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慎: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沧海一粟1951 2018-12-07
文/慕新阳
杨慎: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慎,号升庵,是明代三大才子之首、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匠、中国历史上最难能的伟大哲人,一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让无数人记住了杨慎的名字,这首被列在《三国演义》首卷的千古名作,流传至今,也经久不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似乎是约定俗成的,这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成为了杨慎的一张名片,后经现代著名音乐家杨洪基的演绎,更加地豪迈动人。

遥想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各路豪杰纷纷崛起,想要推翻大汉王朝和重建大汉王朝的各持兵刃,都要在乱世之中一展伟业,刘备、曹操、袁绍、孙权、吕布等人的出现,让那个战火纷争的年代更加地波澜壮阔。

大丈夫在世,没能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有何脸面苟活于人世间?既然没有武器,那就拿起笔墨,人总要有胸怀壮志,哪怕未来坎坷不易。

杨慎: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回顾杨慎的整个人生,在新都(为古蜀国三都之一)该是最意气风发的一段岁月。少年的他聪慧过人,才气初现,后与蜀中才女黄峨结婚。到了结婚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1520年,父亲杨廷和来信,要去京都复职,这本是最接近理想、最能实现抱负的时候,四年过后,遭遇降临,杨慎被贬。

古时候政事多变,有真才实学的人被贬实属常见。没想到,杨慎也是其中之一。

最让人敬佩的,是杨慎半生流放,并没有就此沉沦,依然笑对责难,不惧颠沛流离,潜心治学。

为什么明朝三大才子之首为杨慎,而非解缙或徐渭?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杨慎的学问最为渊博,其研究范围天文、地理、医药、文字、词曲、文学评论、诸子百家无所不包,还写了大量反映边疆风土人物,揭露封建暴政的诗文,人称"无书不读",因此才有了《明史·杨慎传》里的那句“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

杨慎被流放期间,最常被后人津津乐道的,是他懂得关心人民疾苦,为家乡“通水利”、“修县城”、“置义田”。当他发现昆明一带豪绅勾结当地官吏,强占民田,坑害百姓时,他不仅写了《海门行》、《后海门行》等诗词来加以抨击,更是上报巡抚,劝止劳民伤财的水利工程。


有意思的是,杨慎居住云南30余年,大部分作品都创作于此,云南文学也因此迎来了文学史上第一个创作高潮。

有人说,正是这些文治教化,才使得云南这片看低“蛮夷”之地的文明进程发展得更加顺利。这也并非空穴来风,当地百姓因为土司制度的废除和府县行政管理制度的建立,把杨升庵推崇至一种信仰,和观世音菩萨和诸葛亮同为当地最受崇敬的三个神或人。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在二十余岁时写的一首小诗《自赞》最能概括其一生:“临利不敢先人,见义不敢后身;谅无补于事业,要不负于君亲。”

我听过最高的评价不是明代三大才子之一,不是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匠,也不是中国历史上最难能的伟大哲人,而是和历史上的唐李白、宋苏轼并列称为:“李谪仙、苏坡仙、杨戍仙”。

终其一生,杨慎都在坚持着自己的理想,这样的矢志不渝,一定不会被历史所遗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