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秀: 伊利估值再梳理 伊利股份 2018.11 结论:1500亿下方配置价值显现,预期年回报率8%...

 巴拉拉皇家书摊 2018-12-02

首先对伊利年报关键数据进行统计,数据主要可分为:

1. 营收及销量数据

2. 营收增加分拆数据

3. 成本变动数据

年报当中只有近三年销量数据,但是通过伊利公布的“因销量上升带来的营收增长”数据,我们可以大致推测11-14年的企业销量数据(黄色为推测数据)。

1.1 伊利近10年来营收增速整体趋缓

伊利年报已对营收增加来源进行了拆分,营收驱动因素可分为因销量上升,因价格变动及因产品结构调整。

各驱动因素占营收变动的百分比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2012年以前,营收增长以销量驱动为主。13,14年随着原奶价格的大幅上涨,企业改变营销策略,进行了一定幅度的提价,营收增长主要为价格贡献。15,16年原奶价格开始回落,上游产能过剩,企业开始降价促销,销量再次驱动营收增长。整个过程中,产品结构升级一直持续,且对营收增长的贡献比重越来越大。

各因素带来的营收变动绝对值

前后两次销量的增长中,12年以前可理解为企业市场渗透率的持续提升。14年后主要为产品降价驱动,降价主要为缓解上游原奶过剩问题,因此带来的销量增长不可持续。16年销量增长带来营收11.39亿,同时价格降低导致营收减少17.14亿,量价变化对营收已造成负面影响,推测彼时终端需求短期已无法消化企业促销的牛奶。

接下来补齐2011年前的企业营收增加额。

可以认为2011年前企业的营收增长全部为销量驱动,若剔除2011年后产品结构升级带来的营收增长,营收增长的绝对值比2011年前有一定提高,但是在2016年首次成为负数。

2017年营收及销量增速获得较好增长,重新回到10%上方,但是在目前时点看,增长未能延续,18年营收增速重新回到0轴附近。

整体上随着市场的饱和,伊利在华北华南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渗透率逐渐达到极限,企业营收及销量增速一直逐年下降。12年后的产品结构升级成为新的增长动力,但未能改变原有下降的趋势。

14及16年销量增速虽然大致相同,但是14年为产品提价周期,16年则是降价周期。 

 ※

1.2 伊利单位营收稳中有升

将营收除以销量得到伊利单位营收,13,14年由于产品提价,均价提升明显,14年后产品结构升级与产品降价促销对均价的影响互相抵消,因此均价提升不明显。

2.1 伊利可以平滑上游原奶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

另一方面,利用关键数据可以计算伊利单位成本的变化

单位成本变化与原奶价格周期大致相符,单位成本在14年达到顶峰,略晚于原奶价格。

通过单位成本及营收可以得到液体乳业务单位毛利率,略低与整体业务毛利率,并且与整体毛利率变化大致相同。

在13年原奶价格高点时,企业毛利率同期达到了最低点,但是当年销售费用率也相应下降,抵消了对企业净利率的影响。伊利的期间费用率10年来与毛利率成正比,与原奶价格成反比,可以看出伊利平滑行业周期波动的销售策略。

伊利期间费用率的波动实质为销售费用率的波动。当原奶价格过高时,伊利提价销售,减少销量,增加库存,引导上游价格向下。当上游产能出清,伊利加大原奶收购,同时降价促销,去化库存,维护上游稳定。

平滑上游周期后,伊利净利率随着产品结构升级稳步增长,只是增速和销量及营收一样,逐渐放缓,初步可理解为15,16年的促销策略抵消了一部分产品结构升级带来的净利率的增长。

产品结构升级实质为金典,安慕希等大单品的畅销,这些产品的启动点在2015年,随着营收基数的增长,可以预测到未来增速的下降。因此,我们仍可以乐观预测伊利的净利率在未来保持温和增长,但比较难有新的增长点或启动点,奶粉业务由于体量较小,仍需等待观察。

大单品数据多为媒体报道,尚无准确数字。

2.2伊利存货周转率稳中有降,现行销量趋势短期难以改善

虽然15,16两年为企业促销去库存周期,伊利整体库存略有下降,但是库存商品在15年略有下降后,在16年依然保持增长。

通过计算存货周转率发现,去库存周期下,伊利存货周转率依然低于11,12年。一方面伊利可能为保护上游稳定加大生产力度,另一方面则可能是下游市场逐渐饱和,动销力度不如从前,14年后企业来自上下游的经营压力显然大于先前。

17年企业销量及营收增速再次回到10%上方,动销也加快,但是从当前时间点来看,17年的好成绩未能延续,18年营收增速重新回到0轴附近。

近两年企业在中西部地区的营收增速高于华北华南地区,可以推测,在中长期,企业渗透率的增加主要来自中西部地区的市场培育。

总体结论:现阶段伊利1500亿估值较为合理

整体上伊利已由成长型企业转变为成熟型企业,原有的增长驱动因素在未来仍能持续(原有增长逻辑的残余动力),但预测力度将大不如前,很难找到企业的爆发点。

下图为申万宏源归纳的伊利股份增长三阶段,2017年伊利因产品结构升级带来的营收增长已降到10亿,同时降价周期也延缓了销售单价的提升,企业第三阶段增长逻辑变得不清晰。

综上我们假设伊利未来的净利润保持5%的增速,分红率保持在70%,对企业未来的分红按照8%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得到企业的净现值为1506亿,目前市场估值较为合理。

17年伊利业绩回光返照,加整体市场环境推动,股价创下了35.23的历史新高,预计将在中长期成为伊利的“地球顶”。

从积极的角度看,牛奶做为稳定的消费品,行业需求端稳固,伊利未来业绩确定性较强,并且中长期看仍然具有一定的增长性,企业配置价值将随着股价下跌逐渐增加,建议在适当市场时机下进行配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