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融4岁给哥哥让了一只梨,16岁时哥哥却还了他一条命

 老黄说史 2018-12-06

孔融4岁给哥哥让了一只梨,16岁时哥哥却还了他一条命。少能让梨的孔融,结果被曹操以“不孝”之名处死。

《三字经》中有句话,叫“融四岁,能让梨”,说的是东汉文学家孔融幼时尊长孝亲的故事。孔融是名门之后,据《后汉书》载:“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高祖父尚,钜鹿太守。父宙,泰山都尉。”由于从小受到儒家的传统教育,为人很是循规蹈矩,尤其是以孝闻名乡里。

《融家传》有载:“(孔融)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这就是流传千古的“孔融让梨”的故事。

幼能让梨的孔融,及长,仍是孝心满满,比如他13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后,他的内心涌动着巨大的悲痛,以至于“哀悴过毁,扶而后起”,他哀痛得差点挂了,走路都要人扶,因此再度入选年度孝顺楷模。

父亲去世后,孔融一家母子三人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到也平静安逸。直到孔融16岁那年,家里又发生了一件“震惊乡里”的大事——那一天,孔融的哥哥孔褒有事外出,家里却突然来了位行色匆匆的陌生男子,那人自报家门叫张俭,说是孔褒的好朋友,因为在老家犯了事,正被官府通缉,所以想到好朋友家避避风头。

依汉律,窝藏逃犯是死罪,但是,孔融觉得既然来人是哥哥的朋友,他无论如何也不能拒之门外,于是,就自作主张地收留了张俭。但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孔家私藏逃犯的事最终败露了,官府上门拿治罪。本来领罪者当是“窝藏主犯”孔融的,但是,此时,他的哥哥和母亲却都站了出来,都说收留逃犯张俭是自己的主意,纷纷表示要以身抵罪。

由于张俭是孔褒的朋友,所以官府判定,“窝藏主犯”当是孔融的哥哥孔褒,孔褒以身受死,挽救了弟弟的一条性命。

哥哥为他丢了性命,却成就了孔融的名声,最后,他越混名气越大,结果因为管不住自己的一张臭嘴,把少年时代积攒的一点好名声统统都给“败光”了,最终被曹操加了个“不孝”的罪名给处死了。

孔融的故事是够发人深思的,少时聪明、善良,到老也未必能得善果。现在的人们都追求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点没啥大错,但过了就不正常了。《伤仲永》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而另一位古代的励志少年——凿壁偷光的匡衡,在功成名就后,人到晚年却没能把握好自己,结果沦为贪腐之徒,遗臭万年。因此,人们大可不必纠结于起步好不好,因为,结局好,才是真正的好。

(图片来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