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君子喻于义,小人也应喻于义

 蔡漢欽uav9enu6 2018-11-27

君子喻于义,小人也应喻于义

孔子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千百年来人们把君子、小人严重的对立起来,其实都是人,哪有不追求利的?

君子小人哪一个不用心?只是将心用错了地方!

小人之所以小,在其于鼠目寸光,只看到眼前利益;君子之所以大,在与其高瞻远瞩,能看道长远利益。

小人重利,君子也重利,差别在于:小人见利忘义;君子先义后利。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对于做事,小人逐利不逐道;君子逐道不逐利。君子能安分守道,小人见到无利可图,就会中途而废,所欲小人一生碌碌无为,没有任何一个职业能坚持到底。荀子言:“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折本)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君子眼睛盯着长久的利益;小人盯着眼前的利益。故小人造恶,君子积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君子积善,是看到了“余庆”的长远利益。

小人不明白因果,君子明白因果;所以君子与小人的区别是迷与悟的区别,是智与愚的区别!

从良好的社会愿景出发,无论君子和小人,都应喻于“义”;要让正义与大道引领人的欲望与恶行;不能让人的恶行作为规律永远的延续。孔子的话只能当做对社会现实的揭露,而不能当做知道人际间交往的法则!

小人是可以变成君子的,开始要喻于利,教育到一定的程度,就要让他们通晓大义。小人很冤枉,冤在不知道大义,没有人引领教化。法家的思想之所以低劣,在于故意制造小人,利用小人。而不是教化人心,改变社会。

儒家之所以伟大,在于它把所有的人都看成可塑性的人,所有人都可以成圣成贤。有人把本章解读成了法家的治人之术,大违圣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