊之后患者需要长期服药,特别是抗凝药物。病人跟家属应该积极治疗,不要拖延。

为方便广大患者就医需求,丰富我院医疗服务项目,我院内科备有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时刻守护您的身体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