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蒲公英 薛宝钗进贾府后,贾母和王夫人之间就开始了明争暗斗。贾母一心想的是两个玉儿好事成双,王夫人却格外排斥黛玉,想薛宝钗上位。但是,宝玉的父亲贾政,他虽对宝玉的婚姻更加具有决定权,却似乎是不曾来趟过这潭浑水,那么,面对来到贾府的这两个优秀女孩子,她到底中意谁呢?是否真的如羚羊挂角一样,无迹可寻呢? 红楼梦第23回,宝玉偷看西厢记,被黛玉撞见,躲闪不及只得让黛玉一起看。二人都被优美的情辞所打动,共同品读起来。 谁知宝玉一时情起,就轻浮起来打趣林黛玉说:“我就是个` 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 林黛玉听了,不觉腮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着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去。" 这是黛玉的撒娇,宝玉不必当真。但是,黛玉说要告诉舅舅去,把贾政也拖了出来,就十分值得品味了。如果不是贾政喜欢林黛玉,林黛玉对自己这个舅舅有好感,以她的处境,断不会说出这样的话。 可见,贾政与黛玉的关系,就如同贾母与黛玉的关系一样,书中虽然没有写到他们之间的交流,彼此之间却是信赖有加,情感深厚的。 这之前,贾政来到黛玉的住所潇湘馆,也曾经说出过“若能在此月夜下读书,不枉此生”的话,表达出了贾政对潇湘馆的喜欢。试想,此后谁住这座房子,贾政势必会格外关注。而这那段时间,黛玉正好帮着贾政在大观园里题写对联匾额等。贾政也非常欣赏黛玉的才华。红楼梦第76回,黛玉就不无幸福地向史湘云回忆道: 实和你说罢,这两个字还是我拟的呢。因那年试宝玉,因他拟了几处,也有存的,也有删改的,也有尚未拟的。这是后来我们大家把这没有名色的也都拟出来了,注了出处,写了这房屋的坐落,一并带进去与大姐姐瞧了。他又带出来,命给舅舅瞧过。谁知舅舅倒喜欢起来,又说:‘早知这样,那日该就叫他姊妹一并拟了,岂不有趣。’所以凡我拟的,一字不改都用了…… 当时,贾政面对这么个才华横溢的外甥女,自是会想到,若有可能,一定会让黛玉居住在潇湘馆里。后来,元春下旨,让姐妹们住进去,居住潇湘馆虽是黛玉自己的选择,但是也一定没少掉贾政的过问。潇湘馆里能够装饰得像上等书房一样,能够添置那么多书,也当是贾政的意思。这样,也就怪不得那么多年过去了,黛玉内心里由此而产生的幸福感,依然溢于言表。 反观宝钗只不过是王夫人的外甥女,贾政自是不会像关注黛玉一样关注她。说宝钗好,当只是不可避免的客套。 而且,贾政对王夫人淡漠。自是因为她不喜欢王夫人越来越木讷性格。贾母也说王夫人不大说话,和木头似的,在公婆跟前就不大显好。这不显好,就是一种不孝顺。贾政就更是不喜欢王夫人了。而宝钗小小年纪就罕言寡语, 人谓她藏愚,他自己也想着守拙,把自己禁锢,贾政就更不关注喜欢薛宝钗了。这样一来,贾母一句话,也可谓是道出了贾政喜黛玉弃薛宝钗的缘由。 这又怪不得贾政后来直接断定宝钗为一个不祥的人。 故事发生在第22回。当时,贾政哀求着贾母,要与大家一起猜灯谜,于是,荣国府里就办了一个小小的灯谜会。贾政一一地猜测着大家做的谜语,看到宝钗的谜语是: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 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贾政看完,心内顿生不祥之感。自忖这小小之人作此词句,绝非永远福寿之辈,不觉烦闷起来。转而又露出悲戚之状。她这是可叹自己姑娘,更可叹宝钗的不祥了。 而林黛玉聪明伶俐、诙谐幽默,甚是一个有喜感的姑娘,贾母甚是喜欢。贾政见了自己母亲开心,又怎会不更加地疼爱黛玉。哪里会有时间想到薛宝钗那么一个沉闷的人呢? 最后,如果贾政真要考虑到婚姻大事,面对她俩的家世,林黛玉也会高出一筹。 我们都知道,贾政好读书,重科举,而林如海正好出自书香门第,进入官场,也是科举出身。且他们家又是钟鸣鼎食之家。贾政因之对这个妹婿欣赏得不得了。林如海拜托他为贾雨村谋个一官半职,贾政很快就帮助贾雨村搞定了。黛玉出身这样的家庭,又与自己有着那样的关系,贾政又有什么理由选择旁人呢? 薛家,只不过是一个做买卖的暴发户,且家风不正,教育子女不得法。薛宝钗薛蟠均不务实,致使家里的产业逐渐凋敝。这样的人家,一般仕宦之家都不会把他们放在眼里。这也是薛宝钗虽然住在京城,却也一直难以嫁出去的原因之一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