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年的第一道绿光:《新文学丛刊》

 星河岁月 2018-12-05

十几年前,燕姿发布的个人第三张专辑《风筝》中首波推出了主打歌《绿光》,此后很多年都被我拿来作为辞旧迎新的背景乐,不仅仅是迎来新的一年,也包括新的一天,虽然始终也没看到那道绿光。

不过,新年伊始,陈子善老师主编的《新文学丛刊》首批五册布面小精装的推出,或许成了我今年收书的第一道绿光:布面精装,护封漂亮,底本精良,插图精当,如果后期能够持续发力,优选书目,不失为今年往后的书界大坑。


据丛书出版说明所说,《新文学丛刊》一名,源自巴金上世纪三十年代主编的“文学丛刊”,冠以“新”字,有致敬和继承之意。此外,新文学其实在文学史上有其特定含义,广义上基本可以涵盖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所有文学作品,只是丛书还是将编选范围的时间下限定义为2000年以前,因此上这里的“新文学”特指二十世纪新文学。


对我而言,本书的亮点之一,是所据底本精良,首选均为初版本。众所周知,1949以后再版的很多新文学作品都由作者进行了幅度不一的修改修订,有的连结局都是重写的,如李劼人的《大波》等大河小说三部曲,甚至可以说初版本和修订本几乎可以看做两部作品。因此,以初版本为底本排印,可以最大限度保留作品最原始的文字风格和时代烙印。不过也有例外,比如首批推出的五种作品中,其余四种底本均为初版本,但阿城的《棋王 树王 孩子王》作家社1985年初版本本身即为删改本,因此陈老师此次主编遵作者阿城意见,所据底本为“最接近原稿”的2007年台湾大地出版社版本。




亮点之二,是优选插图。我自小便对插图和绣像有着浓厚情结,但是目下真正的插图本文学作品是愈发稀少,市场上的所谓“插图本”大多文不对题,不相协调。本书对于插图的选择颇合我意,尽管并非每种作品均有插图,首批五种之中,梁遇春与阿城的两种便因为此前并无相关插图作品问世,所以宁缺毋滥(这一点很关键,与文章内容不协调、艺术影响力不够的插图宁可没有);丰子恺的文与画本身就相得益彰,沈从文则选了黄永玉的木刻作品,这种传承也很协调妥当。最精细的是茅盾的《子夜》搭配了刘岘的经典木刻版画《子夜之图》,据说此版二十四幅插图1937年由未名木刻社出版发行后再无单行本问世,而此次与茅盾原著合璧也是文学史上首次,确乎难得。每种书前均有彩插若干,为作者肖像照及初版本书影、手迹等,可为版本欣赏和补充。




此外,布面精装本身就是爱书人的心头好,再加上美观的护封,在书架上颇为亮眼。所以尽管首批这五种作品我都是读过很多遍,有的也藏有多个版本,但还是入了陈子善老师这个大坑。当然,本书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内页用纸太薄,封面和护封颜色均不耐脏,护封太脆,容易破损等,期待后续有所改善。


本书由北京燕山出版社2017年1月出版,实际操刀者是天下文化,也就是运作鲁西迪、帕斯、戈迪默、索因卡等天下大师系列的出版团队,堪称一举扭转了北京燕山在出版界素来不佳的口碑,目前来看,可以信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