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秦时期牧野之战,姜尚、周武王兵力不足10万对抗兵力17万, 全军覆没 牧野之战,又称“武王伐纣”,约公元前11世纪,是周武王的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河南省淇县南、卫河以北,今卫辉市境内)进行的决战。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先发制人的著名战例,也是中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它终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为西周时期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牧野之战中所体现的谋略和作战艺术,也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2、柏举之战 孙伍、伍员、磕闾兵力3万对抗兵力20万 千里破楚,五战入郢 孙武认为,楚国疆土比吴国大,人口比吴国多,尽管国力出现了衰败的迹象,但军事实力仍然很强大。吴国连年打仗,军资消耗过大,应该等待更好的机会。孙武还建议将吴军分为三支,轮番骚扰楚军。 公元前506年,吴军认为攻打楚国的时机成熟了。由于当时楚国的兵力仍然数倍于吴国,统帅孙武决定采用快速作战的方针。他挑选精壮士兵数千人,以急行军的方式,秘密挺进到楚国的边境。毫无准备的楚王得到消息,急忙派大将囊瓦和沈尹戍率领全国兵力迎敌。双方在柏举(今湖北安陆一带)展开决战。沈尹戍向囊瓦建议:由囊瓦率楚军主力正面设防,他本人则率部分兵力迂回到吴军的背后,然后对吴军实施前后夹击,一举消灭吴军。这是楚军击败吴军的最好途径。囊瓦起初也同意了沈尹戍的建议。 3、阴晋之战 吴起兵力5万对抗兵力50万 大败秦军 吴起对魏武侯说:“我听说人有短处有长处,士气也有盛有衰。您不妨试派五万名没有立过功的人,让我率领去抵挡秦军,如果不胜,就会被诸侯讥笑,丧失权威于天下了。但这是不会发生的。所以我敢去尝试。譬如现在有一个犯了死罪的盗贼,隐伏在荒郊旷野,派一千人去追捕他,没有一个不瞻前顾后的。这是为什么呢?是怕他突然跳出来伤害了自己。所以一个人拼命,足使千人畏惧。现在我这五万人都像那个盗贼一样,率领他们去征讨敌人,敌人就很难抵挡了。”于是魏武侯采纳了吴起的意见,派5万名没有立过功的人为步兵,并加派战车五百辆,骑兵三千人,由吴起统领反击秦军。 4、伊阙之战 白起兵力12万对抗兵力24万 全歼 按照秦昭襄王后来的说法,这一战彻底伤了韩魏两国的元气,似乎是歼灭了两国的主力精锐——由此,韩魏显然是在伊阙投入了近乎倾国之兵的。这样,联军总数超过三十万甚至四十万、五十万都是有可能的。反过来,秦军“不能半之”显然也只能认定为“不到一半”那么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的可能性都存在——在对方总数不能确定的情况下,秦军的数量自然也就无法确定了。所以,很多人简单地认为伊阙之战参战兵力为韩魏联军24万、秦军12万,是很有问题的。 5、巨鹿之战 项羽兵力2万对抗兵力40万 歼灭 项羽先派遣部将英布、蒲将军率领两万人为先锋,渡过漳河,切断秦军运粮通道。然后,项羽亲率全部主力渡河,并下令全军将士破釜沉舟,每人只携带三天的干粮,以示决一死战之决心。项羽对将士们说:“我们这次出兵巨鹿,有进无退,三天之内,一定要打败秦军。”项羽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极大地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楚军个个士气振奋,以一当十,奋勇死战,九战九捷,大败秦军。此时,齐、燕等各路援军也冲出营垒助战,最后俘获了秦军统帅王离,杀了其副将,巨鹿之困因而得解。 6、彭城之战 项羽兵力3万对抗兵力56万 歼20万 彭城之战在汉高帝二年(西元前205年)四月发生,是楚汉战争其中一场大战。楚军依靠项羽的雄才大略,坚毅果敢的指挥,千里出奇兵,在半日之内以3万之师击溃56万之众,创造了古代战争中速决战的典范,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7、井陉之战 韩信兵力3万对抗兵力20万 灭赵,俘赵王歇 公元前204年爆发的井陉之战,是楚汉战争中汉大将韩信指挥的,在井陉口(今河北井陉东)一带对赵军的一次出奇制胜的进攻作战。在这次战役中,韩信以不到3万的劣势兵力,背水列阵,奇袭赵营,一举歼灭号称20万的赵军,阵斩赵军主将陈余,活捉赵王歇,灭亡了项羽分封的赵国,为刘邦最终战胜项羽、统一全国创造了有利的战略态势。 8、潍水之战 韩信兵力数万对抗兵力20万 灭齐 项羽和韩信一直没有正面相交的机会,实在是可惜。垓下之围的时候项羽都已经大势已去了,不能算正面交锋。~~项羽习惯打以少胜多的仗,韩信喜欢打有把握的仗。 他们俩实打实的打一场短兵相接的仗的话,项羽必胜,但如果拉长战线,打一次会战,时间打长的话,韩信必赢。项羽是一个战争英雄,韩信是一个战役奇才。潍水之战,龙且手下有20万军队,被韩信水淹全军覆没,彻底断送了西楚的有生力量势力。如果项羽亲自带队打的话,还是韩信的胜面比较打,地形上,项羽无法发挥人数多的优势,而且项羽的大后方被彭越打游击,粮草运输很吃力。 9、昆阳之战 刘秀兵力不足2万对抗兵力42万 王邑仅率数千人逃回洛阳 昆阳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之一,是发生在王莽新朝末年的一场大战,王莽当时的兵力有四十二万,而刘秀阵营的兵力只有一万多人,实力悬殊实在太大,但是,刘秀为什么能以少胜多,取得胜利呢?先看一下双方阵营的指挥官,王莽一方是王邑、王寻;汉军是刘秀、王凤和王常。刘秀在这一战中打垮了王莽的军队,一举成名,名震天下,为以后建立东汉政权,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时,王莽为了与汉军作战,从各州郡选兵,然后,限期到洛阳附近集合,经过挑选,最后各地到洛阳的兵力达四十二万多人,号称百万大军。这些军队到了一起之后,开始向颍川前进。在颍川又会合了严尤、陈茂的部队,随即向昆阳方向进攻。大军逶迤千里,粮草辎重络绎不绝,声势浩大。 10、兖州之战 曹操兵力数万对抗兵力数10万 迫降30万 兖州之战发生在东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在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中,东郡太守曹操在寿张(今山东东平西南)地区击败黄巾军的作战。此战,曹操以少胜多,不仅取得了兖州根据地,而且收编精兵数万,成为曹操的基干部队,为曹操尔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中国历史上以寡敌众,以少胜多的战例(下) 1、官渡之战 曹操兵力2万对抗兵力10余万 歼7万余人 官渡之战是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略决战 。东汉献帝建安5年(公元200年),袁绍拥兵20万南下,进攻许昌,想一举消灭曹操。不久,袁绍便带兵渡过黄河,直逼官渡,跟曹操主力(曹操当时兵力只有4万)决战。 当时的袁绍不管是在兵力、粮草、占有地盘等方面,都大大优于曹操。但袁绍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又对谋士猜忌多疑,屡误战机。曹操则雄才大略、多谋善断,取得主动。曹操采纳许攸(原袁绍谋士,后遭袁绍猜忌改投曹操帐下)建议,出奇兵偷袭乌巢,放火焚烧袁绍的粮草,致使袁绍军心动摇,纷纷溃散。曹操则全线出击,歼灭袁绍的主力。最后,袁绍只带了800名残兵败将渡过黄河,逃回河北。 2、赤壁之战 周瑜兵力3万对抗兵力80余万 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曹操得到荆州后,欲消灭刘备,刘备被曹操追杀几乎没有了容身之所;另一方面江东孙权在得知荆州为曹操所得后担心曹操会顺势消灭东吴,在与周瑜、黄盖等武将的劝说下决定与曹操决一胜负,于是派遣人与刘备联盟商议共破曹操。后曹操与孙刘联军在赤壁交战,最后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战胜了曹操,攻破了曹操不败的神话。 3、合肥之战 张辽兵力7千对抗兵力10万 大败吴军 此战东吴精锐尽出,十万大军竟为张辽的七千守军所破,连孙权本人也差点为曹军所俘,幸赖凌统、甘宁、吕蒙等人奋力死战,才得以脱身。合肥逍遥津一役,是张辽毕生最闪光的佳作,演义说“这一阵杀得江南人人害怕,闻张辽大名,小儿也不敢夜啼”,可称为防守战术的经典战例。孙权败退,极善把握战机的张辽突然率军追击,打散吴军的后队。凌统部下全军覆没,孙权跃马逍遥津才得以逃脱。倘若说前哨战孙权败在轻敌,那此时孙权犯下的,则是指挥上的致命错误:己方可以说是战败而归,主帅居然完全不曾提防追兵并做出相应的安排。 4、夷陵之战 陆逊兵力5万对抗兵力数10万 蜀国从此衰落 是由于吴国为了夺取荆州,而用计谋杀害了刘备义弟的关羽,反贼又杀死张飞,刘备想起桃园结义之情,不听诸葛亮的话,并且让诸葛亮守成都,亲自御驾亲征,来灭掉东吴,替关,张报仇。孙权听说后很慌张,派人求和并一律送还荆州,刘备屡次不答应。孙权只好收集身经百战的老将迎战,但是被刘备军的猛将杀得大败,兵败将忙。黄忠由于中了埋伏,中箭而死,刘备发誓更要灭了东吴!东吴兵败,人心下降,杀害关,张的仇人都被杀害。刘备不死心,更要灭了东吴,在夷陵下寨。此时东吴经过辩论,派出了陆逊为都督。起初众将不服陆逊,后来看见陆逊用兵用得非常妙,佩服不己。陆逊看见刘备下寨犯了兵家大忌,决定用火攻,当夜便去刘备军放火,果然放火烧了七百里,刘备兵败将忙,险些丧命,退回白帝城,这是刘备打的最后一战了。 5、凉州之战 马隆兵力3500对抗兵力数万 平定凉州 夏侯渊仅仅用了十个月就彻底扫平了韩遂、马超等割据势力,甚至在西羌根深蒂固的本地反叛势力也一并铲除,消灭了盘踞在那里达三十年之久的宋建,直接打通了河西与汉中央的联系,为魏晋中国西部版图的确立打下坚实基础。经过此役,夏侯渊威震氐、羌,公元215年(建安二十年)三月,曹操西征张鲁,夏侯渊率驻凉州诸将及羌、胡诸王与曹操会师休亭。而曹操每次会见羌、胡之王,都命夏侯渊陪同出席以威慑诸羌、胡诸王。公元220年(延康元年),曹操过世,其子曹丕迫使献帝逊位,建立曹魏王朝取代汉朝。他在位时,西北郡县得以重新设立,西北地区只爆发了少数当地人的叛乱。公元222年(黄初三年),因凉州一连串战乱中止的和中亚的贸易得到官方重建。 6、淝水之战 谢玄兵力8万对抗兵力97万 苻坚至洛阳,仅剩10余万 是一场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典型的心理战当时前秦国主苻坚一统北方,集结了八十万人,想要灭掉东晋,统一全国。这个数字是正史记载的,应该比较准确。这八十万人有汉人,鲜卑人,羌人等等诸多民族。投鞭断流成语就出于此战。东晋只有八万人,当时两军隔肥水相望。东晋谢玄派人对苻坚说,希望他把军队后退一点,东进军队渡过河,然后车队车,将对将打一场。苻坚已经对自己的实力盲目乐观了,于是下令前军后退。结果军队人数太多,前军后退,后军以为已经败了,加上民族成分太复杂,人心不齐,就直接跑路。东晋趁势掩击,大败前秦军。北方再次陷入分裂。 7、虎牢之战 李世民兵力3500对抗兵力10余万 歼灭窦建德 在决定天下归属的虎牢关之战中,窦建德率领精锐主力十余万人前来支援王世充,李世民仅用3500名玄甲精兵为前锋增援虎牢关,结果大破窦建德十余万众,窦建德仅率数百骑逃遁。严格意义来说,确实不算,因为唐朝武德三年七月,李渊命令李世民领兵8万向东攻打王世充。所以这场战争不能算以少胜多! 8、郾城之战 岳飞兵力数千对抗兵力1.5 大败金军精锐 是指宋高宗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金朝撕毁和约,再次以金兀术为统帅,兵分四路大举进犯,,七月八日兀术率精兵一万五千余骑来攻。岳飞军驻郾城(今属河南),岳飞本人于战后向朝廷描述战况,先以背嵬、游奕两支骑兵与长于马战的女真军队(即“拐子马”)接战,之后由步兵进行肉搏战(即以步兵破金军之“铁浮图”),战到天黑始退。岳飞捷奏:“武胜、定国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兼营田大使、河南、北诸路招讨使臣岳飞状奏:今月初八日,探得有番贼酋首四太子、龙虎、盖天大王、韩将军亲领马军一万五千余骑,例各鲜明衣甲,取径路,离郾城县北二十余里。寻遣发背嵬、游奕马军,自申时后,与贼战斗。将士各持麻扎刀、提刀、大斧,与贼手拽厮劈。鏖战数十合,杀死贼兵满野,不计其数。至天色昏黑,方始贼兵退,那夺到马二百余匹,委获大捷。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9、鄱阳湖之战 朱元璋兵力20万对抗兵力60万 水战,全歼 战后,朱元璋在分析胜利的原因时指出,“陈友谅兵虽众,人各一心,上下猜疑,矧(何况)用兵连年,数败无功”,而我“以时动之师,威不振之虏,将士一心,人百其勇,如鸟鸷搏击”,所以取胜。 朱元璋取胜的另一个原因是,部署得当,指挥正确。朱元璋在进入湖口之初,就在武阳湖与鄱阳湖,长江与鄱阳湖各隘口,层层“派兵扼守,一则切断陈军归路,二则限制陈军兵力展开,阻止其发挥兵多舰大的优势。然后,集中兵力,逐次打击陈军。陈军战船高大,稳性好,载兵多,可以居高临下地打击朱军。但其致命弱点是机动性差,加之又联舟布阵,这就更加“不利进退”了。朱军船小,机动性好,便于灵活地打击陈军,但有仰攻困难,不耐冲击,难于正面突防等弱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