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清临清的盛衰与地理条件的变化

 司敬雪书院 2018-12-06

    城市变迁既受社会因素影响,又受地理因素制约。明清时期,运河沿线城市的盛衰往往与运河的兴废、漕盐转运和城址待客多密切相关,临清就是具有这种特点的城市之一。临清崛起于明永乐中,嘉靖、隆庆、万历年间最为兴盛,是全国著名的商业城市。明清之际,临清遭受严重破坏,康熙时逐步复苏。乾隆初年临清“富庶甲齐郡”,街市冠济西,仍为沿运大都会,乾隆三十九年,兵燹后,临清趋衰落,清末民初破败尤甚。综观临清五百多年发展史,社会因素是决定其盛衰的根本原因。地理条件的变化也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重探读者论坛理条件的变化与临清盛衰的关系。

    一、地理条件的变化与临清经济的兴起。

    临清县始置于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后齐废,隋开皇六年,复置,宋以前治今临西县境卫河西岸。金代临清县治于何处《读史方舆纪要》、《嘉庆重修一统志》、《续山东考古录》均无记载。《临清直隶州志》云:宋建炎中临清患水,移治曹仁镇。《金史.地理志》,临清县下有曹仁镇,则表明金末临清又有迁徙。有关元代临清的记载,仅见于《寰宇通志》。熙宁间“废临清为镇,寻复置,后徙于县东南四十里曹,元因之。则元临清亦治曹仁镇。《大明一统志》:洪武二年,迁治县北八里临清闸。《明史.地理志》:旧治在南,与《寰宇通志》:国朝二年,徙治县北八里,诸说基本一致,可见《寰宇通志》所云不误,准以地望,元代临清在明临清城以南八里,距汶、卫二水交会处尚远。

    元建都北方,供给咸赖江南,漕粮亦由南方北运。至元中,漕粮从东阿陆运至临清,入御河转输大都,茌平一带地势低下,每遇春雨泥泞则牛偾辐脱,漕运艰阻万状,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开通会通河,南起须城安山,北抵临清御河,引汶水入卫。从此汶、卫交会处地理形势大为改观,中洲一带迅速兴起,发展成为会通镇。开凿会通河无疑是临清发展史中的重大事件。但当时会通河岸狭水浅,难负重载,河运常告中断。故元代多以海运为主。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以后,海运漕粮,约在一百万石以上。延祐、至治年间在二百五十至三百万石左右。若以大都岁需漕粮三百五十万三石计,元中叶以后经临清河运的漕粮已越来越不。再则,元临清县治离中洲较远,交通运输位置元无明清时重要,因而发展甚为缓慢。元临清属濮州。天历时濮州商税收入仅二千六百七十锭七钱。总岁额和县平均额均低于邻近的大名路、河间路和东昌路。濮州辖上县一,中县二,下县三,临清为下县,由此可窥其经济之一斑。

    明洪武二年(1369年),临清迁治临清闸(按:即中州纸马巷),获取了十分优越的发展条件。次年明政府遂于临清建仓储粮。太祖建都南京,漕粮多由长江运输。北方军需主要由海道供给,经临清转输的军粮有限。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黄河在原武决口,漫过安山湖,会通河淤塞不通,漕粮陆运至德州下河,德州取代了临一个转输地位,靖难之后,百姓流迁,商贾不至,税收不能足额。永乐元年(1403年)临清春税二千三十二贯,实际仅收二十九贯五百文。可以见永乐初临清也很萧条。

    明成祖迁都北京后,政治中心远离经济富庶的南方,临清在南北转输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永乐初,运道有三,“淮、海运道凡二,而临清仓储河南、山东粟,亦以输北平”。永乐十三年(1415年)重疏大运河成。漕粮悉由大运河运往京通二地,海陆运俱废。由涡、颍等水往来南北的商客行旅也纷纷改道大运河,自淮安、清江经济宁、临清赴北京。临清遂成扼要之地。明政府又于淮安、徐州、临清、德州、天津置仓储运漕粮。五大水次仓中,天津因海运废止已不如原先重要;淮安、徐州二仓偏于南方,离北京和边防较远;德州仓受河南、山东粟,储粮较少;临清东控青齐,北临燕赵,仓储南方诸省之漕,供给易州紫荆军需,战略位置甚为重要。旋又“移德州仓于临清之永清坝”临清境内拥有德州、临清二仓。宣德中,又“增造临清仓,容三百万石。临清储粮为诸地之冠,宣德初,于淳县、济宁、徐州、淮安、扬州、上新河、浒墅、九江、金沙洲、临清、北新等地设关征税,”量舟大小修广而差其额,惟临淤青、北新则兼收货税。吏部侍郎李林说:临清实南北要冲,京师之门户,舟车所至,外连三边,士大夫有事于朝,内出外入者,道所必由。吏部尚书王值说:财赋虽出乎四方,而运输以供国用者,必休于此而后达,商贾虽周于百货,而懋迁以应时需者必藏于此而后通,明初,临清政是在优越的地理位置上迅速兴起的。

    宣德四年.(1429年);恢复支运法。常、镇、滩、扬、凤、大、滁、和、徐民运粮二百二十万石于临清仓。临清既是民船交粮地,又是官兵接运处。景泰时在临清“开中”。令各地商输粮临清换取盐引。中洲附近,粮船、盐舟杂集,军民运输繁忙,工商业迅速发展。永乐二十三年(1424年),临清“四方百货,倍于往时”。后又于景泰初。.临清筑城,弘治升为州,钞关岁入增至“四万余金”这一切标志着临清已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


    二、城址变迁和经济繁荣
 
    明嘉靖末至清乾隆初,是临清的全盛时期。
    生产力的发展和阶级关系的调整,是临清繁荣的社会原因。成化车间实行输银代役法允许工匠不再到京师当班服役制度。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完全废除工匠当班服役制度,匠生产的产品更多地投入市场,无疑有助于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嘉靖、万历年间,漕船搭载土宜物货的限额大为放宽。成化时海船准带土宜十石,嘉靖末放宽至每船四十石,万历时又增至每船六十石。并淮民运白粮船免税带货四十石。漕运大为兴盛,临清商业亦空前繁荣。商税收入是城市经济盛衰的标志。明万历时,主要钞关有崇文门、河西务、临清、九江、浒墅、扬州、北新、淮安八处。临清关旧额,岁征八万三千二百两,居入大钞关之首。
    嘉靖以后,临清的繁荣与大运河运输功能的提高关系也很大。弘治时,临清建成会通东闸,解决了放水易泄,船只入卫易坏的问题,从此,“舟行上下,如乘安流”。后又筑南版、新开二闸,“放舟上者无号挽之劳,下者一无激射之险”,“速贡输之程,广货殖之用”加速了临清经济的发展。南阳新河开凿后,大运河畅通无阻的时候居多,也为临清的经济繁荣创造了有利条件。
    临清繁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城池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与扩建。明中叶临清城有三次大扩展。洪武二年(1369年),临请迁治串洲,未筑城。景泰年间始筑砖城于会通河东。正德每间扩城范围未见记载.,据地望判断,不会超出会通河东。直到嘉靖年间土城扩筑后,才最终奠定了临清城镇的规模。中洲是临清县(州)治所在,又是临清经济的发祥地。景泰时为何不筑城中洲,而造址于会通河东呢?根据临清地形和砖城形状进行分析,便可探知其端倪。城址选定地势较高的会通河东是为了防止水淹,砖城西北方向凸出是为了“缘广积仓为基”。显而易见,景泰选址的主导思想是为了储粮护仓。因而城址地势高亢,土地干燥,城周仅九里有余,全部用砖砌成。但是,砖城离河较远,供求不便。粮仓占地“四分之一”,发展工商业的余地很小。致使景弘年间,居民阎闾不减,商肆寥若晨星。弘治以后,“生聚姻繁,城居不能什一”,商贾列肆于城外者愈来愈多,会通河与砖城间的街市很快发展起来。于是正德车间不得不在这一带扩筑罗城,”“以卫商贾之列肆于外者”。增筑罗城,虽然缓和了砖城面积狭小与发展工商业的矛盾,但并未充分利用地理条件,为临清的发展开拓更为宏大的天地。当时工商业中心不在城内,而在中洲和运河两岸。砖城徒具城市之名,城内除衙署和粮仓外,实无经济可言。而城外则舟车排列如鳞,商贾负贩云集。中洲和运河沿岸砖瓦厂、造船厂林立,是名符其实的工商业和交通运输中心。正德年间刘六、刘七起义,社会动荡不安,城外富贾呼吁筑城。后于嘉靖二十一年(1542车)扩筑了一座包罗中洲,横跨汶、卫二水、延袤二十余里的土城,与砖城相接。从此临清有砖、土二城,由于二城相连,又称连城。连城挂扼汶、卫咽喉,闸通诸省之漕,既是州治所在和仓储重地,又是工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的中心,完全改变了景泰、弘治年间城池布局和工商经济不协调的现象,城市职能能更趋完善。扩建土城,是中洲附近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临清进入全盛时期的重要标志。
    城池改造促进了街市发展与经济繁荣。万历年间临清“北起塔湾、南至头闸,绵亘数十里,市肆栉此”,街市阎闾延伸到土城北三里以外。乾隆初临清街市更盛,砖城内,有街十、市一;土城内有街十三、市十四,巷二十九、厂七、口六、湾二、铺一、道二,无名街巷尚不统计在内。这些街巷,多以传统工商业为名。如:马市街、盌市街、锅市街、炭厂、粮市、线子市、白布巷、箍桶巷、油篓巷、皮巷、牛市口、羊市口等。街巷中商号很多,前河涯有磁器店“数十家”,永清大街有杂粮店“二十余家”,其中马市街、盌市街、锅市街最为繁盛,“东南纨绮、西北裘褐,皆萃于此。求取者争趋之,屑相摩也”。城池改造促进了手工业发展。明代卫河漕船厂二十八所,俱治州城西北。入清以后,直隶、  山东、凤阳、济南等地帮船也改在临清设厂成造,乾隆时用椿草筑软坝,利用滑泥拖船入卫。“漕船折毁者颇多”,均在临清修理后起运。临清又是明代专供京师营缮的砖瓦烧造中心。万历时设营缮分司于临清,“岁征城砖百万”。清乾隆时仍有官窑十二座,陶人凡二百户,受值则数千金。砖瓦窑分布于中洲和运河两岸,运送柴草和砖瓦成品都很方便。清初临清设有铸钱局,“岁办铜银二万两”,城池扩展后,商业有了充分的发展余地。明万历时,临清关河雄峙、甲第联翩、烟火万家、舟由舻千里,“商贾往来日夜无休时”。外商在城中占籍者很多。《五杂俎》说,临清“十九皆徽商占籍”。清乾隆时临清商贾辐辏,“多于居民者十倍。临清盛时,城内商号鳞次栉比。明万历时有缎店三十二座、布店七十三座、杂物店六十五座。清乾隆初有杂,粮店九十余家、典当百余家、旅馆数百家。不少商号营业额很大。如“苏州”、“南翔”、“信义”合股的布行,“岁进布百万有奇”,“一左元”字号点银的朱粉,每年需用二、三十斤朱粉。市场上货物盈街衢,有从南方运来的广锅和景德镇瓷器,有产于辽东的毛皮和河南的牲畜,还有来自天津的秫粱和济宁的布帛。临清出产的帛、哈达、粉绢亦运销京师、宣化、内蒙和西藏等地。运河通畅时,临清贸易范围,“南达闽粤、北通辽海”,“精美赌赍之物附粮舟而麕至,盖尤易也”。
    明清之际,临清因连年兵燹十分萧条。“七载兵荒,,城廓庐舍俱是丘墟”。“通衢商店变为溺厕”。但清初大运河依然通畅,漕运制度亦因袭明代不变,交通运输形势大体如故。因此,临清在萧条之后能迅速勃兴,并于康熙来年重新出现“市肆毂击肩摩,不减临淄即墨”的繁荣景象。这种复苏能力和发展速度,是临清处于全盛时期的又一标意。
    三、交通运输的变革和临清的衰落
  临清转衰始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这一年,寿张、临清、阳谷、堂邑等地暴发了王伦领导的白莲教起义。起义军袭据临清土城,运道受阻。清政府派大学士舒赫德率兵前往镇压,经过四个月拉锯战,“土城遂毁”。随着全盛时期消逝,临清又从连城变为一城。咸丰时,临清在太平天国北伐军和清军激战中遭爱更大破坏。“庙宇廨署、市庐民舍悉付焚,如榛莽瓦砾。百年间,元气不复”。其后,宋景诗又领导黑旗军,与胜保、僧格林泌角逐于临清。不言而喻,百年内迭遭兵燹,是临清衰落的导火线。
    导致临清衰落的更重要的原因,则是优越的经济地里位置的丧失。清中叶以后,政治日益腐败,水利连年失修,运河转输功能大为下降。会通河由于水源枯涩和泥沙沉淀,常常淤浅。临清砖、版二闸之间以及三里铺、鳌头矶等处,每年都需挑浚。嘉庆以后,黄河频频决口,冲决运道,山东诸泉又逐渐枯蝎,会通河淤塞日甚一日。“道光四年(1824年)冬,高堰决,运道梗”,次年清政府雇用商船海运漕粮。这是漕运方式的重大变化,也是临清发展史上的转折点。从此临清与河运有关的手工业一蹶不振,漕运贸易迅速衰落,临清经济大受影响。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期间,河运“停止十有余年”。此后河海并运七十余年,河运不过十万石,为数很少,较之海运,仅占四十分之一。清末漕运弊端层出不穷。“上耗国币,下朘民生,,。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清政府下令:自次年起,湘、赣等六省漕粮一律改折银两。漕粮改折后,沿运闸坝废弃不修,河水宣泄失节,运河沿岸诸湖垦为湖田,水泉无积蓄之地,加速了运河的废弃和临清的衰落。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山东境内北运河除“东昌至临清一段九十余里以外,几如平陆”。整个大运河已不能沟通南北。清末民初,“由临清迄黄河北岸,计程二百余里,所有汶河河道、堤岸及岸外埝道悉为沿河居民纳忸垦种。向之交通孔道悉变为膏腴良田”,黄河以北的会通河完全废弃。此时卫河航运情形也远不如前:漕粮改折后上游居民争开涵洞,引水灌田,“截流不得北下”。又因“漳河上源水量逐年减少,入卫之口时常淤塞、迁徙”。每逢春季,河水“深才没胫,极小之船亦不能行驶”,有时则完全干涸。临清与附近州县的交通几乎陷于瘫痪。
    临清冲要位置旁落,还与我国交通运输工具的改变有关。清末火车已逐步成为陆上主要运输工具。自津浦线、京汉线通车后,南北交通形势大变。行商旅客纷纷改乘火车,由大运河来往南北的交通路线已无人间津。各类物资也改向铁路沿线集中,济南、泰安等铁路沿线城市迅速兴起。临清河运已废,又无铁路可通,遂变成鲁西北的偏僻小邑。由于交通闭塞和商业衰落,临清税款在全国总岁人中已微不足道。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临清户工二关收入共先万二千两。低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其他二十一处直省户关的收人。与江海关相此,只占其岁入的七十分之一。
    伴随经济衰落出现了街市破败。民国时,除剩下几抔黄土外,临清土城早已荡然无存。商业区已缩至中洲,“北至天桥至南关,东至,鳌头矶至卫河”。除临西入城孔道。附近市容尚可维持外,其他街市均已“倒闭无余”。砖城街市已虚有其表。“其广积仓街再北无居民”,“北营左右皆荒场,居民艺禾黍”,  “西门三、二人家,已不成其为街市”,  “北门之内,则白骨如莽,瓦砾苍凉”。整个临清市井萧条,破落不堪,较之全盛时期面目全非。
    时至今日,由于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和其他大中城市兴起,临清在全国的地位巳难与漕运时代相提并论。但是经过解放后几十年建设与发展,工业已初具规模,能够生产棉纱、造纸、卷烟、纺织机械等几十类产品?农业有较大发展,河运告废后交通运输全靠公路。目前临清仍是鲁西北较发达的城市之一。临清是华北平原的主要产棉区,天然气资源较丰富,发展潜力较大。途经临清的铁路动工铺建,南水北调东线方案付诸实施,地处冀豫鲁三省之间的临清,必定会有更大的发展。



上一篇:卫运河的演变
下一篇:张自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