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手妈妈最缺的是啥?是觉啊! 月子里,宝宝平均每2-3个小时醒一次!醒来就饿,吃完就拉,拉完又睡……说好的婴儿般的睡眠呢?为什么他睡觉时哼哼唧唧、扭动不安?为什么抱着就睡,放下就醒?为什么白天呼呼大睡,晚上精神抖擞?难道我生了一个假孩子?面对这些问题,新手妈妈们常常手足无措! ■ 为了让宝妈能更好的理解宝宝睡眠的特点,我们特别整理了一期关于婴儿睡眠课的精华部分给大家,方便大家学习和回顾!更多精彩内容欢迎点击收听课程! 01 宝宝的睡眠特点 ■ 新生儿平均每天要睡18-20个小时左右。ta的睡眠周期有30~50分钟。有50%的时间甚至更长是处在浅睡眠(活动睡眠)中,50%的时间处于深睡眠(安静睡眠)状态,深浅睡眠交替出现。一个睡眠周期结束后有可能顺利进入下一个周期,也有可能哭泣醒来。所以新生儿每天有18~20个睡眠周期。 01 新生儿常见的睡眠问题 01 - 惊跳 - ■ 主要表现: 宝宝在睡觉时,在听到响声后肢体会快速地抖动几下。有时从熟睡中惊醒,睁开眼睛,身体震颤或是轻微的抽搐、哭闹、两手臂、手掌、两脚、脚趾都向外伸张。看起来像被惊吓了一样。 ■ 原因分析: 这种新生儿“惊跳”现象,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是由于宝宝大脑皮质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引起的。 ■ 解决办法: 这是一种婴儿的自我保护机制,不用过分担心。这种情况到宝宝3-5个月时会自动逐渐消失。 02 - 昼夜颠倒 - ■ 主要表现: 白天睡的香,晚上不瞌睡——常常搞定大人焦头烂额。 ■ 原因分析: 去除疾病的原因,宝宝黑白颠倒主要在于大人没有给他建立良好的睡眠规律。有的家长为了能让宝宝睡好觉:白天拉窗帘,全家都静音,生怕打扰了宝宝。但这种“体贴”,真的不利于宝宝建立昼夜节律。 ■ 解决办法: 白天宝宝清醒时,让他多趴趴,妈妈多和宝宝说话、唱歌,或者用色彩鲜艳的玩具吸引宝宝的注意力,逐渐拉长宝宝在白天的清醒时间。不过,如果宝宝已经出现烦躁、揉眼、打哈欠等信号,就赶紧让他去睡吧! 白天宝宝睡觉时,不要拉窗帘,家人可以正常声音说话,要让宝宝熟悉并适应白天嘈杂的环境(别过于吵闹就行),让他意识到白天与黑夜的不同。 晚上,通过洗澡、抚触、哺乳、唱歌等规律的睡前程序,让宝宝明白,“哦!和白天睡觉不太一样呢!” 宝宝夜间睡眠时,家长一定不要开灯,哪怕中途喂奶换尿不湿也尽量别开大灯!如果觉得全黑环境不方便观察宝宝,推荐可调节明暗度的夜灯。 03 - 睡不踏实 - ■ 主要表现: 明明很困了,抱啊、拍啊,走啊,就是不睡。溜达一个小时了,眼看要睡着了,想偷个懒,怀中的小人儿立刻睁开眼睛看着你! ■ 原因分析: 小宝宝有一个睡眠窗口期,错过这个窗口期,也许就晚了10分钟,宝宝就开始闹觉了。更糟糕的是,家人在宝宝睡前过度逗引,过多的外界刺激,让宝宝睡前兴奋、疲劳;宝宝进入了越兴奋越睡不着,越睡不着越兴奋的恶性循环。“累了自然就睡了”这种说法,在小宝宝身上是不成立的,即使最后睡着了,也是一种极不健康的入睡状态,对宝宝的神经发育很不利。 ■ 解决办法: 找准宝宝的睡眠信号,如宝宝注意力变得不集中,玩了一段时间后不怎么爱动,眼神开始呆滞,眼皮有点耸拉或打架,打哈欠,就说明宝宝困了,要及时哄睡。 同时要了解宝宝的睡眠规律,在宝宝睡觉前不要过分的逗引,让宝宝睡前能平静下来。处在一种安静的状态,这样入睡就容易多了。入睡后,宝宝还经常处在浅睡眠的状态,这时候,要把宝宝轻轻的放在床上,用手轻拍,用手臂圈着他,假装抱的样子,并给与言语的安慰,给宝宝充分的安全感,让他有能力继续睡。 04 - 奶睡、抱睡、落地醒 - ■ 原因分析: 入睡困难引起的结果就是,妈妈扛不住,只能奶睡,让宝宝含着乳头睡觉。抱着吃奶,又引起下一个问题出现,就是要抱着入睡,而长时间的抱着入睡,又导致了宝宝对抱哄形成依赖。接下来就引发了放不下、落地醒的问题,这是一系列连锁反应。 ■ 解决办法: 从月子里,就杜绝抱睡和奶睡习惯的养成,最好用拍睡替代。如果已经形成抱睡或奶睡,可以等baby迷糊糊要睡着的的时候,轻轻的把ta放到床上拍拍睡,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宝贝确实睡觉轻,那就多抱一会,等ta进入深睡眠的时候再放下,小心轻放!放下宝宝的时候,容易因为下坠激发惊跳反射,家长可以先让宝宝屁股着床,稍停留一会儿,再把宝宝的头背部缓缓放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也是可以从抱睡转入拍睡的。 05 - 夜惊、夜啼 - ■ 原因分析: 非疾病的原因,比如白天受到了比较大的惊吓、或者睡觉时穿的太多太热、还有就是确实没吃饱都会导致宝宝夜惊夜啼。如果排除了这些,宝宝还是夜哭不止,那就要考虑疾病的原因,宝宝很有可能是缺钙、缺维生素导致的。 ■ 解决办法: 白天不要对宝宝有太大的刺激。对于母乳的宝宝,要考虑母乳不足的情况,补充喂养。 维生素D 是普遍缺乏的现象,一岁以内的宝宝一定要补充维生素D,3个月内的宝宝不建议直接补钙喝钙剂,ta无法吸收,更重要的还是要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 |
|
来自: 青木森森 > 《教育 育儿(儿童成长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