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保险公司的初步认识

 荆楚棋客 2018-11-29

4. 保险业务比较

下面,主要从寿险、财险和投资组合等3方面,对上述公司的保险业务进行对比分析。

4.1 寿险

上述5家公司寿险业务主要指标参见图13。

图13 保险公司寿险业务指标对比

(注:在相关比率和速度指标中,中国人保为2012-2017年数据、新华保险为2011-2017年数据,其余均为2010-2017年数据。中国人保的退保金、赔付支出和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增速为长期寿险业务增速,不包括短期寿险和健康险业务。)

从上图可知:

1、从代理人规模来看: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最具优势,其代理人数量在140-160万左右;中国太保为87万;中国人保和新华保险规模相对偏小,仅在30万左右。

2、从人均产能来看:中国平安是一枝独秀,达到了8373元/人月;其余4家公司大体在4700-5800元/人月之间。

3、从偿付能力来看:5家公司的实际偿付能力充足率均在200%以上,远高于100%的监管要求。

4、从退保率来看:依旧是中国平安表现最好,过去8年的平均退保率仅为1.2%;中国人保的退保率明显偏高,达到了14.7%(怀疑是否有统计口径的差异,但从年报的解释中有没有发现问题,还请高手指教);新华保险的退保率接近7%,偏高;其余中国人寿和太保人寿的退保率大体在3-4%之间。

5、从营业收入来看:中国人寿的保费收入规模已经突破5000亿元,稳居首位,较第二位中国平安多出了1000多亿元,其他3家公司在1000-1700亿元左右,与中国人寿和平安寿险的差距明显。在增速方面,中国平安明显快于其它公司;中国人保和中国太保的增速在10%以上;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的增速偏低,基本都在个位数。

6、从支出情况来看:中国平安的支出增速也是最快的,特别是手续费和佣金的增速达到了36%,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平安高投入、高产出的特点。

需要指出的是,在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方面,中国人寿、人保寿险和新华保险均出现了负增长(因人保寿险2017年为负值,故其下降速度尤为突出)。考虑到保险准备金虽然在资产负债表上表示为负债,但它也是寿险公司投资资金的重要来源,因此其负增长势必对公司长期发展产生一定影响。经初步分析,主要原因可能是退保费和赔付支出增长过快导致的。

以新华保险为例:2011-2017年其已赚保费从953亿元增加到1079亿元,但同期退保金、赔付支出从212亿元增加到723亿元,明显快于保费的增长。受其影响,新华保险扣除退保金和赔付支出后的“净已赚保费”从741亿元大幅回落至356亿元。由于每年提取的保证金数量不断下降,新华保险的保证金余额增长相对缓慢,2011-2017年其寿险责任准备金的增幅为89%,而同期平安寿险责任准备金的增幅达到164%。

7、从净利润来看:平安寿险的表现最为突出,不仅金额已经超过了中国人寿,位居首位,而且增速要明显快于其他公司;而中国人寿的净利润虽然明显大于除平安外的其它公司,但却是唯一出现负增长的寿险公司。(此外,人保寿险2012-2017年的年均增速超过了50%,其原因主要是2012年基数偏低。)

8、从股东权益来看:中国人寿超过3000亿元,是平安寿险的2倍,其他公司的净资产均在1000亿元以内,明显小于平安和人寿。但在增速方面,中国平安再次远高于其他公司;而中国人寿和太保寿险增速垫底,均未超过10%;其余的人保寿险和新华保险增速在13%左右。

综合来看:中国平安的表现明显优于其他企业,而且几乎在各个方面都非常突出,而其他公司的寿险业务总体均有不尽人意之处,参见图14。

图14 寿险业务总体评价

4.2 财险

财险业务情况参见图15。

图15 财险业务指标对比

(注:中国人保的相关比率和速度指标为之2012-2017年数据。)

1、从偿付能力来看:3家公司的实际偿付能力充足率均在200%以上,高于100%的监管要求。

2、从规模来看:人保在财险业务的优势十分明显,其收入规模达到3300亿元以上,超过了平安财险和太保财险之和;相对而言,太保财险的规模偏小,仅仅为平安财险的1/2、人保财险的1/3-1/4左右。

3、从综合成本率来看:平安财险表现最好,多年平均值为95.3%;人保财险的表现居中;太保财险的表现垫底。此外,与平安、人保相比,太保的综合成本率波动更大,如2010-2017年间最低93.1%、最高达103.8%,参见图16。

图16 综合成本率变化情况对比

4、从ROE来看:平安财险和人保财险表现较为优异,均超过了20%,而太保财险相对较低。

5、从增速来看:平安财险总体表现最好,而且呈现出收入、支出、利润三者同步快速增长的势头,基本都在20%左右或更高。人保财险、太保财险的收入、支出增速均在14-15%左右,大体相当;但人保财险净利润增速达16%以上,呈现较快增长趋势,而太保仅为0.9%,明显落后。

综合来看:平安财险表现最好;人保财险收入增长较平安偏低,其余指标基本和平安相差不大,总体表现不错;太保财险的表现是3家公司中最差的,特别是综合成本率偏高、净利润增速缓慢。

4.3 投资组合

1、投资情况对比

具体指标对比情况参见图17。

图17 保险公司投资组合指标对比

(1)从资金规模来看: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在2.5万亿左右,明显领先;其余3家公司在7000-10000亿左右,其中新华保险规模垫底。

(2)从投资对象构成来看:固定收益类占比最高,总体在65-80%左右,其中中国人寿、中国太保均超过了80%,新华保险超过70%,中国平安和中国人保的比例相对较低。权益投资占比大体在15-24%左右,占比最高的是中国平安,最低的是中国太保。

(3)从收益率来看:中国人寿表现垫底;中国人保表现最好;其余三家公司虽有所差别,但总体相差不大。

2、股市波动的影响分析

之前,我也觉得‘因保险公司高杠杆高负债经营且持有大量的上市公司股票,因此,保险股就是股市里的放大器,在牛市里更牛,在熊市里更熊。’在认真学习了草帽路飞的文章《中国平安是一张高收益债券》后,发现自己的观点存在问题,股票等类收益收益的提高对保险公司的实际影响可能没有原先估计的那样高。其主要原因是:

(1)股票等权益类资产在保险公司投资组合中占比要明显低于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

(2)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需要和保户分享,而且往往是大部分都要分给保护。

此外,所得税等因素也会进一步降低权益类收益变动的影响。

在此,我们假设有一家保险公司,其总资产规模100亿元,净资产10亿元,投资组合90亿元(80%为固定收益类、20为权益类)。在情景1中,固定收益类的回报率为5%、权益类的回报率为10%;在情景2中,固定收益类的回报率保持5%不变、权益类的回报率增加一倍到20%;情景3中,假设其他条件不变,权益类回报率进一步提高到50%,相应计算过程和结果参见图18。

图18 权益类投资收益变化对保险公司的影响

从图18中的计算结果来看:当权益类收益从10%提高到20%时,公司净资产仅增加了3.6%,当收益率提高到50%时,净资产增幅为14.4%。由此可见,一般情况下,权益类资产收益的提高对公司净资产虽有影响,但影响程度相对有限。

从股东收益来看,当权益类资产回报率分别提高到20%和50%时,归属公司股东的投资收益将分别增加33%和133%,这一增幅还是相当可观的。但是,考虑到投资收益在公司营业收入中的比例影响(2017年上述5家公司投资收益在营收中的占比平均值为19%),假如按20%计算,估计对公司利润的影响将回落到7-27%左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