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柳永《婆罗门令·昨宵里恁和衣睡》赏析

 江山携手 2018-11-27
《婆罗门令》柳永

昨宵里恁和衣睡,今宵里又恁和衣睡。小饮归来,初更过,醺醺醉。中夜后,何事还惊起?霜天冷,风细细,触疏窗,闪闪灯摇曳。
空床展转重追想,云雨梦,任欹枕难继。寸心万绪,咫尺千里。好景良天,彼此空有相怜意,未有相怜计。

作者在著名的《雨霖铃》中写了他与情人的离别,其中有行者对来日情事的设想。而这首《婆罗门令》就内容而言,则像是《雨霖铃》的续篇,写别后旅居时事。词中通过羁旅者中霄酒醒的情景,抒写了他的离愁与相思。
上片写孤眠惊梦的情事。
“昨夜里恁和衣睡,今宵里又恁和衣睡。”开头两句是说,昨夜里穿着衣服和着被子睡了,今夜又是如此。
开头两句从“今宵”联系到“昨宵”,连写两夜,而境况如一。从羁旅生活中选择“和衣睡”这样一个细节,就写尽了游子苦辛和孤眠滋味。两句纯用口语,几乎逐字重复,于次句着一“又”字,这就表达出一种因生活单调腻味而极不耐烦的情绪。
“小饮归来,初更过,熏熏醉。”这三句是说,睡前独自饮酒,一直到初更时分才醉汹汹的归来。
这三句倒插,写入睡之前,先喝过一阵闷酒。说“小饮”,可见未尽兴,因为是客中独酌,但一饮饮到“初更过”,又可见许多愁闷待酒消遣,独饮虽无意兴,仍是醉醺醺归来。“醉醺醺”三字,既承上说明了何以和衣而睡的原因,又未过拍出写追寻梦境伏笔。
“中夜后,何事还惊起?霜天冷,风细细,触疏窗,闪闪灯摇曳。”这数句是说,刚过中夜,又被惊醒,是为什么事呢?寒冷的天气,微风细细,吹动花格窗子,灯火摇曳不定。
这数句,写到惊梦后的种种感受。“何事还惊起”用设问的语气,加强表情的作用,使读者感到梦醒人的满腔幽怨。“霜天冷,风细细”是肤觉的感受;“闪闪灯摇曳”则是视觉的感受。由“风触疏窗”过渡,语极浑成,其造景的凄清适足反映出主人公的心境。
下片写醒后不能入睡的苦况。
“空床展转重追想,云雨梦,任欹枕难继。寸心万绪,咫尺千里。”下片前数句是说,深夜辗转反侧无法入眠,想要重温旧梦,却难以继续。心中无限情绪,情人却在万里之遥。
“重追想”三字对上片所略过的情事作了补充,原来在醉归后短暂的一觉中,他曾做上一个好梦,与情人同衾共枕,倍极欢洽。作者安排“云雨梦”的情节,对于表现主人公孤凄处境有反衬作用,梦越好,越显得梦醒后的可悲,虽则一晌贪欢,也值得留恋。然而相思情切与好梦难圆又成了尖锐的矛盾。紧接着两个对句就极写这种复杂的心绪,每一句又有强烈的对比:寸心——万绪,写出其感情负荷之沉重;咫尺——千里,表现出梦醒后的无限惆怅。
“好景良天,彼此空有相怜意,未有相怜计。”末三句是说,这良辰美景,空有相思的情意,却没有相见的办法。
末数句一气蝉联,谓彼此天各一方,空怀相思之情而无计相就,全词至此,由写一己的相思而牵连到对方同样难堪的处境,意蕴便更深入一层。
通篇写中霄梦醒情事,表达了梦中的甜蜜温馨以及梦醒后的相思成灰。做到一气到底而不觉板滞,层次丰富而能浑成,语言质朴而又凝练生动。

附录《婆罗门令》柳永
昨宵里恁和衣睡,今宵里又恁和衣睡。小饮归来,初更过,醺醺醉。中夜后,何事还惊起?霜天冷,风细细,触疏窗,闪闪灯摇曳。
空床展转重追想,云雨梦,任欹枕难继。寸心万绪,咫尺千里。好景良天,彼此空有相怜意,未有相怜计。

注释

①婆罗门令:词牌名。

②恁:如此,这样。

③和衣睡:穿着衣服裹着被子睡觉。足见寂寞无聊之极。

④疏窗:雕有花格的窗子。宋·黄裳《渔家傲》:“衣未剪,疏窗空引相思怨。”

⑤摇曳:来回晃荡的样子。

⑥展转:即“辗转”。

⑦云雨:指男女欢合,出自宋玉《高唐赋》。

⑧攲(yi)枕:斜倚枕头。攲,依靠。

⑨咫尺千里:比喻距离虽然很近,但很难相见,好像是远在千里之外一样。 咫,周制八寸,合今制市尺六寸二分二厘。

译文
昨夜穿着衣服裹着被子睡了,今夜又是如此。睡前独自饮酒,一直到初更时分才醉醺醺地归来。刚过中夜,又被惊醒,是为什么事呢?寒冷的天气,微风细细,吹动花格窗子,灯火摇曳不定。

深夜辗转反侧无法入眠,想要重温旧梦,却难以继续。心中无限情绪,情人却在万里之遥。这良辰美景,空有相思的情意,却没有相见的办法。

名家点评

唐圭璋:颇有“写物图貌,蔚似雕画”的特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