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意识的柔弱

 人也昔兮 2018-11-27

和感觉比较,可以看到意识具有的柔弱性。

在感觉世界里,精神生命是单纯的,客观世界给予生命什么,生命的感觉就如实地反映,感觉的反映只受新生生命力量的约束(哭声的大与小,身体反应的强与弱),除此以外,再没有别的左右感觉的存在。

但意识不同,意识来自于感觉,意识是对感觉的材料加工后的认识存在,因为它所依据的材料不是它自己亲手采集的,所以,无论它如何加工,也无论它多么地严谨,但都不免有自我的怀疑,所以,生命意识始终是柔弱的。柔弱性可以说是意识的一个品质。尤其在意识启动后的形成初期,意识更是“弱不禁风”。它很像新生生命的幼小身体一样,经受不起冷热相加,因此需要特别的呵护。这个比喻表达了新生生命的意识形成是多么的不容易。

新生生命获得有限的感性材料构成的感觉因为是被动的,这就可见感觉的来自不易,然后是客观世界对新生生命或呵护有加或不能真正理解,这对他的感觉也掺杂了非客观的成分,就是说感觉很可能有假的成分。

在这样的感觉基础上形成的意识,自然就有很大的柔弱性。

更重要的是,意识本身,它不能像感觉那样,直接作用于客观世界,它在接收第二手材料后,对它们的判断能力还十分有限。这种意识能力的有限性,决定了意识的柔弱。并且,这种具有有限性的意识能力,常常受到客观世界的左右,比如大人的言行,或者看到和听到的存在等等,意识面对如此存在,根本不能坚持自己,这可以说是意识柔弱性的根本原因。

从另一个角度看,意识序列于感觉之后,就是说,它是在感觉的材料上形成的,直接从感觉形成的意识,它本身还不具备高深和远见的品质,所以,感觉一变,意识也就跟着坍塌。可意识已经高于感觉,这是由感觉向人的精神生命的高级阶段发展的必然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意识必须地还处于相对低级的层次上,层次越低,就越柔弱。

意识的柔弱性,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1、容易接受正确的引导。

正是因为意识的柔弱,它就很容易接受建立正确意识的帮助。

2、宜于自我调整。

当再接受感觉材料之后,意识发现有疏漏处,它的柔弱性就会让它自己轻松调整,而不会显得十分固执。

3、便于再感觉和再意识。

意识的柔弱性,便于意识回到感觉的世界里,对感性材料再获得再加工,如此不断地形成新的意识,不仅提高了意识能力,同时让意识不断趋于正确性。

与此同时,意识的柔弱性也具有消极一面:

1、容易陷入模棱两可的境地,意识不坚定。

由于意识本身的柔弱性,面对不同的感觉,意识常常左右摇摆不定。它本身很难做出肯定的判断。

2、容易听信别人,没有自己的立场。

意识本身的柔弱性,很容易受到客观存在的影响,不能坚持自己,容易改变自己。

我们知道,意识是形成人的思想和感情的很重要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就能够加强对意识的培养。这培养更重要的是生命本身的自觉性(这是最后一章要谈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