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福说内家拳之 敌我一体合太极--步入太极技击的难关

 昵称38341247 2018-11-26

怎样才算步入了太极拳的殿堂呢?最重要的关卡是什么呢?

 

大家的回答可能都不太一样。因为每个人练拳所处的阶段不同,功力不同,理解认识也各不相同。

 

就阿福的经验来看,在学习太极拳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要点,难点。只有突破了自己所处阶段的难关和瓶颈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就如爬山登高,要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拾阶而上,只要坚持不懈,不走错路,终会到达目标的。

 

如果说我要快点,从第一个台阶直接跃上第十个或一百个台阶,可能你一辈子也到不了山顶了,除非你是孙悟空,会腾云驾雾。

 

这个常识大家都懂,但现实中很多人学拳练拳却就是在反复做着从第一阶直接跃上第一百阶的无用功。原因是大家都高估了自己的水平,认不清自己。自然就找不到自己的进级之路,不知道要从哪里突破了。

 

对于大部分学习太极拳的朋友来说,“沾黏连随,舍己从人”,“放松不用力”就是那第一百个或二百个台阶。当然如果你自认为自己已经到了第九十九台阶,那就另当别论了。下面的内容您也不必看下去了。阿福的水平有限,只能给初学者一些建议,见到高手俺只有悉听您的教诲了。

 

为什么说“沾黏连随,舍己从人”不是初学者应该重点学习的呢?

 

要想作到“沾黏连随,舍己从人”首先要做到不丢不顶,要做到不丢不顶就要先能接住并合住对方的劲,要想与对方合住劲就要先去除僵劲继而练出刚柔之劲,要练出刚柔之劲就要先抻开筋骨,明拳理懂规矩地去盘练。

 

所以如果没有前面的那些积累和功夫,一上来就“沾黏连随,舍己从人”那就是真的任人摆布,等着挨打了。

 

上面那几个功夫的习练顺序自然是从后往前,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去。但阿福认为它们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点就是与对方合住劲,也就是本文的主题“敌我一体合太极”。它就是步入太极拳特别是太极拳实战的一个最重要的关卡。

 

为什么说敌我一体,即与对方合住劲是步入太极拳技击的一个最大的难关呢?

 

我们知道,能发出太极劲的拳才是太极拳,才能用来实战。否则就是太极操,是假太极拳。太极劲与其它劲的最大区别就是六合之力,是整劲,而且是能借用对方之劲为我所用的叠加出来的劲,又是能灵活变化的整劲。

 

怎样才能把对方的劲借过来为我所用呢?

 

最重要的一关就是能否接住并合住对方的劲并与对方合成一体,然后才能牵动和打动对方的重心。但要做到这一点太难了,因为它与人的本能正好相反。

 

如果对方用力打来或推来,我们的本能就是闪躲或对抗。闪躲就是丢的极致,对抗就是顶的极致。这就是拳击,散打,外家拳等所要追求和习练的内容,就是要闪得快,抗得猛。而我们内家拳却要不躲不抗,这就是不丢不顶,因此就要先改变人的本能。

 

但是绝对的不丢不顶是很难做到的,就是历史上的太极宗师们也不例外,他们不过是无限接近这一标准罢了。如果以10分为满分的话,他们可以达到8到9分的水平。而普通人只有1到2分的水平。而我们练太极拳的朋友们的目标是要先及格,即达到6分的水平。也就是基本可以作到不丢不顶。

 

阿福把从顶或对抗到不顶不抗分为四个级别。

 

第一级:全力对抗。(局部用力,劲在手臂和肩,劲僵而滞。)

第二级:大力对抗。(半整劲,劲到肩和背,劲虽大些但不活。)

第三级:小力对抗。(以根劲为前提,化顶劲到脚底,手上自可棚住。)

第四级:化抗为合。(敌我一体合太极,则可不丢不顶,舍己从人。)

 

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突破第一和第二级的桎梏,迈上第三级的台阶,这一阶相当于6分的及格水平。达到这一阶的标志是能用小力棚住对方,其前提是有了根劲并能够把对方作用到手上的力瞬间转到脚上。因此手上的棚劲是从脚上节节贯穿而出的,虽然其表现通常在手上,但其根本却是在脚上,即根劲

 

有了根劲并不会自然产生棚劲,也不会自动产生不顶不抗。

 

从阿福自己的经验来看,练了真传太极拳后一年多后便有了根劲,之前练过二十多年的太极操也没有出半点根劲。但从根劲到初步的棚劲却又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而且是在认真习练和不断地摸索实验的情况下才做到的。期间反反复复,一会儿有了棚劲,一会儿又变成僵劲和局部之力了。

 

我自己总结出了在此阶段突破的三大障碍。

 

第一个是抻筋拔骨的强度还不够;

第二个是本能难改,一遇大力就想去顶抗;

第三个是不懂虚实变化的真正内涵;

 

第一,强化抻筋拔骨。

阿福反复强调过抻筋拔骨的重要性。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抻拉全身的大筋使自己由一个木棍变成一个弹簧,如蛇如链,能伸能缩,能吸能放。而能吸放才能真正沾黏。同时通过抻筋而拔开身体的骨关节,最主要的大关节有四个,即两肩和两胯。只有真正抻开了全身的大筋和筋腱,打开关节,才能由僵入柔,继而刚柔相济,才能发出节节贯穿的筋骨之力。

 

第二,改变顶抗的本能。

顶抗是我们几十年养成的用力习惯,是身体的本能,也是心理的本能。俗话说心魔难除,想过这一关要靠体悟和心悟,是对自己心性的反复磨练,是对自己耐力的考验。

 

第三,真正掌握虚实变化,明悟阴阳之理。

太极拳的厉害之处在于其合阴阳于一体,而且阴阳瞬换,变化莫测。比如太极龙虎手,对方右掌打来,我伸右手挡住。挡住是通俗的说法,其实是是合住,奥妙全在这一合。合时先实即先顶一下(对方力大且快时可不用顶),此为实为阳,但劲力马上从两手的接触点即实点转到胯上再到脚上,此时手上的接触点就变虚了,但虚中还是有实的,还是有棚劲的,此为虚为阴。如果再加上向右转腰胯,引进牵动对方使对方的劲落空,彼定急于回撤,我再左转腰胯顺其回势发劲,彼定会失势跌出。

 

**注:上面的虚就是阴,实就是阳。

 

下面简单说一下与对方合住劲的几个关键步骤。

 

第一,  不顶是接进来而不是挡出去。

 

阿福今年接待了一些学员和拳友,与他们试劲的过程中发现一个共同的问题,即他们在接我的劲时都是手臂的局部之力,劲堵在肩上,为了挡住我的劲,他们不自觉地向上起肩和架肩。这些朋友有的练的时间不长,有的练过几年了,有的练过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了,但遇大力时几乎都不能把肩沉下去,不能把劲接到腰胯上,更到不了脚上。

 

其中一位来自广东的拳友,练过好多年了,而且是得了真传的,他是师兄弟中最努力也是练得最好的。他给我演示了自己练的一套拳习。是传自赵堡陈清平一脉的,拳确实打得不错。基本做到了腰胯合一,内劲驱动。不足之处就是攻防意识不够,劲路不够明确,还不能转为实战。与他试劲时也验证了这一点,最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上面提到的,一遇大力就局部顶抗,劲沉不下去,不能节节贯穿。不过他已经有内劲基础了,只要有明师点拨或喂劲的话,很快就会登堂入室了,但如无特别的机缘,可能一生也难入门。

 

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就在于把顶变为接,把顶回去变为接进来,如同接篮球。或者把它理解为呑进来,吸过来等。只有接进来才能化掉对方的来力并为我所用。

 

接和发的顺序大致是这样的:

先接,一接即粘,一粘即合,一合即控,一控即引,一引即空,一空即发。

 

第二,  不丢是以我为轴转出去而不是闪躲。

 

有些朋友看似接住了对方,其实是假接,表面上粘在一起,但只是躲闪中的格挡。即没有棚住对方,也没有牵动对方,更没有控制住对方的重心。现在流行的推手,俗称打轮,基本都是这样的做的。双方的两臂在身前摇来晃去,但都没有发出劲来,即无棚也无捋,一点也没有作用在对方身上,都在做着无用功。

 

真正的推手,接手就要先棚住并合住对方,马上就要想办法引动对方的重心并拔起他的根,然后发出去。以右手棚接对方为例。接手后以我脊椎为中轴右转,这是明的轴,从百会到会阴一垂线为暗的轴。这样就可以化掉对方的大部分来力并使其落空,他必定想回撤,于是我便腰胯左转顺对方回路并借其回劲和我方的劲将其打出去。


第三,  接手的关键是用腰胯去接而不是用手和肩背去接。

 

朋友们练拳时看似能作到沉肩坠肘,节节贯穿,但一遇对方大力来袭就架起了肩,劲就憋在了肩膀上,只用了手臂的局部之力,其力又僵又死。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肩还没有真正打开。

 

开肩有两个含义,一是开大臂与肩连接处的关节,二是打开肩胛骨。

 

首先,打开肩。开肩后,伸开手臂时会看到连接处会有一条深沟。这时手臂才能缩弹和灵活转动。

 

其次,开肩胛骨。普通人的肩胛骨是向后突出的。我们练功时就是要把肩胛骨向两侧展开,使之平贴在后背上并接实两侧肋骨。这样后背撑开,胸下落虚涵,即涵胸拔背。这样肩部受力后才能真正松沉下来,把力落到腰脊处并落到胯上再到脚上由大地作支撑。此时也才能作到腰脊发力和节节贯穿。

 

练到一定程度肩胛骨旁的斜方肌和背阔肌会显示出来,两肾处的膀胱经(下背肌)会粗壮起来。

 

**(内部学员请看视频教程:展臂开肩和插把开肩----开肩;胸背开合和开合手---开肩胛骨。练几天后要发练功视频给我校正。)

 

总之先要合住对方的劲并把劲接到自己的腰胯上,以腰胯化劲和发劲。

 

但还有非常重要的一步,即把腰胯的劲通到脚上,最后是以大地接力和发力。胯是人身的中节,是连接上身和下身的关键处,承上启下。此处不开内劲便不可能真正贯通,便不会有劲起于脚而形于手指的节节贯穿。关于开胯我前面已多次论述过,此处就不多赘述了。

 

**(内部学员请看视频教程:侧蹲开胯和下蹲开胯,如何圆裆----辅助开胯。)

 

前些天河北的老王(化名)到我这儿进行了四天的私教,每天跟我学习两个小时,其它时间复习领会我所教的内容。老王五十出头,从少年时起就有一个武侠梦。但未得机缘找到明师,虽然学过几年武术,但终未能入门。如今少年梦依旧,因身体状况下降,又有了健身养生的现实需求。这跟我前些年再追梦,求健身防身之道,四处求师访友的经历何其相似。

 

老王的学习精神令人感动。他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发现了我的讲座和公众号上的原创文章后,如获至宝,这便有了与阿福的缘份。老王把听过的每个讲座都作了笔记,并且把我发过的每篇文章都打印下来装订成册,以方便随时阅读。我看到A4打印纸上的文章中画了不少重点记号,并在空白处写上了自己的感想和疑问。

 

他在来之前又参加了两个月的我开办的内家拳网络基础辅导。因此对我教的拳不但有了系统的理论认识,对其中的拳理拳法都已经大致明白。而且通过在家中一段时间的基本功的习练,身体方面也有了一些体悟。

 

正是有上面的准备,老王在短短的四天中进步神速,实现了重要的突破。通过我的试劲喂劲,他把心中的理论变成实践,终于明白了什么是太极拳。

 

他初步学会了太极龙虎接发手,初步学会了如何接劲,如何化劲,如何发出太极劲。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知道回去后应该怎么练了,等练到一定时候再过来找我校正指导,等待着下次新的突破。

 

找到了正确的道路,加上自己真心的努力,相信老王实现自己的功夫梦的时间不会太久了。

 

也祝福天下所有的执着地支持和热爱中国功夫的老王,老杨,老张,老李们找到自己的功夫修炼之路,早日把自己的功夫之梦变成现实。自信自强,健康快乐,益寿延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