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去年曾在深圳小住近一个月,所以即使每次出差都是来去匆匆,但这里还真不能算是完全陌生的城市;当然也谈不上熟悉,毕竟对我而言,对一个城市熟悉的脚注一定是去过它每个角落的书店,无论喧嚣还是静谧。而深圳本地的书店,除了书城之外,我也就去过书天堂和尚书吧两家,远没有香港旺角西洋菜街一日游去的多。此外,由于这些年出差基本最多只待一晚,所以在深圳我一般都会选择福田中心区的酒店落脚,那样公事结束后,总能散步至中心书城,找个地方坐下来,安静地读一两本新书,之后再伴着月色走回。去岁小住那一月,几乎天天如此打发。 上周再赴深圳,依然选择下榻熟悉的酒店,不过晚上约了朋友在书城附近吃饭,便没有安排大段时间看书,只是因为到得稍微早了些,时间也有限,便踱进了书城一层的尚书吧。
抛开书价之外,尚书吧当然是有好书的,正中书局版的平装《徐訏集》40册、新生报社版的平装《新编古春风楼琐记》20册等都是个中翘楚,几年来每次进店都能在书架上看到。然而其分别八千和五千的定价恐怕也是这些年无人问津的原因,要知道广州书友之前在广州小古堂买到一套精装《新编古春风楼琐记》也不过两千块,品相也要好很多。总之,尚书吧的旧书,平均单册百元以上,基本上都是可远观不可亵玩的。最终淘到的两本香港中华书局1989年初版初刷的百家丛书,估计怎么也算是捡漏:程毅中《不绝如缕的歌声:中国诗体流变》和何新《谈龙》,两本50元。
最后发现原来当晚是有一场文学沙龙的,主讲人竟然是我家乡的作家杨争光。早在二十多年前,还在家乡小城读中学的我,就曾在一本小说集子里读过杨老师的名作《黑风景》,后来很喜欢的电影《双旗镇刀客》也是来自杨老师的编剧。前几年还在旧书店淘到过他一本签赠本《驴队来到奉先畤》,可惜上款不是我。所以恰恰在我出门的时候,看到杨老师已经来到尚书吧,坐在外面和一群媒体人聊天,便直接拿了他的新书《杨争光文字岁月》过去,以乡党的身份和乡音闲聊了两句,杨老师也在扉页郑重地签名留念,同样以乡党的名义。 那天饭后,我和友人们自餐厅走出,路过尚书吧,乍一看店内四处无人,仔细一听,杨老师在内室正讲得起劲,略带陕西口音的普通话还是那么清晰和质朴。再回头时,中心书城的LOGO和灯光依旧迷人。是的,这便是深圳冬月的书夜,温柔如水,吹面不寒。 |
|
来自: 星河岁月 > 《读书藏书,书人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