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君子依义而行——《回到春秋读论语》第76章

 黄元章3355 2018-11-25

做任何事,只要合于义就对了,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干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事,没规定该如何,也没规定不该如何,只要依从着义去做就行了。”

君子依义而行——《回到春秋读论语》第76章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里仁篇之十

君子依义而行——《回到春秋读论语》第76章

义是仁的外在表现。君子立身处世,向内,是仁的修炼;向外,是义的应用。两者构成了“道”的内涵,有志于求道的君子,就要在内外两方面同时下功夫。孔子提出君子做事情要依从义,对于天下事要抱着“无适无莫”的心态。老夫子说得很轻松,但什么是“适”?什么是“莫”?简直一头雾水。

君子依义而行——《回到春秋读论语》第76章

从本义来看,“适”是一个人正在走向目的地,“莫”是不、没有。但这两个字同时又具有多种不同含义,因此“无适无莫”的讲法历来有多种版本。第一种,把“适”解释为厚,引申为亲,靠近,亲近;把“莫”解释为薄,古时“莫”字也同“漠”,引申为漠然,疏远。“无适无莫”就是在为人处世上没有亲疏厚薄的区别。第二种,因为“适”与“敌”两字可以通假,便把“适”解释为敌,敌对的意思,引申为反对;而“莫”字可以通“慕”,羡慕的意思,引申为爱慕。这样“无适无莫”就读作“无敌无慕”,就是既没有一定要反对的,也没有一定要爱慕的。另外还有两种说法,“适”为可,“莫”为不可;“适”为专主,即专一注重,“莫”为不专主,即不肯专一注重。四种解读,无论是从本义引申过来,还是经过通假、发挥,虽然把两个字颠来倒去,却都能说得通。仔细体味,其实理解上的差别并不大。“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无非是说这世界上的事啊,没有规定该如何,也没有规定不该如何。简言之,就是没有非此即彼的成见,一定要如此这般。一切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正确与错误。

君子依义而行——《回到春秋读论语》第76章

那么世界上的事情究竟应该怎样对待呢,难道孔夫子竟如此胡里胡涂过日子?非也,在这无可无不可之间,孔子心中有一个大原则,这便是后边要说的那四个字:“义之与比”。这是孔子评判事物的一条重要标准。世界上的事,没有规定说非要这样,或非要那样,君子处事不要带任何先入之见,更不能被身边的人事关系所纠缠,搞以人划线的小圈子。关键要看事情本身是不是符合义,人的行为必须以义来规范。做任何事,只要合于义就对了,就成了,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干了,怎样合适就怎样干,做到从善如流。

君子依义而行——《回到春秋读论语》第76章

“义”的原意是“宜”,意为恰当、恰到好处。“义”就是天下合宜之理,指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比”呢,是个会意的甲骨文字,两个人紧挨着靠在一起,步调一致,比肩而行,意为紧靠、亲近。“义之与比”即比之于义,“与”通“于”,做任何事情都要合于义,紧靠着义,与义并肩而行。

记下本章的一个成语:

无适无莫

君子依义而行——《回到春秋读论语》第76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