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学概念·隐秀

 江山携手 2018-11-24
与诗学有关的古代文论概念。刘勰《文心雕龙》有《隐秀》篇,其言有云:“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隐以复意为工。”“夫隐之为体,义生文外。”“深文隐蔚,馀味曲包。”即作品有言外之意,能使读者反复玩味,谓之隐。又曰;“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秀以卓绝为巧。”即篇中有警策高卓之句,能产生“动心惊耳”的艺术效果,谓之秀。又曰:“篇章秀句,裁可百二,并思合而自逢,非研虑之所求也。或有晦塞为深,虽奥非隐;雕削取巧,虽美非秀矣。”谓秀句乃妙手偶得,非刻意雕琢所可获。秀句有“自然会妙”之美,如草木之花,光耀熠熠;若雕琢润色,则如同缯帛染采,非不鲜丽,而乏天然。但是,由于现存《文心雕龙》元刊本及一般明刊本中的《隐秀》篇均已残阙,不易对其原意作深入准确的阐释。大约隐与钟嵘《诗品序》释“兴”所谓“文已尽而意有馀”意思相近,指有所寄托而言;秀则与《诗品序》“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相近,指得之于直接的审美感受,且以自然明朗的语言表达之而言。残篇中举晋人王赞《杂诗》之句云:“‘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气寒而事伤,此搏旅之怨曲也。”或许原为所举秀句之例。南朝盛行摘句嗟赏之风,所赏者多为此类描写情景鲜明生动的诗句。唐高宗时元兢撰《古今诗人秀句》,其序今存于《文镜秘府论·南卷·集论》中,所举句例亦皆为写景及览景生情之句。又,明末有人称获得宋本《文心雕龙》,其中《隐秀》篇未曾残阙,遂补抄刊刻行世。但对其补文的真伪问题,学界尚有争论。又宋人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刘勰云:‘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其语既不见于《隐秀》残篇,也不见于补文。张戒并以为隐秀即梅圣俞所说“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之意。清人冯班《钝吟杂录》卷五则云:“诗有活句,隐秀之词也。直叙事理,或有词无意,死句也。隐者,兴在象外,言尽而意不尽者也;秀者,章中迫出之词,意象生动者也。”均以为隐指诗作之含蓄有馀味,秀指形象之鲜明生动。(杨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