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钱掰成两个花!剪边钱和綖环钱的故事~

 真友书屋 2018-12-05
在70、80那个年代里,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手上的钱恨不得一个钱掰成两个钱用,可惜硬币和纸币掰成两个根本用不了,不过在古代倒还真的有这样的钱可以,说的就是今天的主角,剪边钱与綖环钱了,古人的智慧无穷,竟然还能发现这样的妙招。


我手上收藏的五铢钱当中就有这样一枚綖环钱和许多剪边钱,也可称为对文钱。说起来收藏这两枚綖环钱也几经波折。大概在20多年前,一位在河北工作的朋友从农村按烂同废铁的价格收了一麻袋的五铢钱,当时他问我要不要,我想了一下觉得五铢钱实在普通,便找了借口给推了,后来我求河北玩,去见了这位朋友一面,没想到他还没处理掉这一袋五铢钱,想来也是缘分,便把这一麻袋从朋友那儿要了过来,回去好好看看,是否能捡漏。


果然从中我挑出了一枚与众不同的五铢钱,仅有外环和圆圆的内环,与外圆内方的五铢钱差距甚大,而且这袋五铢钱里面还有不少个头比较小的五铢钱,五铢两个字都只剩一半了,于是我便去查了资料,在书上才知道原来这个叫綖环钱


綖环钱指钱币的内圈被剪去,只剩下肉和外轮,留下的部分正还有五铢两字的各一半,五字只剩一点,铢字只剩左边的'钅'。与之相对的就是剪边钱,外圆内方,五字只剩一点,铢字只剩'朱'。

如果那剪边钱与綖环钱对接便能重新拼凑出一枚完整的五铢钱,此样的钱在'五铢'身上屡有发现。 五铢錾去钱心后所剩边环,叫綖(音延)环钱。一般多用利刃圆錾切割,将钱一分为二:内为剪边(对文)五铢,外即为綖环。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綖环钱与剪边钱应该是对应关系,毕竟都是一枚钱币上剪下来的,从数量上来说两者应该是对等的才对,但是在1969年文物部门在甘肃武威雷台东汉墓(也就是出图马踏飞燕那座墓),出土的两万多枚的五铢钱当中,剪边五铢钱有一万多枚,但是綖环钱却只有一枚


1973年,江苏丹徒东晋窖藏钱币出土有280斤五铢钱,剪边五铢有180斤,綖环钱却只有20枚;山西侯马出土的500斤东汉五铢,剪边钱占了60%,而其中有一枚五铢钱边缘尚未凿下,钱肉与綖环仍连在一起。綖环钱如此稀少的原因是什么?有人猜测綖环钱的主要用途是为了回炉重造。



货币产生开始,便会存在私铸的现象,这一点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都存在,现代对钱币的管理制度比较严格,但是在古代钱币的管理制度可没有现代这么严格,这也是为什么五铢钱的大小,重量不一致的原因。


早期多从钱币边缘磨铜取熔,即钱币磨去外廓、边缘,盗取铜材,用来作为铸造新钱的原料。一般情况下,磨边不会影响到钱的面文,并且钱币的边缘都比较光滑。后来出现剪凿钱,将一枚钱剪成或凿成内外两枚使用。


如近代金石学家秦宝瓒《遗箧录》云:

'官铸既小,民之盗者益多而巧,改磨为凿,内对文,外涎环,一钱分为二,无庸盗铸矣。更有用方凿凿成者。'剪凿钱西汉时期就已出现,到东汉桓帝、灵帝时期更加增多,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达到泛滥的地步。


除了被回炉重造,还有人推测,在凿钱的时候,綖环钱的损坏程度要比对文钱要多,十枚里面就有可能出现八枚是损坏的,毕竟剪边钱是整个钱币的中心,相对外环来说要结实许多,所以一个不慎还是很容易凿坏的,另外在使用的过程中,外环过于轻薄,容易损坏,这也是导致綖环钱留存率低的一个原因。


这样的货币,都不是法定的货币,由于当时经济混乱,钱币的价值不稳定,物价过于高昂,唯利是图者便利用五铢钱的特性,将其凿成两枚五铢,一个钱当两个钱用,或回炉重造铸造私币,这些都反映了当时朝野动荡,经济萧条与货币流通状况恶劣的情况,也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因此綖环钱也十分具有收藏价值,市场上捡到漏的朋友也要注意看一下切口是否有新凿的痕迹,以防后世为了谋取私利而刻意假造綖环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