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袖清风”的由来到底和谁有关?

 韩林图书馆396 2018-12-06

“两袖清风”的由来到底和谁有关?


两袖清风原意是两袖之中充满清风,后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现多数比喻为官清廉。


最初两袖清风出现在诗文里,并不是表示为官清廉的意思。如元朝陈基在《次韵吴江道中》一诗中也有这样的句子:“两袖清风身欲飘,仗藜随月步长桥。”元朝魏初《送杨季梅》诗:“父亲零落鬓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


到了明朝吴应箕的笔下,“两袖清风”这一成语就已被用来表达清贫之意了:“入计时,止于两袖清风,欲送其老母归楚,至不能治装以去。”


至明代于谦,“两袖清风”才与为官清廉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次于谦进京办事,手下劝他给一个掌握朝中大权的太监王振送礼,但于谦不但没听取手下的话,还笑着说:“我只有两袖清风,没什么好送的。”于谦进京时什么也不带。周围的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便写了首《入京》诗作为回答。诗中这样写道:“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趣味链接:“扬州八怪”是哪八怪


“扬州八怪”是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虽然略计8人,实际有15人之多,也称扬州画派。扬州自古繁华,进入清代虽惨遭十日屠城破坏,但经康雍、乾三朝发展,逐渐成为我国东南沿海一大都会和重要的贸易中心。中国文人画自唐宋兴盛起来,逐步丰富发展,影响最大的有以“四王”为首的虞山、娄东画派,和以金农、郑燮为首的“扬州八怪”画派。清末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是记载“八怪”较早而又最全的,所以一般以李玉棻所提出的八人为准,即汪士慎、郑燮、高翔、金农、李鳝、黄慎、李方膺、罗聘。

来源:中国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