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把锅甩给手机:失败的教育才是罪魁祸首

 草原牧歌莱州 2018-11-27

你指责孩子玩手机,自己却抱着手机不放,如此双标,不觉得有错?

如果家长成了独裁者,学校成了集中营,孩子们的生命又有何意义?

01

这几年,因为手机而自杀的孩子,实在是太多了,多到让人痛心疾首。

10月22日中午,四川资阳城区沱江一桥下,一名15岁男孩跳江轻生。

原因是手机被爸爸没收了。

这是他第二次因为手机被没收跳江轻生。

第一次被民警拦下,这一次又被渔民救了。

男孩父亲赶到现场,看到躺在甲板上的孩子。

第一反应却是责备:“救啥子救,让他死了算了,跳了几次了。”

可能大家会觉得这娃娃太任性了,却不知家长的责任也不小。

在家中,父母平日的打骂少不了。

每次被儿子气到,爸爸就让他滚,叫他跳江死了算了。

幸好两次跳江都逢凶化吉,希望他们都好好反思下,不再有下一次了。

然而更多的是运气不好的,家破人亡的案例。

视频里躺着的男孩是山东荣城实验中学的一位学生,马上要中考了,却沉迷于玩手机。

他的父亲怕玩手机耽误中考,一气之下,把孩子的手机从窗户扔了下去。

没想到的是这个男孩随即也从窗户跳了下去。

于是就有了视频里父亲嚎啕大哭的一幕。

9月17日晚9点半,杭州滨江江南明月小区,一名15岁初三女孩从19楼坠下当场死亡。

现场的哭声一直没有停过,连在小区外面都听得一清二楚。

当时,女孩被家人发现正在使用手机,双方随即发生了争执,才导致惨剧发生。

同是九月初,南通一个13岁男孩跳窗自杀,生前他父母去南非做生意很忙,他一直以来都寄宿在舅舅的家中。

舅舅不让玩“吃鸡”并没收了手机,男孩想不开跳了楼。

面对孩子的死亡,舅舅一家坚持认为是“吃鸡”游戏所害,因为他们认为孩子一定是玩了游戏,才会认定跳楼摔不死。

孩子母亲也坚决认为是手机游戏害死了儿子。

舅舅的愧疚心情我们能理解,但一个13岁的孩子,真的没能力判断跳楼会不会死吗?

哪个孩子小时候没看过看动画片,飞来飞去的武侠片呢?

沉迷游戏是一种社会问题没错。

但家长把所有的责任推给游戏就不对了。

他们甚至不愿意想想孩子跳楼的真正原因,不想想自己作为父母亲人做错了什么。

你们了解你们的孩子吗?你们花时间陪他,教育他了吗?

还有去年12月南京,孩子在半夜偷偷玩王者荣耀被父母发现,引发争吵后从16楼跳下,母亲也随之而跃…

惨剧一桩接一桩发生,不同的剧情,同样的悲痛。

02

手机好像一下子被千夫所指,成为导致家破人亡的杀人凶手。

但当真所有的悲剧都是因为手机这个洪水猛兽吗?

互联网时代的好处是,我们更加有机会可以看到真实的社会。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儿童自杀率高居世界第一。

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每分钟就有2个人死于自杀,还有八个自杀未遂。

上海市教委的一项调查指出:

在抽查的2500名中小学生的取样中,有5.85%的孩子曾有过自杀计划,有1.71%的孩子自杀未遂,有34.39%的孩子曾有过“活着不如死了好”的想法。

在自杀者的年龄排列中,12岁占第一位(40.3%),其次是14岁(22.7%),11岁和13岁(13.6%)。

而且在自杀者的性别分布中,女孩子远远超过男孩:女孩(72.7%),男孩仅有(23.7%)。

全国中小学生精神障碍患病率为2.6%~32.0%。

高校约有20%的大学生有心理问题,其中15%属于一般心理问题,需要学校、亲友进行疏导;

3.5%有心理障碍,出现失眠、消瘦等症状;

1.5%有精神病,失去自制能力,分不清现实和幻觉。

(以上数据来源于“北医儿童发展中心”。)

家长们,现状真的很可怕!

且在中国儿童自杀原因中,牢牢占据第一位的,是学习压力过重!

注意,杀死孩子的不是手机,而是家长过高的期望!

03

网戒中心或许明面上不存在了,但愚昧无知仍在神州大地横行。

10月15日,合肥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案件。

被害人姓李,一名18岁的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父母瞒着他给他报名了一个网戒中心,并强行将他关入网戒中心。

四人在看守李某的过程中不给李某休息,限制李某的进食、饮水并对李某实施殴打。

很快发现李某身体异常,送至庐江县中医院抢救。

然而一切都已来不及,李某经抢救无效死亡。

经鉴定,被害人李某因高温、缺乏进食饮水、外伤等因素引起的水电解质紊乱死亡。

被告人的身份并非是打家劫舍的黑帮流氓,而是五名所谓的“教师”。

他们租赁庐江县白山镇新农小学校舍,挂牌“合肥正能青少年特训学校”对外招生。

学校宣称可以通过隔离封闭式的成长辅导,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解决厌学、叛逆等成长问题。

比起十年前的杨永信,这起案件更加丧心病狂,直接虐待致死!

难以想象,在这位18岁少年生命的最后一刻,是多么的绝望。

父母背叛了他,没有自由,没有尊严,生而为人,真对不起!

法庭上,受害人家属泣不成声,痛斥罪犯杀死了他们的孩子。

可也是仅此而已,生命逝去再也无可挽回。

作为父母,他们甚至不愿意想想,是谁把孩子送进了那个虎狼之穴?

家长是可怜又可恨的,可怜在他们的愚昧,也可恨在他们的愚昧。

只有愚昧者,才会把一切他不熟悉的事物当做洪水猛兽。

04

“网瘾专家”们为了金钱,大肆对这些愚昧父母宣传网络的坏处,给家长们洗脑。

家长因愚昧被“网瘾专家”洗脑成功,尚且有情可原。

但我们的社会居然会允许这样的黑心教育机构合法存在且大肆宣传,也实在是太不可思议。

这样的学校,有没有经过教育部门的审批?

是谁批准成立的?

究竟该由谁监管?

这些问题都是细思极恐,不敢想更不敢说。

无数的手机自杀事件背后,除了家长的过失,学校和社会也要承担很大责任。

填鸭式的应试教育把孩子们塑造成一台台毫无生气的机器,只会背诵标准答案,却不懂得面对这个真实的社会。

我们的教育制度在改变但依然任重道远。

这个时代变化得太快了,稍不注意就会被潮流所抛弃。

更不用提那些农村地区,或带着孩子进城务工,受教育水平不高的父母。

他们不懂孩子喜欢什么,关心什么,也不懂这个社会在发展些什么,需要什么。

隔阂越来越深,他们自然会惊恐。

最近有个爆异常的游戏,叫《中国式家长》,非常应景。

在游戏中我们可以安排孩子的行程,决定孩子的未来。

但在现实生活中,做家长的可不是这么顺利。

我们安排孩子学习,他们在玩电脑;

我们安排孩子锻炼身体,他们在玩电脑;

我们希望孩子扬名立万养活一家老小,但转头一看,他终于不玩电脑了,改玩手机了。

多么可恨的电脑、手机呀!

没有它们,我们的孩子一定个个考第一成龙成凤在这个社会混得如鱼得水。

事实真的如此吗?

我们的家长懒得思考如何教育孩子,反而把孩子不如自己所愿的恨发泄在客观因素上,比如电脑、手机。

这岂不是本末倒置?

游戏与现实之间,只隔着一个屏幕的距离。

孩子仿佛是我们所操控的游戏角色,成为满足我们自私快感的存在。

这角色稍不如我们的意,就怒火中烧又打又骂。

当角色完全失控,就试图修改bug,甚至销毁存档,想要一劳永逸,比如把孩子捆到网戒中心。

想想就知道,世界上有一劳永逸这种好事吗?

玩游戏开挂都终将受到惩罚,更何况现实人生。

棍棒下也从来不会出孝子,只会带来无尽的伤痛和敌意。

中国式家长,有一种强烈到变态的控制欲,想把自己没做到的人生理想抱负一股脑赌在孩子身上,且赌品极差,愿赌不服输。

无法接受孩子偏离自己为他量身定做的人生轨道,甚至不惜与孩子反目成仇。

殊不知孩子是一条真实的生命,而不是任家长揉捏的作品。

05

关于中国教育的问题,小崔的一篇文章叫做《别让孩子聪明伶俐地走进学校,呆若木鸡地出来》,鞭辟入里,每个家长都应该好好读读。

有句话叫“多办一所学校,就可以少建一座监狱”。

可是如果我们所谓的学校,成了一种变了质的监狱,那就太悲剧了。

也许我们无力改变大环境,但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帮助我们的孩子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

那么,该怎么做呢?

一、尊重你的孩子

我们这个社会所有人都强调孩子对父母的尊重、孝顺,却没有说要跟孩子平起平坐的。

毕竟父母给予孩子生命,扶养孩子长大,照顾他的起居生活,中国传统的宗法制也是父母大人权威高高在上。

所以很多家长会自然地颐指气使训斥孩子。

父母是孩子最好最重要的老师没错,但也可能是孩子最坏最坏的榜样!

孩子为什么会整天沉迷玩手机?

是不是父母也整天玩手机?

父母们不妨多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别把你在社会上学来的老油条那一套用在子女身上。

也别欺负孩子小,以为他们什么都不懂。

其实孩子的眼睛是最雪亮的,你的所作所为,他们心里明明白白,你的蛮不讲理,你的霸道他都看在眼里,总有一天会爆发。

也许我们很难做到绝对的平等。

但是,至少试着尊重他们,保护孩子的隐私,询问孩子的意见以及顾及孩子的感受。

一个连自己孩子都不会尊重的父母,不配做人,更加不会得到孩子的尊敬和爱戴。

二、让孩子知道这个世界很美好

只有觉得人生无趣、无望,极度刻板和枯燥,以及不被理解,不被关心,找不到任何爱,想不到任何退路的人,才会想要决绝地告别人生。

很多人觉得孩子会跳楼纯粹是因为心理太脆弱,却不会反思,孩子为什么会脆弱?

究竟什么情况下,人才会克服自己的求生本能,崩溃得敢从高楼上跳下去?

人年轻时,往往只看到山穷水尽,看不到峰回路转。

很多父母,自己都过着一地鸡毛的生活,觉得这世界冰冷,整天自怨自艾,不给孩子好脸色。

可是越是如此,不是越要给孩子温暖和爱么?

如果你给孩子传达的都是冷冰冰的绝望,他们又会有什么希望可言呢?

这个世界很美,群山连绵巍峨雄壮,云雾在山间奔涌如万马奔腾,夕阳照耀大地,河流一片流淌的金黄让人无比留恋,那些小小的挫折和难过,不过是过眼云烟。

让孩子知道,这世上没有真正的绝境,珍惜自己,活着,才能感受更多生活的美好。

父母的爱是孩子对抗挫折最大的勇气。

三、关注孩子的情绪胜过关心他的成绩

我们的“教育”系统很残酷。

排得满满的课表,无限压缩休息时间,疯狂的题海战术,无数的考试和排名,以及上不完的课外补习班、兴趣班……

这些都让他们无法松懈,但是,作为家长,至少可以告诉孩子,如果太累了,可以歇一歇。

这样他会感激你,知道你在乎他的感受,即使成绩再差,也不至于走绝路。

对老师来说,你整天逼他学习,疯狂地搞题海战术,即使分数提高了,但他一转身,只会糊弄和诅咒你。

那你的工作,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世界上活得最开心的,并不是站在每个学科最顶端那个人。

水满则盈、月满最亏,绷得太紧的链条总有一天会断的。

凡事,都要留有余地才好。

四、给孩子真正的挫折教育

经常我们会说:孩子太脆弱,是缺少挫折教育。

很多时候都是我们曲解了挫折教育,认为让他们吃苦就是挫折教育,比如非常沉重的学习任务,比如打骂和羞辱……

这样只会把他们逼得急功近利,麻不不仁。

真正的挫折教育,是给他加油打气,教他度过困难的方法,陪他跨过一道道坎坷,陪他一同进步。

有一位班主任发给家长的一则短信很发人深思:

“无论成绩好坏,请想想:每个孩子都是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

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

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

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棵还没有动静就着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的看着长大,陪着他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相信孩子,静等花开。

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是一棵参天大树。”

你的孩子也许不是最聪明机灵的,但他绝对有属于自己的特长和价值。

你要做的,是陪他一起发掘潜力,做一抹与众不同的烟火。

即使他最后一事无成,比你混得还差。

也要让他明白:平安健康就是福,你再丑再平常,也是爸妈心里最大的宝贝啊!

孩子是上天赐给父母的礼物,却不属于父母,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能够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才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