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两位大诗人李白和陶渊明身上,看人类向往自由的天性

 影曳香弄 2018-11-30

你有没有一种想要逃离每天按部就班生活的愿望?想不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其实这些都是我们向往自由的心理在发挥作用。其实向往自由是我们人类的天性,更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当然,这种自由并不是任性而为,肆无忌惮,而是一种有所不为的自得自在。在古代诗人中,这种向往自由的愿望也是十分强烈的。尤其是那些厌恶官场的繁文缛节的文人墨客,包括皇帝本人也想逃脱按部就班的单调生活了。


· 李白是古代诗人中向往自由的杰出代表,无论是早年的仗剑远游,还是被赐金放还后畅意旅,都处处体现着他向往自由的愿望。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对李白来说,真的是“不自由,毋宁死”,他向往的境界是潇洒浪漫的,是一种超越现实生活的繁文缛节的超脱境界。他曾经也进入过朝廷之中担任过一定的官职,但是却发现自己与之格格不入,既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又会使自己的身心受到各种规则制度的限制与束缚,所以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离开朝廷。

· 我们可能难以成为李白那样的人,但是我们可以有他的精神气质,这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注入新鲜活力,使我们不会慢慢在日常工作的奔波中越发平庸。

·

陶渊明也是古代诗人中非常渴望自由的著名诗人,而且他寻找自由的过程中开创田园诗派,对后世影响深远。表面上看起来,陶渊明是爱惜自己的尊严,“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其实说到底,他向往的是一种自由与洒脱。“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他在《归去来兮辞》中鲜明地表达出了自己对自由的真挚向往,他内心里热烈向往自由,由衷地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这也可以看作是他的精神宣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他直接在《归园田居五首·其一》中表达了自己的志趣,自己本身就是热爱大自然的,当官的那段经历只是自己“误落尘网中”。接着他用一个非常巧妙的比喻“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自己向往自由,但是却没有直抒胸臆的表达自由愿望,而是把自己比作“恋旧林”的“羁鸟”和“思故渊”的“池鱼”,足可见陶渊明把向往自由看作是一种天性,一种本能。


我们虽然不能成为陶渊明那样超拔脱俗的人,但是我们可以努力追求他的心灵境界,尤其是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里。现代社会,享乐主义大行其道,拜金主义甚嚣尘上,好多人变得越来越物质了,这是非常可悲的。但是这些人却并不自觉,这是十分可悲的。我们需要一种陶渊明的心灵境界,不是对金钱利益过于热衷,不去成为一个欲壑难填的“蝜蝂”。( 柳宗元的《蝜蝂传》中,说'蝜蝂'是一种喜爱背东西的小虫。爬行时遇到东西,总是抓取过来,抬起头背着这些东西。东西越背越重,即使非常劳累也不停止。


我们都渴望自由,向往自由是我们的天性,是我们的本能。在人浮于事的现代社会里,各种各样的事情等待着我们去处理,而且很多地方都充斥着欲望和诱惑。我们应该有李白的精神气质和陶渊明的心灵境界,尽管我们不能在思想高度上和他们一样,可我们却可以用他们的思想来使我们更好地生活。

| 青舟(三度平台签约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