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参见:第三次十字军东征2 1174年,努尔丁与阿莫里先后去世,他们分别留下了一个11岁和13岁的儿子——伊斯梅尔(As-Salih Ismail al-Malik,1163-1181)和鲍德温(Baldwin,1161-1185)。伊斯梅尔很快沦为了父亲臣属们争权夺利的牺牲品,被带往阿勒颇,宦官居米什特金成为其“摄政”。然而,各地诸侯并不承认他的权威,纷纷觊觎着王位。其中的佼佼者便是时年37岁的萨拉丁。 萨拉丁出生于提克里特(Tikrit,位于今伊拉克境内)一个库尔德人家庭。其父纳杰姆丁·阿尤布(Najm al-Din Ayyūb)与叔父谢尔库赫最初为塞尔柱苏丹马利克沙阿(Malik Shah)效力,后因谢尔库赫犯下命案而不得不投奔摩苏尔的赞吉,此后又得到赞吉之子努尔丁的重用。萨拉丁的青年时代在大马士革度过,据说他马球技术过人,是努尔丁球场上信赖的伙伴,两人私交甚笃。1164-1167年,萨拉丁追随谢尔库赫进军埃及对抗法兰克人,在巴尼亚斯、亚历山大等战役中崭露头角,积累了宝贵的军事经验。1169年3月叔父去世后,萨拉丁在政坛开始青云直上。成功获得大维齐一职后,哈里发徒具虚名,萨拉丁已是埃及真正的主人。他通过重赏赢得了麾下军队的衷心,他的弟弟图兰沙阿则成功清洗了开罗的法蒂玛步兵兵团,铲除了后患。1171年埃及的哈里发去世后,努尔丁与萨拉丁的关系日趋紧张,前者甚至酝酿领兵前去讨逆。但努尔丁的离世赐予了萨拉丁良机——赞吉王朝国主年幼,部将们人心浮动,不到一年时间,萨拉丁便夺取了大马士革、霍姆斯、哈马等大城,仅阿勒颇与摩苏尔仍掌握在赞吉王朝手中,同时自封为伊斯梅尔的“摄政”。1175年,萨拉丁正式被阿拔斯王朝哈里发册封为埃及苏丹,开启了阿尤布王朝的历史。从此,耶路撒冷王国多了一位劲敌。 萨拉丁肖像,意大利佛罗伦萨画家克里斯托法诺·德尔·阿尔蒂西莫绘制 与赞吉王朝的没落相比,耶路撒冷王国也陷入了动荡不安之中。阿莫里的独子鲍德温年仅13岁,不得不由的黎波里伯爵雷蒙德摄政。雪上加霜的是,这位少年还生患绝症——麻风病。有人认为麻风病是一种“天谴”,这样的病人没有资格承担“圣城守护者”的重任,但他还是于1174年7月15日加冕登基,日后鲍德温四世将以“麻风国王”的称号名垂青史。 因疾病缠身,鲍德温的统治充满坎坷。从少年时代起,他便不得不接受中世纪的各种治疗,由于行动不便,国王还学会了单手骑马的技术。雷蒙德三世、提尔大主教威廉、两大骑士团忠心耿耿地辅佐他,其生母阿格尼丝(Agnes of Courtenay,阿莫里国王的第一任妻子,)也回到了儿子身边以帮助他处理国政。但太后的出现为耶路撒冷的政坛带来了一股寒流。雷蒙德伯爵时年34岁,其家族已在圣地居住了数代,对圣地错综复杂的形势了如指掌,他本人甚至自学了阿拉伯语,主张与穆斯林和平共处,奉行一种稳健的外交政策。耶路撒冷王国统帅托隆的汉弗莱(Humphrey of Toron)、伊贝林(Ibelin)家族 、西顿的杰拉尔德等显贵支持雷蒙德的政见,医院骑士团也是他的盟友。雷蒙德的势力可算作十字军国家中的“本土贵族党”。而以阿格尼丝为首,还存在着另外一支“太后党”。他们多是新到圣地的西方贵族,其中的代表人物是1175年刚刚获得自由的沙蒂永的雷纳德(Raynald of Châtillon,1125-1187)和徒有虚名的“埃德萨伯爵”乔斯林三世(Joscelin III,1159-1190,他也是耶路撒冷王后阿格尼丝的弟弟,鲍德温四世的舅舅)。前者刚刚结束长达15年的牢狱之灾,被重金从穆斯林的监狱中赎回;后者自幼便失去了埃德萨伯国的领土,从5岁起即遭到努尔丁囚禁,一心想要光复故国。他们连同圣殿骑士团,主张对伊斯兰世界采取攻势,开疆拓土。除了政见不合,两派的一些显贵间还存在复杂的个人恩怨。这些勾心斗角严重消耗的耶路撒冷王国的实力。所幸鲍德温四世精通帝王之道,一方面重用雷蒙德三世,一方面任命乔斯林三世为耶路撒冷王室总管,勉强维系着脆弱的平衡。 耶路撒冷宗主教为鲍德温四世涂油加冕 鲍德温几乎注定不会拥有后嗣,确定他的继承人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姐姐西比拉和同父异母妹妹伊莎贝拉是未来王位的天然候选人。法王路易七世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巴巴罗萨的表亲蒙费拉的威廉(William of Montferrat)在1076年顺利与西比拉完婚。人们对这场联姻寄予厚望,期盼着未来路易七世与腓特烈能够对王国伸出援手。可惜好景不长,同年威廉便因疟疾撒手人寰,仅留下了一遗腹子,即未来的鲍德温五世(Baldwin V)。 当鲍德温四世忙于整顿内政时,萨拉丁也在扩张自己的势力。他首先将矛头指向昔日曾侍奉的赞吉王朝,阿勒颇与摩苏尔尚处于赞吉后裔的掌控之下,对萨拉丁的正统地位是个潜在威胁。面对如日中天的萨拉丁,阿勒颇、摩苏尔与阿萨辛派刺客团结成了攻守同盟。然而萨拉丁以高超的手腕予以分化瓦解,多次在战场上击败对手,也幸运地逃过了阿萨辛派的数次暗杀。作为精明的政治家,萨拉丁尤其注重收买人心,每次击败阿勒颇或摩苏尔的军队后,他都会慷慨仁慈地释放全部俘虏,不加任何条件,这在当年是绝无仅有的善举,令他获得了崇高的人望。经过大约一年的征战,虽然并未攻下阿勒颇,但他成功地迫使该城统治者居米什泰金(Gümüştekin)臣服,并以外交手段促成了与阿萨辛派的和解,摩苏尔的赛义夫(他是努尔丁的侄子)被彻底孤立,不再对叙利亚构成威胁。萨拉丁于是将目光转向了他最重要的对手——耶路撒冷王国。他听闻其国王身染沉疴,认为这是收复圣城的天赐良机。 1177年,鲍德温四世年满16岁,开始亲政。同年,佛兰德伯爵腓力一世(Philip I, Count of Flanders,1143-1191)来到耶路撒冷朝圣。在国王的劝说下,他同意率领王国主力北上进攻哈玛(Hama)。萨拉丁闻讯后趁机于11月从开罗出兵入侵耶路撒冷王国,据说兵力达26000人,其部队很快进逼南部重镇亚实基伦。腓力一世无法及时回援,出人意料的是,几乎毫无军事经验的鲍德温四世决定御驾亲征。11月25日,在拉姆拉附近的蒙吉萨(Montgisard),鲍德温人数上处于劣势的军队(375名骑士,数千步兵)对松懈的萨拉丁大军发动了奇袭。这就是富有传奇色彩的蒙吉萨战役。鲍德温以带病之躯,身先士卒,策马冲锋,沙蒂永的雷纳德、圣殿骑士团大团长奥多·德·圣阿芒、王室总管乔斯林、伊贝林家的鲍德温与巴利安等部将皆以死效命。萨拉丁猝不及防,溃不成军,他本人骑骆驼于乱军中仓皇出逃,其精锐的马穆鲁克禁卫军几乎全军覆没。酣畅淋漓大胜为鲍德温奠定了崇高威望,使各地诸侯对他刮目相看,王国政局也暂时趋于稳定。但萨拉丁实力尚存,返回埃及后,便耐心等待着复仇的机会。1179年,鲍德温四世试图主动进攻叙利亚,但先后于巴尼亚斯、迈尔杰欧云被萨拉丁挫败。两人均意识到,无法在战场上彻底压倒对方。1180年,两国签署了一份为期两年的停战协定。 《天国王朝》中的鲍德温四世 迈尔杰欧云战役中,虽然耶路撒冷王国的损失算不上惨痛,但一件插曲却对未来的政局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役伊贝林家的鲍德温被萨拉丁俘虏,为了赎回自由,伊贝林家的鲍德温签下的巨额债务,事实上已经一贫如洗。在蒙费拉的威廉的去世后,国王与太后便计划为西比拉物色第二任丈夫。原本她青睐伊贝林家的鲍德温 ,倘若好事成真,这一联姻将有效地弥合贵族党与太后党的矛盾,造福社稷。然而鲍德温结束囹圄之灾后,西比拉嫌弃他糟糕的财务状况,不愿下嫁。人们不得不转向新的候选人。最终获得垂青的是法国贵族吕西尼昂的居伊(Guy of Lusignan,1150-1194),与伊贝林家的鲍德温相比,他似乎既缺乏能力,又难称家世显赫。但太后阿格尼丝极力推荐,西比拉本人也心仪这位美男子。鲍德温四世只好应允了这门婚事,并赋予他摄政的地位。但这为之后王国的灾难埋下了伏笔。 作为太后举荐的人选,居伊在婚后自然也成为了太后党的一员。此时鲍德温四世的病情开始恶化,已无法骑马,视力也大受影响。国王的控制力开始下降,太后党逐步打破了先前的政治平衡。第二年,阿格尼丝钟意的希拉克略击败竞争者提尔大主教威廉,成为耶路撒冷宗主教,这导致了两大政治派别矛盾的激化。太后党中以沙蒂永的雷纳德为代表的强硬分子,借机挑衅萨拉丁,抢劫阿拉伯商队,甚至两度尝试远征麦加,希望能毁灭伊斯兰最高圣地。虽并未得手,但这依然超越了萨拉丁容忍的底线,他重新开启了对耶路撒冷王国报复性的进攻。此时鲍德温双目失明,已无法行走;而对雷纳德引发的危机,居伊却显得束手无策。1183年,萨拉丁的大军兵临雷纳德封地卡拉克城堡。重病中的鲍德温四世让部下用担架将他抬上了战场,雷蒙德伯爵也不计前嫌,从的黎波里领军驰援。萨拉丁自忖并无必胜把握,与鲍德温达成和解,班师回国。这也是麻风国王生前参与的最后一次战役。 鲍德温四世授予居伊摄政之位,让·科隆布绘制 鲍德温四世预感自己大限将至,于卡拉克城堡战役后解除了居伊的摄政职务,将西比拉之子8岁的小鲍德温加冕为共治国王(即鲍德温五世)。同时,他也再度委任的黎波里伯爵雷蒙德为王国摄政,以掣肘“太后党”。然而鲍德温五世自幼体弱多病,为稳妥起见,麻风国王在其遗嘱中表示如果鲍德温五世在10岁前去世,耶路撒冷王位究竟应授予姐姐西比拉还是妹妹伊莎贝拉,由西方四大君主仲裁(即罗马教皇、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法国国王与英格兰国王),此间的政务则由的黎波里伯爵雷蒙德三世继续管理。在病榻之前,王国的贵族大臣纷纷发誓将履行国王的遗愿。1185年5月16日,“麻风国王”鲍德温四世预感自己大限将至,于卡拉克城堡战役后解除了居伊的摄政职务,将西比拉之子8岁的小鲍德温加冕为共治国王(即鲍德温五世)。同时,他也再度委任的黎波里伯爵雷蒙德为王国摄政,以掣肘“太后党”。然而鲍德温五世自幼体弱多病,为稳妥起见,麻风国王在其遗嘱中表示如果鲍德温五世在10岁前去世,耶路撒冷王位究竟应授予姐姐西比拉还是妹妹伊莎贝拉,由西方四大君主仲裁(即罗马教皇、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法国国王与英格兰国王),此间的政务则由的黎波里伯爵雷蒙德三世继续管理。在病榻之前,王国的贵族大臣纷纷发誓将履行国王的遗愿。1185年5月16日,“麻风国王”鲍德温四世在高烧中走完了23年的人生历程,虽然他生前励精图治,死后青史留名,但萨拉丁一直等待着他的离世,耶路撒冷王国已危机四伏。 未完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