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是如何帮孩子戒掉“手机瘾”的

 阿布的书柜 2018-12-02


我发现,每位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倾注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对孩子寄予厚望。

相比较而言,我和孩子爸爸做得很不够。我们要反省和检讨自己,向大家学习。

这学期是孩子在幼儿园读书的第四个学期。孩子表现出阳光、活泼、自信、爱读书、懂礼貌、感恩、孝顺等诸多优点。

这主要得益于幼儿园的爷爷,奶奶,园长妈妈,老师们对他的关心,爱护和悉心教育。我和全家人都非常感激。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

孩子爸爸因为工作原因,和他一起相处时间少。他0到3岁,是我辞去工作,全职在家带他。刚开始,他还小,我对他要求低,特别有耐心。

可是,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变得调皮,好动,加上我想出去上班,却没人带他,心里就很苦恼,烦躁,对他的要求就多了。他不听话时,我会大声吼他,有时甚至会打他。

孩子现在都记得,他小时候,我经常打他。可见,我的粗暴教育给他留下了多深的心理阴影。

两年前,我开始上班。孩子由奶奶接送上下学。我对他的陪伴少了很多,他有些思想动态和生活习惯我都是后知后觉。

这一点,我感觉特别惭愧。

上周五下午,我专门请假来幼儿园,听黎明老师的精彩讲课,受益颇多。

印象最深刻的是,她说,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

比如,孩子爱玩手机这个问题。我最近才意识到它的严重性。

有天下班回来,我看到他拿着奶奶的手机在玩“绝地求生”,双眼一眨不眨地盯着屏幕,手指不停翻飞,嘴里念叨着“大吉大利,今晚吃鸡”。

我大声喊他三遍,他都像没听见一样。

这完全是着迷上瘾的症状。

我生气地抢过他的手机,他马上就哭了,追着我讨要。

我开始严令他不准玩手机,叫他奶奶也不给他玩。

戒手机很痛苦。他焦躁不安,哭,闹,撒赖,求情。我都坚决不给他玩。

他就去奶奶那里故技重施,奶奶有时坚持原则,有时妥协。于是,手机瘾还是戒不掉。

我向黎明老师提出这个问题。

她说,这个问题还是得靠妈妈和奶奶自己解决。面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要学会温柔而坚定地拒绝。

吹风机的风筒不出风,一定不是风筒坏了,而是插头或者电机出问题了。

我们看到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本身,要追本溯源,去找到问题的关键和实质。

这番话,一下子点醒了我。

我不禁回想孩子是怎么开始玩手机的。

他两岁多时,我没有上班,天天陪着他。

我想看书,写文章时,他在旁边吵着让我陪他玩,我就把手机给他,让他玩汤姆猫跑酷,让他听儿歌,看动画片

我带他外出办事时,担心他到处乱跑,不安全,就让他用手机玩游戏;

下雨天,我不想他在外面和小伙伴们疯跑,出汗容易感冒,就让他用手机玩“绝地求生”……

原来,是我亲手把手机塞给孩子,让他染上了网瘾,毒害了他三年。

三年的习惯,我想要他在三天内或者三个星期内改变,是不合理,不明智,不近人情的要求。

孩子已经尝到了玩手机的甜头和快乐。想要他不玩,我要做的工作也许还有很多。

首先,我向他认错。

我说,妈妈以前让你玩手机,是妈妈不对。妈妈现在意识到了小朋友玩手机的危害。玩手机对眼睛和脊椎都有很大伤害,有些小孩到了小学和初中时还沉迷手机,完全读不进去书。

妈妈想要你从现在开始,不玩手机。你和妈妈一起努力改变,好不好?

他说,可以。但是,妈妈,你为什么总玩手机呢?

我回答:妈妈爱玩手机,是个大缺点。你看我眼睛近视了,要戴眼镜,颈椎和肩膀都疼,易疲劳,都是玩手机落下的毛病。

以后我在家,除了工作需要和阅读文章以外,尽量少玩手机,陪你玩和看书。你监督妈妈,好不好?

他点了点头。

孩子都是听得懂道理,讲道理的,只要我们放下身段,低下头,温柔地耐心地和他们讲。

其次,不玩手机的时间,孩子做什么?

儿子是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爱读书的孩子,学习不让我操心,平时一回来就会写作业,然后出去玩。

他说,妈妈,我不玩手机可以,你同意我在外面和小朋友们玩,好不好?

我答,在外面玩,可以,但是要注意安全,不要疯跑,玩一会就回来报到一声,喝点水,时间长了,我们没看到你,会担心你。

他很开心地答应了。

另外,我每天晚上回家,都会检查下他的作业,晚上如果太晚,第二天就会起早检查。

虽然他写汉字和数字还有些生疏,不是班上写得最漂亮的,但是,我都会鼓励他,肯定他,说,你写得全对,真棒。

孩子的自尊心很强,得到表扬和肯定后,更加爱读书和学习了。

晚上,我经常会给他讲故事。他特别喜欢听故事。很多故事都能复述,并问很多为什么,有时还能发现书里的错误,让我十分惊喜。

有时,他表现很好,我会奖励他用手机听一会他喜欢的音乐,如《海草舞》、《奥特曼》、《我是一个粉刷匠》等。

我还会和他一起学着唱。五音不全的我,每次唱走调,他就会笑得特别开心。

物以稀为贵。偶尔奖励一下,比无限制的放纵,更能让孩子懂得珍惜。

帮孩子戒手机,初见成效。但是我知道,这是一条漫长的路,需要我不断学习,在孩子身上投入更多时间,精力,热情和注意力。

我渐渐明白,所有的问题都是陪伴的问题。当我用心感受孩子的喜怒哀乐,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孩子才会把我当成他的知心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