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KPF上海新作】浦东花木文化新地标——悬浮的空中艺阁

 wu6388 2018-11-28

保利浦开文化中心商办项目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世纪大道和杨高南路的交叉点。该区域是上海浦东新区的文化和行政中心,世纪大道是斜向穿越浦东城市组群的黄金轴线。基地西侧隔杨高南路为在建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东侧为上海科技馆,南侧为张家浜河道以及创意街,北侧相邻地块将建成上海博物馆东馆。本项目场地位于文化与行政、商业各功能板块的交汇处。


本项目包括三栋180米高塔楼及裙房,总占地43141.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9万方,其中地上约28万方,地下11万方。建成后的花木行政文化中心将成为融合文化博物馆、大型艺术装置、文化办公、精品商业和活动场所的新型城市地标。

区位图:浦东世纪大道轴线

项目全景鸟瞰图



设计理念

Design  concept

(1)设计着眼点:立足文化、打造简约大气但富有吸引力的区域地标

项目坐落于浦东花木行政文化中心,毗邻上海浦东新区政府、世纪公园,周边环绕上海大型文化场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上海市科技馆以及建设中的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图书馆东馆等,如何在这样一个文化地标林立、环境优美的场所中使本项目脱颖而出,并且能与周边的建筑相协调是本项目设计之初重点考虑的内容。因此,立足文化、打造简约大气但富有吸引力的建筑外貌、打造区域地标是项目的设计着眼点。

大环境夜景鸟瞰——沿世纪大道远眺陆家嘴金融中心

文化轴线分析


(2)设计出发点:与上博东馆整体设计

方案概念形成分析图


本项目北侧紧邻上博东馆,与上博东馆同属于花木行政文化中心10号地块,2016年初按照政府“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的“三统一”原则整体设计,此后虽然因为种种原因两个地块分开,但呼应上博东馆并与之成为一个整体始终是设计的初衷。


1)总体布局上,本项目的三栋塔楼呈品字形布局,与北侧上博东馆围合成了一个公共的城市市民广场——市民广场。这个约2000平的广场成功的将博物馆和商办项目融为一体。

总平面图


2)功能布局上,立足文化,呼应上海博物馆的文化属性,在裙房和塔楼内精心设置了文化场所,包括美术博物馆、专业画廊以及文创艺术工作室。

功能分布图


3)造型设计上,呼应上博东馆长方体立面水平挖洞造型形式,采用的水平向的设计语言全面呼应东馆的设计。用外观上一系列“凸”出的造型呼应博物馆里面“凹”洞造型,使二者成本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上博东馆北立面——立面挖洞造型


(3)设计亮点:悬浮的文化盒——空中艺阁

塔楼部分标准段采用水平线条,简约大气,设计亮点在于塔楼中部80米处的移层无柱悬挑的空间造型。为与整体取得最佳比例,空中艺阁的层高设计为7.5米,最大的悬挑距离达到了9米。这组悬浮的文化盒——空中艺阁,其功能设置为艺术画廊和空中大堂,成为了本项目最大的设计亮点,打破了办公塔楼均质的外立面,并与之共同塑造出花木行政文化中心低调而又不俗的城市景观。

空中艺阁概念

空中艺阁外观效果

空中艺阁剖面图



广场空间序列:景观与总体空间布局

Square Spatial Sequence: Landscape and Overall Space Layout

项目结合北侧上海博物馆东馆,打造出多层次的室外总体公共空间。

室外场地规划——广场空间序列


三幢办公塔楼分别布置在基地的西侧、南侧和东侧,以形成丰富的城市道路界面,同时在空间上限定了与上博东馆共享的市民广场,并将项目连向张家浜河岸与北侧的上海博物馆东馆。


三栋塔楼围合,在场地内部形成一个步行主导的公共区域——商业下沉式广场和办公花园,其北侧与上海博物馆东馆之间公共开放空间相衔接,南侧连贯至滨水区绿地花园,形成一体化的外部步行走廊。


一系列广场为人们打造了一个花园,商店、餐厅、画廊和艺术工作空间围绕其周围。这个区域形成一种理想的城市肌理,艺术与商业、过去与现在在此融汇成和谐的空间场所。




悬挑体量的艺术性:空中艺阁与整体建筑设计构思

The Artistic Nature of Cantilever Volume: Aerial Art Pavilion and Overall Architectural Design Concept


滨水立面效果图


本项目规划设计三栋合理、高效的办公楼,旨在打造既能体现未来空间需求,又能凸显其重要性的建筑,成为天际线上引人注目的标志性建筑。这些建筑从周围文化建筑中高耸而出,在空中呈现出最富戏剧性以及最有标志性的姿态,形成独一无二的建筑表达。

办公塔楼仰视效果


塔楼在空中微妙地悬挑出最具个性的空间,包括画廊及为办公塔楼打造的特殊场所,形成了一个悬浮在空中的并徘徊在公园之上的公共空间——空中艺阁。这三个空中花园共同作用,成为夜晚一个瞩目的灯光亮点。

夜景效果图


空中艺阁拥有绝佳的景观俯瞰公园和城市。塔楼以退台的形式缩进成为三个标志性建筑,每栋塔楼的空中艺阁悬挑方向都经过的精心的考虑,形成一种独特的“三人行”的姿态。

空中艺阁的“三人行”组合形态


商业和文化功能的裙房作为城市景观,同时包含购物、聚会、文化和其他全年候的活动空间。裙房的悬挑强化了整个建筑水平向体块错位的建筑语言,并呼应了北侧上海博物馆东馆立面横向错位的挖空开洞方式。


一系列的悬挑设计,为步行活动释放了底层的地面空间。悬挑体量在使公共空间最大化的同时,布置有文化功能的体块悬挑于广场之上,在视觉上与空间上和广场里的人进行互动。

裙房商业主入口


悬挑的体量成为这个项目重要的特色,将人与文化和艺术联系在一起。

 左:T1塔楼三层透空悬挑体量——画廊 

右:悬挑体量与商业广场的组合关系


体量错位创造出的退台空间——露台花园,在空中提供了更多的绿化及人们活动的场所,同时立体地激活了场所空间。

体量错位创造出的退台空间——露台花园


项目将成为文化与商业相融合、建筑与自然相融合、历史与未来相融合的标杆性城市空间,吸引人们在充满活力的空间环境内,接触并体验自然和艺术的魅力,进而诠释全新的参与式城市生活方式。

塔楼围合出的艺术氛围浓郁的商业广场


“晶莹典雅的玻璃盒”:建筑形态和立面设计
“Sleek and elegant glass box”: architectural form and façade design


塔楼立面设计呼应规整的建筑与空间形态,采用横向和竖向的语言为三幢塔楼赋予完整和统一的立面特质。全楼采用了双夹胶中空超白玻璃幕墙,保证三栋塔楼完美呈现“晶莹典雅的玻璃盒”效果。标准塔楼幕墙层间采用横向金属线条,同时在横向金属线条之间布置竖向装饰翼,在呈现塔楼外立面整体效果的同时,形成细腻、丰富、典雅的微妙变化。

塔楼标准层幕墙分析


悬浮于塔楼中间的空中艺阁仍然是建筑外立面设计的亮点。空中艺阁为两层通高空间,处于塔楼高区视野更为开阔的位置,同时也是城市关注三幢塔楼的标志性空间。因此这部分的幕墙设计采用更为简洁和通透的幕墙形式,可见光透射率达到了0.8,在与标准幕墙的外立面效果形成区别的同时,确保室内对外观景视野的最大化。


空中艺阁悬挑部分的底部(外天花)采用了镀钛不锈钢材质,镀钛不锈钢既具有铜的高贵质感,又避免了纯铜的耐候性较弱的缺点。而暖色不锈钢中和了标准层玻璃幕墙的偏冷色调,打破了商务办公楼的庄重严肃,使人们在人视点观察这座建筑时具有温暖的感觉。

空中艺阁幕墙


塔楼设备层是立面处理的重点,其处理充分体现了设计师的匠心。设备层结合玻璃划分采用部分玻璃后退形成空腔的方式,将通风百叶设置在后退的墙面上,保证了塔楼立面的一致性,巧妙解决了机电通风需求。

机电层幕墙设计


裙房部分楼层通过横向的金属线条进行限定,并通过体量的交错布置形成丰富的城市界面。每个限定出的横向体量均采用简洁和更为通透的幕墙形式,在材料选择的角度,尽量采用通透和轻盈的材料。在凸显体量完整性的前提下,最大化人行尺度和中央广场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的交流与沟通,为创造有活力的城市空间提供有利的支持。



斜柱与空腹桁架:空中艺阁的结构设计

Slanted column and hollow truss: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air art cabinet


T1、T2、T3塔楼高度180m,属于B级高度超高层,结构体系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形式,能较好的契合建筑需求及功能布置,同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塔楼中部的空中艺阁是本项目的设计亮点,亦是结构(移层)的设计难点。为实现轻盈和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建筑效果,建筑师不允许下部框架结构柱延续。对比多种结构方案后,采用上下斜柱方式进行过渡,同时,为减少斜柱的倾斜角度,斜柱区域上下均各设置了6层。移层悬挑最高达9米,设计采用外挑大截面钢梁,并在边沿处设置竖杆,形成空腹桁架效应。


结构设计较好的实现了空中艺阁的建筑效果。

结构斜柱与悬挑距离

空中艺阁层空腹桁架结构分析


点亮“悬浮的文化盒”:灯光照明设计

Light up the 'suspended culture box': lighting design

夜景照明设计也是本项目设计重点,作为世纪大道黄金轴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夜晚的标识性塑造极为重要。整体的灯光设计包含三个层次:空中艺阁——裙房&塔冠——标准层。

灯光照明设计层次


“悬浮的文化盒”——空中艺阁的点亮是第一个层次,也是重点打造的内容。空中艺阁悬挑部分的底部(外天花)采用了镀钛不锈钢材质,其铜质的质感使其在白天熠熠生辉,为了使其在夜景中产生同样的效果,对悬挑外天花的照明成为点亮空中艺阁的手法之一。

空中艺阁悬挑外天花的照明


空中艺阁点亮的手法之二是其室内部分的灯光设计。室内灯光设计超越了空间营造和功能要求本身,成为了建筑整体形象的一部分。为了取得优雅而卓越的夜景效果,设计采用了室内全发光顶板。全发光顶板可以最大程度创造一个统一发光的建筑体,使之在漆黑的夜晚也能从很远处成为空间指引的地标。

空中艺阁室内发光顶板效果

全发光顶板分析


裙房和塔冠的照明是外立面灯光设计的第二个层次。裙房的照明采用了空中艺阁类似的策略,采用悬挑雨篷的照明和室内内透光的结合。

裙房的照明


塔冠则采用了泛光灯点亮塔冠幕墙的格栅,使之呈现独特柔和的剪影效果。不同层级的灯光设计塑造出本项目在夜景中独特的效果,助力本项目成为新的城市地标。

塔冠的照明


▏开发商:保利&浦开

▏总体&施工图设计: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

建筑设计顾问:KPF

▏机电顾问:柏城

▏幕墙顾问:RFR

▏平面交通顾问:科进

▏写字楼顾问:第一太平戴维斯

▏商业顾问:盈石


责任编辑:董 娟  吴 寻  郑 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