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羞愧”的两次跳水自杀,不过是自导自演的一幕戏剧而已!

 书法心法 2018-11-25

前文说到曾国藩被湖南官场同僚排挤出走,来到衡州筹建水师。从长沙到衡州后的五个月,曾国藩便招募万名人马。此时的曾国藩并没因为麾下兵马过万就高枕无忧,反而在羽翼还未健全时被咸丰皇帝一把推上了“断头台”。

曾国藩此次面对三方压力,与三方同时进行博弈,进退不得。上有帝王,下有朝堂,前有太平军,后无退路。这三方同时施压,才导致最后投水自尽。

曾国藩组建水师部队,湖南官场的“同僚”们只能眼巴巴看着,敢怒不敢言,毕竟曾国藩做大是由他们一手推上去的。

但是时任湖广总督的官文就不同了,官文是满洲正白旗人,自称是努尔哈赤的后代,非常遵守“祖制”,特别看重“兵权”。(“祖制”就是自从康熙平定三藩之后立下的规矩——汉人不得掌握兵权。)

曾国藩“羞愧”的两次跳水自杀,不过是自导自演的一幕戏剧而已!

咸丰作为一国之君,刚登基就遭遇太平之乱,朝中文武无可用,行事步履维艰,无奈之下才启用曾国藩,给他兵权。

官文认为咸丰此举有失,怕酿成“吴三桂”式的大祸。所以明着不敢跟皇帝作对,就背后利用朝堂舆论来宣扬祖宗家法。

官文本想在曾国藩的水师横插一手,收买曾国藩手下将领,借以达到控制水师的目的,无奈计划流产,只得走朝堂路线。

官文在朝堂上“逼宫”咸丰,联手一帮满清老臣去跟咸丰讲“祖制”,想借此打压曾国藩。咸丰不以为然,认为万事皆有始终,在危难之时应该摒弃门户之见。官文自知“祖制”已经约束不住咸丰,只好曲线救国,上奏咸丰让曾国藩带兵北伐攻打岳州。

官文潜台词就是:既然皇上你允许把“湘勇”改成“湘军”,和八旗绿营并立。那就应该让湘军去做一做八旗和绿营的工作。

既然你给了曾国藩兵权,那就得让他带兵打仗,镇压太平军。不能让他背着“湘军”的帽子,还干些跟“团勇”一样保卫地方安宁的事儿,那太便宜他了。

咸丰皇帝当然了解其中利害,这明摆着是官文给自己挖坑。要么顺了官文的意,遵守“祖制”,撤曾国藩的权。要么就背上“违抗祖制”的帽子,受后人指点。

咸丰深知,此时困局只能破坏祖制来保祖宗江山。咸丰内心的算盘是:因丢江山背负的骂名,一定要比破坏祖制更甚,所以还是稳妥一点好。

曾国藩“羞愧”的两次跳水自杀,不过是自导自演的一幕戏剧而已!

但是咸丰即想要江山想要圣名。于是就暗中派遣一个使者去跟曾国藩说:现在朝中无人可用,但是满臣却又反对朕用你。你只得主动请缨去打太平军,这样朕才名正言顺的把兵权给你。现在摆在你面前的是一个机会,你打赢太平军,封王;你要是输了,官文那帮人势必不会轻饶你,朕可保不了你。

曾国藩骑虎难下,即想打,又不敢打。咸丰二年太平军攻下岳州,组建水师部队,后依靠水军力量,顺利攻下武汉,顺取南京,势如破竹。

曾国藩一早就知道,想要打赢太平军,必须组建水师,这是曾国藩刚到湖南办团练时就已经在战略上谋划好的。

但是曾国藩来到衡州组建水师才五个月,水勇训练都没搞好,只是仗着人数多,毫无战斗力可言。而太平军水师都已经筹备两年了,屡有胜绩,实力悬殊。

曾国藩知道,这仗根本必输。但是上有皇命,让曾国藩去讨伐太平军,曾国藩不得不去,不去就有把柄落在官文手里,届时辛辛苦苦筹备的水军部队肯定会成人家的“洗澡堂”。

如果曾国藩要去,就得向咸丰上奏说自己要掌兵权,出师北伐。这一上奏,肯定就没人骂咸丰不遵守祖制,都会转去骂曾国藩有意打破“祖制”。这就相当于咸丰皇帝把自己的道德风险转嫁给曾国藩,同时告诉曾国藩这“锅”不白背——打赢了封王。

曾国藩也清楚这一点,无论进退都有危险。既然只能选择“进”,那就得在“明哲保身”的基础上“进”,绝不能替咸丰背这个破坏“祖制”的锅,让自己挨骂,但是也不能让咸丰觉得自己不想替皇上“分忧”。

曾国藩要做的就是,绝对不写主动请兵的奏书,还得让满朝文武和皇帝看到自己的讨匪决心。不久,就想出了一条两全之策——不写奏折,写文章。

曾国藩写了一篇《讨粤匪檄》,在短时间内把这篇文章誊抄数百份,散落码头市井,广为张贴,为的就是引起民众反响。然后曾国藩把这篇文章上呈给咸丰,咸丰一看就明白了曾国藩的意思——不主动,不拒绝。

关键是这篇文章一来,咸丰默许曾国藩出兵,朝臣无计可施。要兵权这事儿,哪是曾国藩的私心?这可是民心呐!

于是,曾国藩就带领水师出击太平军。曾国藩首先带领湘军攻打太平军最早的水师基地——岳州,没打几天太平军就主动撤退了,曾国藩一路顺势进军洞庭湖。

曾国藩“羞愧”的两次跳水自杀,不过是自导自演的一幕戏剧而已!

咸丰四年三月初七,曾国藩的水师战船停泊在洞庭湖,可惜天无好景,狂风大作。战船相互撞毁、漂沉数十,淹死水勇数百。而顺着洞庭湖进攻武汉的先头部队又遭遇太平军重创,大败而归。

湘军水师北上第一战,便被太平军打的落花流水,逃出几百里,这让曾国藩羞愤难当。更可恨的是曾国藩想回长沙休养生息,可长沙官场的“同僚”们居然看起了笑话,将这支败军拒之门外,不让进城,这让曾国藩感觉难堪。

曾国藩为了雪耻,急需一场大胜。于是亲自率领水勇千人,陆勇八百,攻打长沙城附近的靖港太平军。可哪知,这仗才打没一炷香的功夫,曾国藩的手下就被打的纷纷逃窜。曾国藩斩杀几名逃兵依然控制不住崩溃之势,无奈也遁走归去。

曾国藩在船上百感交集。这一仗,曾国藩看到水师的狼狈,五个月的操练根本难当重任。甚至在耳畔听到了长沙同僚们的“奚落”,想到了官文一定借败仗之事大做文章。

最好的结果就是承认打了败仗,请贬,被咸丰训斥。被咸丰训斥、被官场同僚奚落,这都不算什么。但是官文等人落井下石,借机夺抢兵权,咸丰也没办法再袒护曾国藩,毕竟是自己决策失误,只能任由官文等满清旧臣接管湘军水师。

曾国藩深知此次战败是意料之中。毕竟水师训练时间太短,根本不足以抗击太平军。但这一仗又必须要打,不打兵权就会丢,打了还不能败,败了兵权也会丢。

眼看着刚刚有起色的嫡系部队马上就落入别手,心理好不甘心,但是又不能求助咸丰,毕竟这种境地下,咸丰也无法袒护自己。

曾国藩望着远处战败留下的火光,在水面映出波光粼粼,想着如何保住这得来不易的湘军,抬头叹息瞬间,计上心头。曾国藩走出甲板,翻过栏杆,一把跳进水里。甲板上的卫兵看到此情此景都乱了神情,大喊:曾大人投河了……。

同船的随从章寿麟看到曾国藩跳水,立马下水将他救起。曾国藩被救起后,觉得这样也并不能“谢罪”,于是给咸丰写了一道“遗折”,然后再次投水了。不出意料的,曾国藩又被救了上来。

此次曾国藩投水,看似是因为败仗“羞愧难当”,实则是为了“保存力量”,不想让自己一年多的努力付诸东流,给官文做嫁衣。

曾国藩对权利还是有期许的,否则也不会如此执着。但是打败仗了,就得想办法应对官文抢权。如就这么灰溜溜回去,咸丰皇帝也没法为曾国藩辩护,毕竟结果摆在眼前。但是曾国藩两次跳水,局面又不同了,咸丰可以借曾国藩“寻死”之事发挥,保住曾国藩的权利,让他戴罪立功。

当然,这也是曾国藩想要的结果。毕竟曾国藩自己在拿到兵权之后,一直在承受各方压力。一方面要让皇帝放心,跟皇帝形成一个微妙的制衡关系。一方面又要提防满臣夺权陷害,一方面还要想办法镇压太平军。

横竖左右都有阻力,一步一步被三方压力逼迫到现在这个地步,无奈之下也只能依靠“投河自杀”来保住自己对湘军水师的控制权,如自己的兵权没了,那这官也就做到头了。

明是“自杀”,实则不过是自导自演的一幕“戏”而已。且不说曾国藩的那股狠劲儿让他有足有勇气活下去,如他真想自杀,何不去找一个无人的地方,换一种别的方式呢?这不过是为了给咸丰看,让咸丰有个借口再保他一次罢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